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川
【摘 要】目的:探討在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中采取預防性腸造瘺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低位直腸癌手術治療的患者共計120例為研究樣本,將患者平均分組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僅行低位直腸癌切除術,未實施預防性的腸造瘺干預。觀察組患者在該手術治療基礎上行預防性腸造瘺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吻合口瘺率及并發癥率。結果:觀察組吻合口瘺率和術后并發癥率分別為3.33%、6.67%,對照組為23.33%、23.33%;觀察組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14.35±2.27)d,對照組為(26.37±3.16)d(P<0.05)。結論:針對行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實施預防性腸造瘺有利于降低患者吻合口瘺率以及術后并發癥率。
【關鍵詞】直腸癌;腸造瘺;手術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in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for low rectal cancer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w rectal cancer resection without preventive enterostomy intervention,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anastomotic fistula rat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33 and 6.6,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14.35 ±2.27 day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6.37 ±3.16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rophylactic enterostomy for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rat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words: rectal cancer; enterostomy; surgery
【中圖分類號】R735.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直腸癌屬于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直腸癌患者中以直腸返折水平之下低位直腸癌較為多見。目前臨床中針對直腸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切除術為主,但是術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手術效果及患者預后。為了避免患者術后出現吻合口瘺的現象,更多的手術方案中采取腸造瘺術進行預防[1]。本文將針對在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中采取預防性腸造瘺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地位直腸癌手術治療的患者共計120例為研究樣本,利用隨機抽樣原則將患者進行平均分組,分別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齡29~71歲,平均年齡(43.6±0.7)歲;潰瘍型患者17例,浸潤型患者22例,腫塊型患者21例。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患者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42.7±0.4)歲;潰瘍型患者21例,浸潤型患者16例,腫塊型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的結、直腸吻合口齒狀線的距離均<2.0cm。兩組患者常規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行低位直腸癌切除術,未實施預防性的腸造瘺干預。觀察組患者在該手術治療基礎上行預防性腸造瘺干預。于患者手術中關閉盆底之后,于腹部右中下側行一切口。在距離回盲部大約20~30cm的位置拖出回腸,拖出長度控制在5~7cm左右,遠端關閉,以電刀在患者近端腸壁位置行約3cm左右的開口,作為預防性腸造瘺口。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出現吻合口瘺率,對比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癥情況等。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吻合口瘺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60例患者中術后出現吻合口瘺患者共計2例,觀察組的吻合口瘺率為3.33%;對照組的60例患者當中共計出現14例患者吻合口瘺,對照組的吻合口瘺率為23.33%,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資料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當中出現切口感染者2例、腹腔感染者1例、尿潴留者1例,未出現腹部感染及腸梗阻患者,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為6.67%;對照組的患者當中出現切口感染者5例、腹腔感染者2例、尿潴留者3例、肺部感染者3例、腸梗阻者1例,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率為23.33%,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兩組資料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資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14.35±2.27)d,而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26.37±3.16)d,兩組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低位直腸癌是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臨床治療中通常以手術方案進行治療。低位直腸癌手術是治療該類疾病的常用術式,但是該手術方案中患者手術后的吻合口瘺率較高,這對于手術效果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患者預后及康復,并且也延長了患者住院治療的時間,極大的增加的患者的生活經濟負擔,也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2]。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吻合器的應用,許多直腸癌患者開始采取保肛手術治療,雖然患者的保肛率上升,但是與患者低位吻合相關的問題也影響了患者的術后恢復,特別是術后常出現的吻合口瘺現象[3]。行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容易出現術后綜合征,例如術后早期的便急和便頻現象,肛門失禁以及排便不盡現象等,患者手術后1年內,特別是術后的3~6個月內以上癥狀最為明顯,甚至有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數可達10~20次左右,有報道指出,有大約30~50% 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術后肛門失禁,因此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夜間正常休息,患者手術后不敢正常進食,并且伴隨不同程度的肛周皮炎癥狀,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4]。并且對于低位吻合的患者,由于擔心術后出現過早排便而引發吻合口瘺,因此患者不能足量和及時的進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營養狀況,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極大影響,因此降低患者術后吻合口瘺是治療直腸癌患者的重要環節及考慮因素。
臨床研究中通常認為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吻合口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手術使得患者的腸容量迅速減小,并且手術治療之后患者的肛門括約肌進一步緊張,使得吻合口的張力被增大,在患者排氣和排便的過程中腸腔中形成巨大的壓力,因此導致術后吻合口瘺[5]。由于患者接受低位直腸癌手術之后出現吻合口瘺并不能有效的提前預測,因此有研究認為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后應該給予患者失功能造口,但也有研究認為行功能造口并不能減少術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因此需要行二次手術對患者實施造口關閉,但這種治療方案中患者需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患者的接受度較低,臨床可行性較低。
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行預防性腸造瘺來預防術后吻合口瘺的發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實施預防性的腸造瘺該組患者的吻合口瘺率被控制在3.33%,顯著低于未行預防性腸造瘺對照組的23.33%。劉兆禮等在其同類研究中也發現通過對患者實施預防性腸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率顯著降低至6.21%,明顯低于未行腸造口患者的32.26%,這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可以進一步印證本次研究結果。針對行低位直腸癌手術的患者實施預防性腸造瘺的手術操作方式比較簡單、并且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風險,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僅為6.67%,而對照組為23.33%(P<0.05)。本次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通過采取預防性腸造口不僅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吻合口瘺率,并且能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這對于促進患者的康復和預后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14.35±2.27)d,而對照組為(26.37±3.16)d。通過縮短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患者治療的經濟負擔也將顯著降低,因此患者對于該手術方案的接受程度更高,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針對行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實施預防性腸造瘺有利于降低患者吻合口瘺率以及術后并發癥率,對于患者術后康復有重要促進作用,該手術方案值得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王偉峰.末端回腸置管造瘺術防治直腸癌同期放化療后術后吻合口瘺[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8(01):43-45.
潘筱芳.綜合性護理在低位直腸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08):75-76.
[3]李建業.預防性橫結腸造瘺與末端回腸造瘺在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中應用比較[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10):1439-1443.
[4]李建群.預防性腸造口在36例低位直腸癌患者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19):58.
[5]姬洪濤.預防性回腸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腸癌根治性保肛手術中作用[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6):556-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