聶紹良 肖青蘭
摘 要:目的 分析我院急診患者分布特點,加強我院急診科科學管理,為急診患者提供高效及時的急診診療服務。方法 將2014年1月~2017年12月來我院急診就診患者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我院急診患者就診特點和規律。結果 急診患者多在30~59歲;每年1、2月急診患者較多;每天急診患者就診集中在18:00~20:59時段;急診患者以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外傷為主;急診死亡以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為主。結論 根據急診患者就診時間分布,對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及醫療藥品設備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避免因醫護人員不足或藥品設備提供不及時而產生的差錯事故,從而提高急診科醫療服務質量。
關鍵詞:急診科;急診管理;就診特點
中圖分類號:R19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4.038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4-0126-04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timely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 for emergency patients.Methods The data of emergenc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Results Most of the emergency patients were at the age of 30~59 years,more emergency patients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each year;and the emergency patients were mainly in the period of 18:00 to 20:59.The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mainly circulatory diseases,nervous system diseases,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trauma.Emergency death was mainly caused by circulatory diseases and nervous system diseases.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patients,reasonable arran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edical staff and medical equipment can be made to avoid the errors caused by the shortage of medical personnel or the untimely provis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Key words: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ency management;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treatment
由于急診科救治的患者一般病情危急、變化快速的特點,所以醫院急診科是否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急診醫療服務,關乎急診患者診療結果的好壞。同時醫院的急診也反映整個醫院的醫療水平,現在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視。本文對醫院急診就診患者特點進行研究,為醫院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數據依據,以更好、更合理的利用使用急診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提供醫院急診管理的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解放軍第一六九醫院是一所綜合三甲醫院,具有獨立的急診科室。本文對2014年1月~2017年12月來我院急診科就診患者情況進行研究分析。
1.2方法 本文收集急診患者的數據分為基本情況、就診時間、就診診斷、死亡情況四個部分內容。其中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和年齡。就診時間包括就診的具體日期和時間。應用Excel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2 結果
2.1 急診患者基本情況 由表1、表2可見,我院近四年急診就診患者男女性別比例基本變化不大,男性和女性患者之比近似。急診患者年齡大多集中在30~59歲。
2.2 急診患者就診時間分布情況 由圖1、圖2可知,2014年~2017年我院每年急診科就診患者最多的月份一般集中在1月份和2月份,一般最多月份就診患者人次有4000人次左右;最少的月份一般集中在11月份和12月份,一般最少月份就診患者人次有3000人次左右。近4年,每天急診科18:00~20:59時間段就診患者最多,達到8000人次以上,平均每小時20人次左右的急診病人數;每年04:00~06:59時間段就診病人數最少,這三個小時共接收急診患者1000人次左右,平均每天每小時1人次左右的急診病人數。
2.3 急診患者就診診斷情況 我院近四年急診就診患者疾病類型變化不大,以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外傷為主,這5種疾病在總急診就診人數的80%左右。其中急診患者最多的是循環系統疾病,其次為外傷,見表3。
2.4急診患者死亡情況 我院近四年急診死亡人數共計159人,急診死亡率為0.09%。從死亡患者疾病構成上來看,以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為主。其中循環系統主要以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力衰竭、高血壓急診居多;神經系統疾病主要以腦梗死、腦出血居多。
3討論
