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由于目前《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尚在征求意見階段,具體政策要求尚未最后正式公布,多家銀行宣稱,目前尚難以預測轉型完成的時間
隨著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政策和細則的落地,銀行理財監管規則基本明晰。按照預期,銀行理財轉型將加速子公司化運作,但子公司如何定位承接原有業務、平穩過渡仍待明確。
“差異化”的改革能否迎來轉型的“順遂”?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理財子公司目前的進展,在《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發布后的一周內,《投資者報》記者特別采訪了有意向籌備子公司的相關銀行。
銀行內部進入調整
針對子公司籌建,《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子公司的設立條件和流程。但還沒有子公司籌備申報材料要求和申報的指引,而多家籌備銀行表示,根據《辦法》的要求,目前公司內部已在進行現有資管業務的轉型和內部組織架構及流程的調整。華夏銀行、交通銀行表示,將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爭取在國內同業中第一批設立獨立資管子公司。
“從內容上看,本次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與前期出臺的資管新規和理財細則一脈相承,屬于資管行業整體監管框架的一部分。從發布時間來看,《辦法》出臺非常及時,體現在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時機成熟,目前很多銀行都處于籌備階段,而子公司籌備和成立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成立后還涉及到由母行到子公司的切分等諸多工作,過程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所以子公司《辦法》的出臺也有利于推動該項工作的快速推進。”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產品端看,多家銀行已加速了向凈值化的研發與轉型。
“根據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我行制定了理財產品轉型時間表。8月以來,加快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面向個人客戶陸續推出了多款固定收益類半年定期開放式及一年定期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標的為債權類資產。同時還加快了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研發,預計于11月~12月推出。”華夏銀行表示。而杭州銀行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今年以來的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總規模占比為22.4%,比年初提高了16.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投資者報》記者發現,通過下調理財起售金額、對客戶群體進行嚴格細分、調整產品說明書表述、增強風險提示和豐富產品線等行動,而今的銀行理財銷售在產品類型、投資策略、產品風險特點等方面的規范和披露也越來越細致。
關注業務要求與架構設計
新形勢下,銀行理財的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與前兩年相比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對業務發展方向進行重新定位。那么,在當前的《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銀行最關注的內容又有哪些?
采訪中,多家銀行指出放松銷售管理要求、允許直接投資股票、非標限額管理不再掛鉤表內規模、允許與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理財投資合作、取消首次面簽、放松“自營買理財”和“理財買理財”要求、可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等對具體業務的開展會有一定影響。
“一是理財子公司的監管標準與其他資管機構相關標準一致化。體現在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股票和銷售起點的規定、銷售渠道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還有產品分級方面的規定等;二是突出理財子公司的獨立性,比如在非標債權投資限額管理方面,僅要求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還要求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以及強化風險隔離要求等;三是在與其他資管機構監管標準一致化的同時保持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在理財合作機構范圍方面,以及資產投資限制方面等等。”某股份制銀行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而杭州銀行認為《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里提到的風險管理、合規運作方面的要求也十分關鍵,“只有做好這些頂層的設計和準備,未來的理財子公司才具備良好運作的可能。例如要求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組織架構,有明確的發展戰略和業務規劃,有關聯交易、內控審計、人員管理方面的相關要求,甚至明確要求具備充足的從事研究、投資、估值、風險等理財業務崗位的合格從業人員等等。”杭州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尚難預測完成時間
不過,由于目前《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尚在征求意見階段,具體政策要求尚未最后正式公布,多家銀行表示,目前尚難以預測轉型完成的時間。
“如果希望在2020年年底前成立理財子公司,時間上仍具有一定的緊迫性。”杭州銀行表示,而另有幾家未明確回復的股份制銀行表示,正在積極研究。
杭州銀行表示,為推動轉型,目前已在開展的有存量資產與業務的逐步調整,加大符合客戶需求的新凈值型產品的研發力度;重建理財產品體系,推進銷售體系、運營體系相應調整;完善各項制度,提高IT系統的支撐能力;充實研究、投資、估值、風險管理方面的人員等。并已啟動設立資管子公司有關前期研究論證工作,包括設立可行性、市場定位、發展策略、風控體系架構等。
而即便方向明確,困難依舊難免。華夏銀行表示,由于投研實力較弱,市場化運營能力不足,人員配置有較大缺口,理財子公司在成立后業務補短板仍然需要時間。寧波銀行、杭州銀行認為,受歷史基礎影響,銀行在權益類產品的研發上或存劣勢。
在寧波銀行看來,相對于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非銀資產管理機構,銀行資管子公司主要優勢在于兩方面:一是既有客戶群體龐大且多樣化,營銷渠道完善,產品營銷能力較強;二是非標等項目類資產獲取能力強于非銀,信用風險把控能力較優。但由于銀行資管投研前期側重于信用風險把控,在交易性策略研究、大類資產輪動等方面相對劣勢,所以在權益市場研究方面缺乏優勢。
“長久以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深入民心,成為居民的首選投資品,多年的理財產品模式形成了投資人對于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固有觀念,隨著過渡期內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的逐步縮減,凈值型理財將逐步取代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我行將持續、深入開展凈值型產品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對凈值型產品的認可和接受程度。”采訪到最后,華夏銀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