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順,柳光偉,王子博
(1.大連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8; 2.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 工程與科學學院, 美國 LA 71270)*
電阻點焊技術是制造領域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由于焊接過程是一個非線性程度高、多變量參數相互耦合的過程[1],焊接質量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研究控制精度更高、焊接效果更好的電阻點焊機控制系統(tǒng)很有必要.
電阻點焊機在焊接過程中,由于電阻的變化會導致焊接電流的變化,因此焊接電流需要及時調節(jié).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動態(tài)電阻法和恒流控制法等[1],其目的都是為了通過控制措施保持焊接電流恒定.由于動態(tài)電阻難以測量,控制操作較難實施,因此本文采用恒流控制法來展開討論.
在實際的工業(yè)生產中,逆變式點焊機通過脈寬調制方式控制直流電流,再將其逆變?yōu)轭l率更高的交流電,可產生較高的電流控制精度.但由于逆變式點焊機生產成本較高,價格不易被中小型企業(yè)所接受.因此,通過研究普通型電阻點焊機的控制算法,從而提高其焊接電流控制精度仍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要提高焊接電流控制精度,首先要分析導致焊接電流控制精度低的原因.普通電阻點焊機的電流控制,采用調節(jié)晶閘管的導通角來控制焊接電流.我國采用50 Hz的交流電,周期為20 ms,每周期有兩個半波,每個半波為10 ms,即采用調節(jié)晶閘管的導通角只能每10 ms調節(jié)一次.從數字控制來講,節(jié)拍時間為10 ms.這個10 ms正是問題的關鍵:節(jié)拍時間太長.由于被焊接對象隨著溫度的提高,電阻會產生變化,10 ms的時間足以產生相當大的變化量.在這10 ms的起始時間計算的導通角已經不適合電阻變化后的狀態(tài),因此其焊接電流肯定會產生較大的誤差.采用閉環(huán)控制后,可以根據反饋回來的焊接電流來調節(jié)下一節(jié)拍的導通角,但下一節(jié)拍仍然會出現上一節(jié)拍同樣的問題.控制器輸出電流永遠都與給定值有較大偏差.
由以上分析可知,節(jié)拍時間太長是導致焊接電流誤差大的主要原因.在焊接過程中,若能提前預測電阻變化,在計算導通角時,將其影響因素考慮進去,就能得到更合理的導通角,從而使焊接電流更接近給定值.
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常規(guī)控制的基礎上增加前饋控制.而前饋控制算法主要是預測電阻變化導致的電流變化,從而實現對焊接電流精密控制的目的.
在電阻點焊機焊接過程中,電阻是由焊件間接觸電阻、電極與焊件間接觸電阻和焊件本身電阻組成.隨著溫度升高,電阻的大小在不斷的變化.焊接時,電極壓力、電流大小和被焊材料的差異等均影響著動態(tài)電阻變化的大小.不同的金屬材料在焊接時,動態(tài)電阻的變化不同.
圖1所示為低碳鋼的動態(tài)電阻特性曲線,可以看出,焊接開始時焊接區(qū)域金屬未熔化但被預熱,接觸電阻迅速下降.隨著溫度升高,低碳鋼電阻率增大,同時因加熱導致接觸面積增加而使電阻減小,其中電阻率增加占主導地位,因此曲線上升.當溫度達到臨界值時,電阻率增長減小,低碳鋼由固態(tài)向液態(tài)轉變.由于低碳鋼加熱軟化使接觸面積增大導致電阻下降,因此曲線再次下降.最后,由于溫度場和電流場基本進入穩(wěn)態(tài),動態(tài)電阻趨于穩(wěn)定[2].

圖1 低碳鋼動態(tài)特性曲線
從電阻數據來看,從焊接開始的約180 μΩ到結束時的約100 μΩ,變化相當大.
理論上講,動態(tài)電阻曲線僅與材料有關,具有通用性.但在實際控制時,由于電阻很難檢測,因此按電阻變化來控制很難實施.而焊接電流的檢測比較容易,如果把動態(tài)電阻曲線轉換為動態(tài)電流曲線,就很方便實施.雖然動態(tài)電流曲線與點焊機的功率及負載特性有關,在硬件條件(點焊機)一定時,動態(tài)電流曲線與動態(tài)電阻曲線是有對應規(guī)律的.

