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來,我國鼓勵創新創業,這也就催生了大量的中小企業。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需要生命周期理論的指導,它具有普遍性,并且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在企業的發展中有著指導性的作用。本文首先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進行簡單介紹,進而探討基于企業生命周期框架的中小企業財務戰略管理方法,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中小企業管理
在企業管理中,該理論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在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指導下,立足于實際的狀況,構建企業的管理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企業的生命周期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即為誕生、成長、成熟和衰退。
1.初創期
在創業初期,企業常常缺乏經驗,并且沒有成熟的條件,這些都造成了企業在整體上實力不足,并且缺乏規模,而且,企業在這個時期,通常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這就造成了企業重點在市場需求上。如果企業在這個時期花費的時間太長的話,會造成管理者難以控制企業發展,不利于以后的擴大和發展。
2.成長期
企業處于這個時期,通常會發展很快,企業在業務上和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并且具備了融資能力,在初期的管理方式,明顯已經不能適合企業的發展,在這個階段的企業發展,常常需要面臨的問題有兩個:首先是投資的不規范化。在企業發展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導致企業在項目的投資上比較盲目。其次是在企業管理層中,特別是決策人員中,怎么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參與成了必須面對的課題。
3.穩定期
在這個時期的企業發展中,常常具備了穩定的規模,需要不斷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同時,隨著企業業務量的增加,需要建立合理的企業文化,加強企業的文化理念建設,并且對員工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科學的規范。在企業管理中,建立了穩定的管理模式以后,要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并且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員工綜合素質,這樣才可以形成企業長效發展的人力資源。
4.成熟期
企業在這個時期,常常是將創新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從企業管理和企業的生產上,尋求創新,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這個時期,通常也是企業的再創業過程。這個時期的企業發展,常常以不斷提高企業環境為發展動力,例如,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戰略,加強創新,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樣在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當前我國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視角下中小企業管理現狀和不足
1.企業管理觀念落后
當前,在我國的很多中小企業中,管理人員缺乏與時俱進的管理意識,造成了企業的管理理念落后。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企業都不斷學習西方的管理理念,將其管理理論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來,但是,從總體來看,取得的成效并不明顯。并且我國的多數企業中,領導者和負責人都會忙于企業的業務,這就忽略了企業的管理模式建設。另外,鑒于企業管理者的水平限制,造成了很多人缺乏管理意識,掌握不好管理模式的利用方式,更有很多企業的管理者,不懂得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利用方式,就這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管理。另外,在不同部門之間,常常缺乏交流,特別是在企業的管理模式上,這就造成了在企業中,管理方式的不統一,最后導致了企業的管理混亂。
2.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
在許多的管理模式上許多企業都沒有按照實際的發展情況來進行選擇,盲目地學習甚至照搬其他成功企業的模式。但是,對于企業而言,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內部組織,并且他們的業務狀況也不盡相同,在文化上也存在了很大差異,這都決定了企業在管理上,必須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照搬其他企業的管理模式,這樣不僅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還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事倍功半,阻礙企業的擴大和發展。
3.家族化管理模式
當前,我國企業在管理上都存在著一個共性,就是不管是處于哪個發展的時期和階段,都存在著家族化管理的方式,在企業建設初期階段,這種模式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能為企業發展提供牢固的關系,增強企業凝聚力。但是,當企業處于成長期階段后,這種模式便逐漸顯現出了弊端,它無法協調好企業內部的各項事宜,不能對要素進行有效的匹配,阻礙到企業的發展。
4.企業的決策制度形同虛設
當前,我國企業在管理模式的選擇上,會借鑒其他企業的理念和模式,但是在實際上,可以進行選擇和借鑒的內容少,企業負責掌握著決定權,一些意見還是要經過企業負責人的同意,才能決定是否被采納。這就使得企業的決策機構不能發揮實際作用,造成決策制度形同虛設。
三、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探索和分析
1.分析目標市場,完善內部管理
企業創始階段,常常缺乏實際的管理經驗,并且在市場多變的壓力下,企業要合理控制規模,不宜太大,只有適當的規模才能靈活多變,另外,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充分發揮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通過對市場行情的分析,科學的對企業的發展做出預測和評估。要熟悉目標市場,同時,企業的管理者,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市場洞察力,做好市場調研,并根據實際的調研結果,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制定出合理的企業發展策略,不斷提高企業的精細化發展,提高企業專業化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做好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管理,不斷對企業的進行完善,加強規章制度建設,規范員工行為,從而形成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和策略。
2.完善企業制度,實施標準化管理
處在成長期階段的企業,實行標準化管理是最好的選擇,不斷優化企業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并針對企業發展中的各類業務,不斷調整和規范,利用分權式,來增強企業的決策,提高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并且,根據企業的發展策略,不斷優化和調整。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要加強企業的制度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不斷優化企業的管理體系,提高對制度的執行力度。其次就是發揮管理人員的作用,提高他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在策略和市場規劃制定方面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促進企業長效發展。
3.加強文化建設,制定獎懲制度
在企業的發展中,處于穩定期階段時,應選擇文化導向模式,在企業的文化建設中,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是核心都是企業員工,并且他要加強績效建設,建立個人績效,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企業的凝聚力,最大化地發揮員工在企業建設中的作用,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提升自身的創造性,為以后的企業發展打好人力資源基礎。
4.調整和優化企業戰略,加強市場開發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在企業的發展中,隨著企業的不斷成長,會進入到成熟期階段,這時候企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創新,這其中不僅包含著企業技術的創新,還有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利用創新來提高企業的發展。因此,這個階段中,企業要以創新為重點,實現企業的變革,并且要加強宣傳創新理念,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能夠加強企業文化形式的創新,另外,企業還有合理引導員工創新理念,正確地做好自身的市場地位,不斷探索市場機會,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增長。另外,企業也要根據自身的戰略,不斷做出調整,保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同時,企業還可以注重新領域的市場開拓,不斷優化企業的組織構架,從而推進企業的長效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作為基本的企業發展綜合性概述理論,在企業的發展中,有著指導性的基礎作用。因此,企業要充分遵循和利用該理論,加強現代化建設,并且立足于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建立企業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加強各方面的制度建設,不斷推進企業走向規范化,并且與時俱進,加強創新,實現企業的長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云,李延喜,宋金波,馬壯.企業生命周期視角下盈余管理方式研究--基于債務契約理論[J].管理評論,2016,28(12):75-91.
[2]翟向前.網絡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模式與路徑[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2):49.
[3]劉焱.生命周期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4.
[4]李曉方.網絡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模式與路徑[J].人民論壇,2013(35):105-107.
[5]林喆.淺析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完善[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4):69-71.
作者簡介:王艷雙(1975.09- ),女,滿族,遼寧省開原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