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靜 呂汶聰 張忠 張坤
【摘 要】本文從心理彈性的概念、研究現狀、測評工具以及影響因素等方面,綜述了近年來本科護生心理彈性的相關研究,以期為本科護生實施心理彈性干預及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本科護生;心理彈性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1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彈性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新熱點并得到廣泛應用。本科護生作為當代大學生群體之一,是未來護理事業的中堅力量,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彈性水平以適應未來護理職業生涯中復雜、多變、繁重的臨床工作環境。因此,關注本科護生的心理彈性能力極為重要。
1 心理彈性的概念
國外學者對心理彈性的研究起步較早,專注于兒童,之后美國心理學會將心理彈性定義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過程,即面對困難時的反彈能力。雖然國外對心理彈性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歷史,但國內外對心理彈性的定義并不統一,但均圍繞著“困境”和“壓力”的核心定義。
2 國內本科護生心理彈性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本科護生心理彈性的研究主要以非實驗性研究為主,大多通過問卷調查、量表測量的方法來進行探討;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較為單一,大多數尚停留在一般人口統計學資料;對影響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相互關系研究尚淺,關于影響因素的干預性策略的研究涉及甚少。研究不夠全面,缺乏系統性,還需要眾多學者的不懈努力,提高護生的心理彈性水平。
3 心理彈性的測量工具
3.1 康納 - 戴維森韌性量表(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CD-RISC 量表由 Connor 和 Davidson共同研制,共25個條目, 5 個維度,采用 5 級評分法,滿分為 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被測者心理彈性水平越高。該量表 Cronbach's α系數為 0.89。中文版由肖楠、張建新修訂,包含3 個維度, Cronbach's a 系數為 0.91。該量表適用人群廣泛,國內大多研究均使用該量表。
3.2 成人心理彈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 RSA量表由挪威心理學家Friborg和Hjemdal編制,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 0.67~0.90,共37 個條目分為 5 個維度,采用 5 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彈性狀況越好。該量表后經原研究者改良修訂為 33 個條目, 6 個維度。楊立狀等將其翻譯成中文版,總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7。該量表廣泛應用于大學生、護士、癌癥患者和其他人群。
3.3 心理彈性量表 心理彈性量表 (RS-25)由Wagnild& Young編制 ,應用最早最廣泛 ,并被認為是最佳彈性測量工具。包括 25個條目,2個維度,采用 7 級評分法,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91。后經原作者修訂發展為14 個條目的單維度心理彈性量表(RS-14)。
4 本科護生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
根據心理彈性的相關理論, 心理彈性的結構主要包括 2 個方面:危險性因素和保護性因素。其中保護性因素在心理彈性的動態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內部因素通常為與個體有關的因素,而外部因素一般為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1]。
4.1 內部因素
4.1.1 性別 林志智等[1]通過調查發現女護生的心理彈性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本科男護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輿論的壓力、職業心理的不穩定性,父母對其未來發展的看法等。學校應重視對男護生進行心理彈性的訓練,如舉辦優秀男護士校友經驗分享會等,提高男護生的心理彈性。
4.1.2 個人特質 據研究表明,心理彈性主要受個人情感特質、心理因素等個人因素的影響。如楊燕等[2]通過研究發現,心理彈性與人格特質顯著相關,外向的性格、穩定的情緒其心理彈性相對更高,而神經質,不穩定的情緒其心理彈性相對較低。
4.1.3 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應激期間處理應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手段,體現了個人處理問題和困難的態度和能力,不同的應對方式和本科護生的心理彈性的相關程度也有所不同,封維婷等[3]研究顯示,心理彈性與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護生心理彈性越好,越易采用積極應對方式。
4.2 外部因素
4.2.1 家庭因素 綜合相關文獻,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氛圍等均是作為家庭因素影響護生心理彈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如鄧力等[4]通過研究發現獨生子女的心理彈性高于非獨生子女,其可能原因為獨生子女在遇到壓力或困難時得到父母的關愛較多,能夠及時排解壓力和處理問題,表現出較好的適應能力。
4.2.2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個體對想得到的或可以得到外界支持的感知。個體獲得越多的社會支持,遇到困難或者挫折、壓力時獲得的資源和精神支持越多,越能更好的應對壓力事件,心理彈性水平越高。這與楊燕等[2]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
5 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本科護生心理彈性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希望學者們可以多角度探究影響護生心理彈性的因素與其他因素的相互關系;更加注重影響因素的干預性研究,研制適用于我國護生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的護生心理彈性量表,增加本科護生心理彈性的質性研究和實驗性研究,以提高本科護生的心理彈性,使其適應未來多變,復雜的臨床環境。
參考文獻
袁慧,孫慧敏.老年期癡呆患者照顧者心理彈性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4):483-487.
林志智,胡蓉芳,鄧影倩,等.本科護生心理壓力與心理彈性的現況調查[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3):3196—3199.
楊燕,顏琬華,李翠香.高等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5):65-68.
封維婷,范淑婷,肖澤梅,等.民辦院校本科護生逆境商、心理彈性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1C):4184-4186.
鄧力,楊苓,高喬,等.川北醫學院護理本科生心理彈性現狀調查[J].職業與健康,2017,33(9):1268-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