假定某點焊機的最大焊接電流為20 kA,如果需要10 kA的焊接電流,則可通過調節(jié)晶閘管的導通角為90度(50%導通)來得到.如果一直按這個固定的導通角來控制焊接電流,那么實際焊接電流如圖2所示.一開始,焊接電流與設定值相等,但隨著焊接溫度的提高,導致電阻變化,從而導致焊接電流的變化.其變化趨勢與圖1的動態(tài)電阻曲線相對應,并成反比.焊接電流從一開始的約10 kA到結束時的約13 kA.

圖2 某點焊機的低碳鋼動態(tài)電流曲線
圖2所示的動態(tài)電流曲線,可以通過閉環(huán)控制器的反饋環(huán)節(jié)記錄并儲存下來.這種記錄,相當于控制器僅采用比例控制得到的焊接電流變化曲線.考慮到50%導通時與多數實際焊接狀態(tài)更接近,非線性因素影響較小,因此,控制器記錄的典型動態(tài)電流特性曲線,取點焊機50%最大電流焊接的數據記錄.此數據以數組I(n)的形式供控制計算程序調用.
基于前面的分析,由于控制節(jié)拍時間較長,電阻變化導致的電流變化較大,常規(guī)PID控制算法中的積分與微分對提高電流控制精度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僅用常規(guī)反饋控制算法是無法滿足電流控制精度的.
本文提出的前饋控制的實質,是利用系統(tǒng)存儲的動態(tài)電流曲線數據來預測下一節(jié)拍的電流變化.將此變化量提前一拍提供給主控制器,在計算下一個控制節(jié)拍的導通角時,將此變化量考慮進去,從而得到更合理的導通角,進而產生更準確的焊接電流.所以說,即使采用最簡單的比例控制算法,只要再增加前饋控制,電流控制精度都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3].
圖3所示為引入前饋控制的電阻點焊機控制器結構圖.其中的焊接電流反饋環(huán)節(jié)包括電流互感器、放大電路和A/D轉換器等.而主控制器的輸入形式,與傳統(tǒng)結構的不同之處在于,主控制器并非按電流誤差(ΔI=Ii-If)來控制,而是以給定電流Ii為主,以反饋與前饋為輔來進行控制.這種結構是與本文獨特的控制算法相對應的.

圖3 引入前饋控制的控制器結構圖
控制器的算法有多種形式,本文針對晶閘管控制導通角的特性,設計了獨特的控制算法.控制器的輸出電流,是將點焊機的最大電流控制其輸出一定比例來得到的,通過晶閘管的導通角來控制.輸出電流IO與最大電流Imax的關系滿足式(1):
(1)
式中的分母積分為半個波的面積,分子積分為導通角θ對應的導通面積.下面分別討論不同控制方案的導通角計算.
(1)開環(huán)控制
這是許多簡易控制器采用的方案.假定點焊機電流最大值Imax為常量,令輸出電流IO等于給定電流Ii.用Ii替換式(1)中的IO,得到式(2):
(2)
反解出θ,即可得到導通角θ的計算式(3):
(3)
(2)開環(huán)+前饋控制
由于在實際工況中Imax并不是常量,因此輸出電流誤差較大.將2.2小節(jié)中得到的動態(tài)電流數據,加入到計算中來,即可改善控制精度.由于此數據是在50%最大電流條件下得到的,因此,在焊接開始的時刻,有Imax=2I(0)的關系.此后,每一節(jié)拍的電流最大值均按2I(n)的規(guī)律變化.將2I(n)代入式(3),即可得到第n拍的導通角計算式(4):
(4)
當n=0時,式(4)就成為式(3).可以說式(3)為式(4)的特例.
(3)閉環(huán)控制
改善電流控制精度的常用方案是采用閉環(huán)控制.但本文采用的閉環(huán)控制算法,不同于常規(guī)傳遞函數方法,而是針對實際工況導出的.
開環(huán)算法之所以有誤差,其關鍵原因是假設焊機最大電流Imax為常量.經過一拍時間之后,實際上Imax已經變了,所以才產生了誤差.給定值為Ii,實際值為If,誤差比為If/Ii.為了修正這一誤差,就需要修正Imax.將If/Ii作為Imax的修正系數代入式(3),即得到第n拍閉環(huán)控制的導通角θn的計算式(5):
(5)
因反饋電流If為上一節(jié)拍的輸出電流,為清晰表達前后節(jié)拍關系,所以式(5)中用Ifn-1表示.
(4)閉環(huán)+前饋控制
式(5)的閉環(huán)算法總是在產生誤差后調節(jié)下一節(jié)拍的導通角θ.由于Imax一直在變化,因此誤差就一直存在.而式(4)由于提前考慮到Imax的變化,因此不用反饋就能得到更高的精度.但此精度完全取決于事先儲存的動態(tài)電流數據,如果現場工況與數據的吻合度較差,沒有反饋調節(jié)也會出現較大誤差.因此,將公(4)與式(5)相結合,即可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由此得到閉環(huán)+前饋控制第n拍導通角θn的計算式(6):
(6)
焊接電流的反饋精度,將直接決定整個系統(tǒng)的控制精度,必須認真對待[4].電流互感器的信號經放大處理之后送給A/D轉換器,采用逐點數字積分計算得到反饋電流.每一節(jié)拍內的反饋電流If,按式(7)計算:
(7)
式中,Ka為比例系數,可通過校準來確定;m為一拍(10 ms)時間內的A/D采樣次數,ADi為第i次對應的A/D采樣值.當采樣值與波形重合時,滿足式(8):
(8)
為了盡可能精確地還原焊接電流,就要保證m足夠大.為了計算m值,可假定采樣值與波形重合.對完整的正弦波來講,如果要求計算電流與實際電流之差不大于1/1 000,只要滿足式(9)的條件即可.
(9)
式中,2為半個正弦波的面積.經計算機編程計算可知,當m≥30時,即可滿足要求.考慮到實際采樣值與波形不可能完全重合,因此,計算時可將m增加到40.
但實際工況幾乎不會出現完整的波形,都是由晶閘管在某一時刻導通而產生焊接電流.圖4所示為晶閘管在π/2附近導通時,有可能產生最大的計算誤差[5].當m為偶數時,會在π/2處有一個采樣點.當晶閘管在π/2的前一時刻導通,數字積分時會多計算一個矩形面積(見圖4(a));如果在后一時刻導通,就會少計算一個矩形面積(見圖4(b)).因此,在π/2處附近,可能產生的計算誤差就是一個矩形面積.要保證計算誤差不大于1/1 000,就要滿足式(10)的條件.這里仍假定A/D采樣值與波形重合,以方便計算.
(10)

