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摘要:黨的工作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建設成為“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運行機制好、陣地建設好、活動載體好、社會評價好”的堅強戰斗堡壘,必須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其自身執行力。
關鍵詞:新時代 農村 黨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最基層的黨建堡壘,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只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強起來,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才有可靠保障,黨的執政根基才能不斷得到鞏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了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不僅迎來了新時代新機遇,也賦予了新使命新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能夠更好地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1]所以,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急需強化,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以黨的使命為使命,以落實黨的任務為職責,著眼于履行黨的政治責任、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發揮政治功能的基層戰斗堡壘。
(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能夠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從戰略高度,以黨建為引領,以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運行機制好、陣地建設好、活動載體好、社會評價好等六個好為標準,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能夠更好地引領農民脫貧致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造血功能,引領農民增收致富,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堅定不移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延長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通過“能人”帶動發展產業項目,讓農民群眾真正參與到項目中來,通過務工增加收入,為實現脫貧致富提供可持續的“源頭活水”。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角色定位不夠準確,黨建意識淡薄。個別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處理不好黨建工作與黨務工作的關系。黨建工作不等于黨務工作。黨建工作包含黨務工作,黨務工作不能替代黨建工作。要努力克服農村基層黨務工作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的難題。
(二)對抓黨建工作被動應付,工作質量不高。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傳達學習上級指示滿足于會開了、文件念了、領導講話傳達了,貫徹落實不力。有的支部研究部署黨建工作沒有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用領導“碰頭”代替集體領導,應該集體研究的沒有集體研究,應該民主討論的沒有民主討論,削弱了支部集體領導的作用。
(三)對抓黨建工作缺乏榮譽感,能力素質偏弱。少數黨務干部對黨務知識了解不深不透,把握不住規律和要點;個別黨務干部總認為抓黨務工作太虛,對抓黨建工作缺乏榮譽感和價值認同;還有個別黨務干部擔當意識不夠,缺乏應對棘手問題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不強。
(四)對黨員教育形式單一,管理監督乏力。黨員教育形式單一枯燥,有的黨支部班子軟弱渙散,不能有效地組織黨員開展各項活動;組織生活單一乏味,黨員參與熱情不高,黨課教育存在簡單化傾向,“三會一課”制度執行仍有差距;對入黨積極分子缺乏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和經常性培養,對入黨愿望迫切一時難以實現的群眾,缺乏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
(五)對黨內制度的落實有差距,機制運行不暢。有的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黨務政務一肩挑,有時忽略了黨務工作;個別基層黨組織貫徹民主集中制不堅決,主觀上不想發揮成員的作用,擔心能力強的成員,影響自己的威信,損害自己的利益,工作中挫傷了其他成員的積極性;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不全面,支部重工作輕學習,黨員教育缺乏實用技能、法治理念、文化素養的內容。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幾點思考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針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實際,深入研究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在符合黨章規定和村規民約的基礎上,才能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黨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
(一)規范村級班子,以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注重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讓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發揮作用,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強培訓培養,推行管理與培訓、考核、激勵、保障相適應的“1+4”管理辦法,將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通過培訓培養增強村黨組織書記帶頭致富的能力,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致富的能力與農民群眾迫切實現富裕的愿望相適應。健全動態調整機制,根據脫貧攻堅新形勢和農村改革發展新需要,調整村黨組織書記,保證“最優秀的村民當干部、最優秀的黨員任書記”。優秀村黨組織書記要給榮譽、給待遇,有效激發村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熱情。建立后備人才庫,通過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兩推”的方式,推薦村級后備人才,努力提高村級班子后備人選的素質與能力。培養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二)規范組織功能,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村黨組織和村委會要細化各自的職責范圍,形成“兩委”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和諧氛圍。村黨組織要積極轉變領導方式,由行政型向服務型、封閉型向開放型、家長型向民主型轉變;按照發展特色產業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優勢,發展產業,通過“能人”帶動作用,把主要精力用于謀劃村域經濟社會發展上,用于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上,用于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上,用于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農民合作組織壯大和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上,從而進一步增強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規范黨員隊伍,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黨員隊伍素質決定農村基層黨組織干事創業的執行力。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旗幟招展,才會有戰斗力、號召力,最終實現領導力。一方面,從源頭入手,避免帶病入黨,嚴把政治標準,讓優秀分子早日進入黨組織隊伍,結合黨章重點做好優秀青年農民、產業工人發展黨員工作。另一方面,在調動更多黨員的積極性上下功夫,讓村老黨員發揮作用,讓其重新走到基層一線,做黨建工作的指導員、協調員、代辦員和監督員,共同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傳經驗,解疑惑,當參謀。同時,還要不斷加強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的管理,根據流入地區分別建立了流動黨員數據庫,做到聯系到位、關懷到位、幫扶到位。
(四)規范黨建載體,以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活力。 在總結提升認真落實“三會一課”、談心談話、雙重組織生活等基本制度基礎上,扎實推進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立足崗位做貢獻、建功立業當先鋒” 、“支部主題黨日”等黨建活動載體,黨建活動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規范運行,同時要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經常性教育,促進發揮黨建活動在增強黨員黨性修養、宣傳政策法規、落實工作、農技推廣等方面的作用,及時認定黨建活動的質量和成效。使支部全體黨員通過黨建活動讓遵守規矩成為自覺習慣,通過重復動作加強黨性記憶,通過現場氣氛喚醒黨員意識,從而提高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提高了黨員隊伍的戰斗力。
(五)規范村務管理,以實現農村和諧穩定發展。建立健全村干部崗位責任制、目標管理制、財務審查制、發展黨員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規范,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層次的村級管理制度體系。特別是對村集體的重要事項,尤其是村集體財務收支、重大項目涉及到農民切身利益、農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在加強村“兩委”成員互相溝通的基礎上,及時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決策,打通群眾參與的渠道,給群眾說話的機會、管事的空間,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到決策科學化、操作透明化,構建起黨與農民群眾堅實的聯系紐帶,切實增強黨組織在農村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于夢楠.新時期農村基層黨建存在的困境及解決路徑[J].農技服務,2017,(16).
[2]趙永琴,王琦,師歌陽.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