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偉 楊翠輝 王敏
【摘要】 目的:了解廣州市荔灣區2005-2017年輪狀病毒(HRV)腹瀉病流行特征,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運用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對荔灣區2005-2017年HRV腹瀉病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荔灣區2005-2017年報告HRV腹瀉病3 068例,占其他感染性腹瀉的36.58%;HRV腹瀉病與其他感染性腹瀉年發病變化趨勢呈基本一致態勢;HRV腹瀉病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1月;每年HRV腹瀉病發病率均排前列的是東漖街、海龍街和橋中街;HRV腹瀉病發病最高為散居兒童,其次是幼托兒童;發病年齡段主要分布在5歲以下。結論:HRV腹瀉防控工作應在加強HRV監測與預防接種的基礎上,于秋冬季提高對城鄉結合地區的5歲以下散居兒童防控力度。
【關鍵詞】 輪狀病毒; 腹瀉; 流行病學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otavirus Diarrhea in Liwan District of Guangzhou from 2005 to 2017/CAI Mingwei,YANG Cuihui,WANG M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9):0-065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y of human rotavirus(HRV) diarrhea in Liwan District of Guangzhou from 2005 to 2017,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Method: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tavirus diarrhea in Liwan District of Guangzhou from 2005 to 2017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Result:From 2005 to 2017,3 068 cases of HRV diarrhea were reported in Liwan District,accounting for 36.58%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The annual incidence trend of HRV diarrhea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The incidence of HRV diarrhea was obviously seasonal,mainly from October to January of the following year.The annual incidence of HRV diarrhoea were ranked on the Tung Tak Street,Hailong Street and Central Bridge Street.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HRV diarrhea was scattered children,followed by child care children.The age of the diseas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under 5 years of age.Conclusion: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arrhea in HRV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the basis of HRV surveillance and vaccination,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autumn and winter.
【Key words】 Human rotavirus; Diarrhea; Epidemiology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Liwan District,Guangzhou 51017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9.018
輪狀病毒(HRV)是引起嬰幼兒非細菌性腹瀉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之一[1],該病一直以來都是威脅人民群眾的重要疾病,是影響廣東省其他感染性腹瀉分布的最重要因素[2],也是廣州市其他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3]。本文對荔灣區2005-2017年HRV腹瀉病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析,為荔灣區HRV防控工作提供科學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子系統《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下載發病日期200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荔灣區“其他感染性腹瀉病”資料為總數據庫,在備注欄中注明是HRV腹瀉病的個案作為HRV腹瀉病數據。人口資料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子系統《基本信息系統》。
1.2 HRV腹瀉病例定義 HRV腹瀉病例依照《感染性腹瀉診斷標準(WS271-2007)》的診斷標準。
1.3 統計學處理 運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繪制圖表。
2 結果
2.1 流行概況 2005-2017年荔灣區報告HRV腹瀉病3 068例,年報告病例數13~592例。13年間發病整體變化趨勢呈雙峰狀態,2008年出現第1個小高峰,2009年下降后出現平臺期,2013年出現第2個高峰后再呈現下降趨勢;HRV腹瀉病與其他感染性腹瀉年發病變化趨勢呈基本一致態勢。見圖1。
2.2 時間分布 2005-2017荔灣區年HRV腹瀉病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1月(2 284例,占總發病數74.45%),2-9月份發病數均較少,6月份發病數最少(51例,占總發病數1.66%);13年間2013年不但發病數最高,且幾乎各月份的發病水平均高于其他年份的同期水平。見圖2。
2.3 地區分布 2005-2017年荔灣區22個行政街均有HRV腹瀉病報告,病例數38~272例,報告排名前5的是橋中街(272例,占總發病數8.87%)、東漖街(239例,占總發病數7.79%)、海龍街(227例,占總發病數7.40%)、石圍塘街(167例,占總發病數5.44%)、南源街(159例,占總發病數5.18%),報告最少的是沙面街(38例,占總發病數1.24%);每年發病率均排前列的是東漖街、海龍街和橋中街,2013年各街道年發病率均比其他年份較高。
2.4 人群分布 3 068例病例中男1 920例,女1 148例,男女性別比為1.67︰1;職業分布方面,發病最高為散居兒童(2 923例,占總病例數95.27%),其次是幼托兒童(93例,占總病例數3.03%);發病年齡段主要分布在5歲以下(2 980例,占總病例數97.13%),見表1。