(a) (b)
圖4焊接電流逐點采樣示意圖
由式(10)可計算出,當采集點數m≥1 571時,才能滿足計算精度要求.為計算方便,可取m=2 000,相當于A/D轉換采樣間隔為5 μs.
由上面分析可知,要保證反饋電流計算精度,需要A/D轉換速度達到5 μs.TM32微處理器時,其12位A/D轉換器最快轉換時間為1 μs,完全可以滿足要求.但如果采用普通8位微處理器,其自帶的A/D轉換器速度通常不夠.通過變通方法,也可以解決.
由式(10)得到的m(≥1 571)比由式(9)得到的m(m≥30)之所以大很多,主要是因為要準確地確定晶閘管導通切換時間點.導通之后,完全可以采用完整波形的計算條件要求:m≥30即可.可取m=40,相當于A/D轉換時間為250 μs.基于此,可以得到如下變通方法:
采用微處理器內置模擬比較器與A/D轉換器并聯(lián),一旦晶閘管導通,即可觸發(fā)模擬比較器中斷,準確記錄導通時間[6].而A/D轉換器以250 μs一次的低速采樣即可.數字積分運算時,第一個積分的寬度由模擬比較器確定,而以后的寬度均為250 μs.
反饋電流按式(7)計算,累加計算完成后,再乘以系數Ka,對處理器要求不高.所以,采用這種變通方法,即使普通8位微處理器也可滿足A/D轉換速度要求,并保證計算精度.
本文提出獨特的控制算法,經模擬驗證效果很理想.理論上,如果儲存的動態(tài)電流數據與實際工況絕對吻合,連反饋都不需要.反饋的存在,從算法上來講,就是為了修正電流數據與實際工況有偏差的狀況.但從原理上,反饋畢竟要延遲一個節(jié)拍才能起作用.因此,更好的解決方案是用反饋信息實時修正動態(tài)電流數據,使其隨時保持與實際工況的吻合.按此方案,即可完美解決普通焊機電流精度控制難以提高的難題.實時修正動態(tài)電流數據,需要一套合理的算法,限于篇幅,此處不再贅述.
本文針對普通點焊機的特點,提出了獨特的增加前饋控制的控制算法,將事先得到的焊接電流變化數據作為計算下一節(jié)拍導通角的參考,具有比常規(guī)控制算法更好的效果.同時,本文提出了普通微處理器如何保證反饋電流計算精度的有效方法.采用本方案的控制器可有效提高普通點焊機的焊接電流控制精度,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