3.1根據急診就診時間特點使用急診人力資源 由于現今急診患者一般存在病情復雜、變化快速的特點,如果急診醫護人員總是處于超負荷狀態,體力下降,將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不利于急診醫護人員的診斷和治療,存在醫療安全隱患。合理的安排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不但有利于急診醫護人員的健康,而且有利于急診患者的治療,所以醫院是否能夠合理的安排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變得至關重要。從各月份上看,我院每年急診就診量以1、2月份居多,11、12月份急診量較少,根據急診就診時間這一特點,需盡量避免1、2月份急診醫護人員集中休息的情況,并在這段時間里減少醫護人員出差學習、培訓的數量,并增加這段時間急診醫護人員的數量,以滿足患者對醫院急診醫療服務的需要,緩解對醫院急診醫護人員的過度使用,杜絕因醫護人員的疲勞造成事故發生。從各時間點上看,我院每天急診量的高峰期在18:00~20:59這段時間,一定程度是因為許多病癥容易集中在夜晚發病。在急診高峰期間,醫院需注意對急診醫護人員的安排,增加醫護人員數量,使急診病人能夠得到及時、高效的治療和搶救,從而獲得更好的診療結果。在03:00~05:59這段低峰期,可考慮安排部分醫護人員休息,避免值班醫護人員過度疲勞。在14:00~15:59急診量不多,可考慮在這一時間段里對儀器設備的性能、藥品器械的充足性進行檢查,如發現存在問題,應及時維修設備或添加藥械,以確保醫院能及時提供急診醫療服務,一定程度緩解夜間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1]。
3.2根據急診疾病譜的情況安排醫護人員培訓 醫院管理者可考慮開展定期或不定期急診業務培訓和學習,以提高急診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升醫院急診醫護隊伍的整體水平,確保為急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急診診療服務。從近幾年的數據上看,我院急診患者多為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外傷。醫院可根據我院急診患者疾病譜,重點培訓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外傷的相關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知識,組織相關的專業知識的考核和競賽,定期分析和討論典型急診病歷和診療過程,并著重培訓急診常用的技術操作知識(如:心肺復蘇、血流動力學監測、呼吸機的使用等),從而有針對的提升我院急診醫護人員的急救能力,提高我院急診科救治水平[2]。
3.3根據急診死亡特點合理利用急診資源 我院近年來急診死亡患者多以創傷、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為主,其中以多發傷、急性心梗、主動脈夾層、腦卒中等為常見,醫院需著重對創傷、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進行研究,加大醫療經費投入,盡快完成“創傷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設,增強對多發傷、急危重癥心腦血管病的救治能力,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急診死亡率[3,4]。同時,急診醫生可向社會普及一些急救知識,提高普通民眾的自救和互救技術水平,一定程度減少急診患者的死亡數,增加急診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獲得更好的救治結果[5]。
3.4根據急診患者特點設計科學的急診流程 我院還需根據醫院急診患者的特點不斷完善醫院的急診流程。在急診科建筑上,設立醒目的急診標志和一些提示性標志;在急診布局上,科學合理安排掛號、收費、藥房、檢查、治療、手術等布局,以減少重復環節,加強急診搶救的及時、高效性[6-8]。并設立專用通道,方便輪椅、擔架的通行;對重點病種設立急診綠色通道,確保急危重患者得到快速的治療。完善各種常規制度[9]。如建立急診患者分級診療制度,將患者按照疾病的嚴重情況進行分類,并合理安排救治順序[10,11]。
我院雖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但規模較小,急診科工作人員少。醫院還需加強醫院急診信息化建設,將急診醫護人員從繁瑣單一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讓急診醫護人員有時間、有精力發現急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并研究其解決辦法,從而不斷提高醫院急診治療水平[12,13]。
總之,醫院需根據自身救治急診患者的特點,有針對的對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及醫療藥品設備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不斷提高急診管理水平,提升急診科醫療服務質量水平,為急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任瑩,蘆良花.優化護理分組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0):894-895.
[2]袁杰,張新晶.急診專科護士的培養與管理[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11):325-326.
[3]李揚,單清,馬克杰,等.綜合醫院急診重點病種管理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4,30(11):832-834.
[4]路明惠,柳國芳,李淑嬡,等.老年患者急診就診綜合評估及管理[J].護理學報,2016,23(16):26-28.
[5]吳卓華,楊華杰,黃翔,等.腦卒中患者院內急診救治延遲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生,2017,(11):1374-1378.
[6]林燕群.實施急診綠色通道管理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6):71-72.
[7]崔遠航,郭憲民,張春艷,等.急診多發傷患者綠色通道的流程優化與信息化建設[J].中國病案,2017,18(5):16-18.
[8]冒山林,曹雋,龔黎琳,等.五級成人急診分診標準對急危重癥患者分診的準確性:一項真實世界的回顧性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6,28(9):828-833.
[9]鄭若菲,金爽,鄭春娥,等.標準化二次分診模式在普通急診患者候診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8):1098-1101.
[10]劉玉峰,閆素蕾.搶救案例分享在急診護士能級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1):3083-3086.
[11]冒山林,曹雋,葛梓,等.綜合性三級醫院成人急診分級分診標準軟件的制定與評價[J].中國急診醫學雜志,2016,25(3):380-384.
[12]孫紅,陳麗娜,王秋.急診信息化建設的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2):198-201.
[13]楊路.急診電子病歷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1):86-88.
收稿日期:2018-5-4;修回日期:2018-5-18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