2.5 HRV腹瀉檢出率 2005-2017年荔灣區醫療機構報告8 387例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檢出HRV腹瀉病3 068例,檢出率為36.58%;13年間檢出率最高的是2013年(62.78%),檢出率最低的是2006年(1.92%),年檢出率與HRV腹瀉病年發病率變化趨勢一致。見表2。
3 討論
從流行概況來看,2005-2017年荔灣區HRV腹瀉病呈現長年散發的流行態勢,2013年甚至出現較高的流行強度,卻未出現HRV暴發疫情,可能與HRV腹瀉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社區內散在分布的散居兒童,疫情難以發現及報告有關。為此需要加強HRV腹瀉病的監測與發現,提高防控效果。2005-2017年荔灣區HRV腹瀉病與其他感染性腹瀉病年發病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提示荔灣區其他感染性腹瀉發病變化可能主要由HRV感染引起。這與其他學者對廣東省、廣州市HRV腹瀉病報道一致[4-6]。
從時間分布看,近13年間荔灣區HRV腹瀉病發病主要集中在10月份至次年1月份,在10月進入流行期,幾乎每年均在11月份達到流行高峰,該結果與國外的報道一致[7],與我國季節分布上一致[8],與郭汝寧等[9]對廣東省的HRV腹瀉研究結果一致,與謝健屏等[1]對廣州市的HRV腹瀉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嬰幼兒家長在HRV腹瀉發病流行期來臨前,應通過加強接種HRV疫苗及衛生管理等防控措施來降低發病風險。
從地區分布來看,排名前列的是橋中街、海龍街和東漖街,此類地區為城鄉結合部,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落后,人口相對密集且流動人口較多,衛生防疫意識相對較差,腸道傳染病發生和傳播風險加大[10-11]。提示應提高此類地區衛生資源配置,加強此類地區流動人口的管理,落實HRV腹瀉病監測和健康教育工作。
從人群分布來看,荔灣區HRV腹瀉病主要侵襲5歲以下的散居兒童,而5歲以后的嬰幼兒HRV檢出率低可能是大多數嬰兒感染過該病毒獲得了抗體而致HRV感染率降低[12-15]。提示HRV防控重點人群在5歲以下的散居兒童,應加強該年齡組兒童監護人的腹瀉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落實該重點人群的防控工作。
從檢出率看,近13年間2013年HRV檢出率最高,HRV檢出率與發病率變化趨勢一致,表明醫療機構在發病水平高時加大了采樣和實驗室檢測的力度。荔灣區醫療機構HRV實驗室檢出率比文獻[16-17]監測結果略高,可能與廣州地區市民尋求醫療服務的意識較強、醫療機構醫生報病意識及實驗室技術水平相對較高有關。
綜上所述,HRV腹瀉防控工作應在加強HRV監測與預防接種的基礎上,于秋冬季提高對城鄉結合地區的5歲以下散居兒童防控力度。
參考文獻
[1]謝健屏,方肇寅,章菁,等.1998~2001年廣州市嬰幼兒腹瀉中輪狀病毒感染檢出率及血清型分布[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4,18(1):82.
[2]郭汝寧,鄭慧貞.廣東省2004-2006年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特征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7,33(6):18-21.
[3]魏躍紅,李美霞,羅雷,等.2005-2008年廣州市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特征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9,35(4):18-21.
[4] Parashar U D,Hummelman E G,Bresee J S,et al.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J].Emerg Infect Dis,2003,9(5):565-572.
[5] Duan Z J,Liu N,Yan S H,et al.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 of rotavirus diarrhe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ugust,2003-July 2007[J].J Infect Dis,2009,200(suppl 1):S167-173.
[6]王結珍,梁培松,黃福達,等.中山市A組輪狀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1):2865-2866.
[7] Yeager M,Berriman J A,Baker T S,et al.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rotavirus haemagglutinin VP4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and difference map analysis[J].Embo Journal,1994,13(5):1011-1018.
[8]楊素華,王宏,劉娜,等.2006~2007年我國五歲以下住院兒童輪狀病毒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理學雜志,2009,23(3):168-170.
[9]郭汝寧,李劍森,鄭慧貞,等.2008年廣東省輪狀病毒腹瀉監測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9,35(6):13-15,19.
[10]高建華,黃若剛.2004-2012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3,28(7):549-552.
[12]于國慧,宋文琪,徐樨巍.2008-2009年北京地區兒童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熱帶醫學,2011,11(10):1222-1225.
[11]王曉衛,鐘天鷹,陳紅兵,等.南京地區腹瀉嬰幼兒輪狀病毒檢測結果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09,11(10):1053-1054.
[12]金輝,王蓓,汪寧,等.蘇州兒童醫院2001~2002年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3,7(2):123-125.
[13]蔣翠蓮,顧平清,葉莉莉,等.南京地區2011-2012年度門診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4,30(3):332-336.
[14]曾玫,陳潔,龔四堂,等.我國五所城市兒童醫院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腹瀉的流行病學監測[J].中華兒科雜志,2010,48(8):564-570.
[15]劉曉玲,陳青山,吳泰順.深圳市寶安區2010-2014年輪狀病毒腹瀉流行特征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16,42(3):231-234.
[16]孔紅偉,李志聰,艾云燦,等.佛山市南海區2011年病毒感染性腹瀉流行病學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3):4297-4299,4302.
(收稿日期:2018-04-03) (本文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