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益瓊
【摘 要】目的:分析靜脈補液對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11月~2018年3月于我院婦產科就診的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孕婦,共20例,按進入醫院的編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對照組僅給予動態觀察,觀察組每天進行靜脈補液,對比兩組孕婦的分娩結局。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羊水深度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大羊水池深度和圍生兒妊娠結局,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的孕婦,通過靜脈補液只會對胎兒產生較小的影響,需要在明確羊水過少原因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監測,以改善新生兒預后。
【關鍵詞】靜脈補液;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臨床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 on critical oligohydramnios in late pregnancy. Methods: a total of 20 pregnant women with critical amniotic fluid in the late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an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March ~2018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entering the hospital, with 1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dynamic observ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 every day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Results: the depth of amniotic flui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maximum amniotic pool depth and perinatal pregnancy outcom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oligohydramnios in the late pregnancy, intravenous fluid supplement can only have a smaller effect on the fetu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cientific monitoring on the basis of clear amniotic fluid, which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newborn.
keywords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late pregnancy;critical oligohydramnios;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羊水過少作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會嚴重影響著新生兒的生命健康,也是當前進行剖宮產的重要指標之一。妊娠期羊水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羊水過少的情況在妊娠各期均可出現,尤其以妊娠晚期的發生率最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和圍生兒預后。之前關于羊水過少的臨床治療主要以終止妊娠為主,而目前多采用靜脈補液的保守治療方式,但是關于這種方法的治療效果缺乏研究,爭議較大[1]。因此,文章通過對照性試驗,回顧分析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的孕婦在靜脈補液與非補液情況下羊水變化及胎兒結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婦產科在2016年11月到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孕婦,共20例為研究對象,現根據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0例中年齡22~32歲,平均年齡(26.9±2.6)歲,孕周34~40周,平均孕周(37.3±2.9)周;對照組10例中年齡23~31歲,平均年齡(27.1±2.4)歲,孕周35~39周,平均孕周(37.1±2.79)周。兩組孕婦的臨床資料經過對比,差異顯著,P>0.05,值得進行對比研究。
(1)排除標準:將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腦水腫、心臟病和血液系統疾病的孕婦排除。
(2)臨床診斷標準:根據《婦產科學》的診斷標準進行科學的判斷,測定羊水指數,一般情況下羊水過少的臨界值為羊水指數小于8厘米;羊水指數5~8厘米之間,住院后胎心監護正常且不存在不良反應;排除并發癥影響;根據超聲檢查,判斷AFV和AFI指數,并做相應數據統計。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能量合劑:500ml的0.5%葡萄糖、肌酐0.4g、三磷酸腺苷40mg;輔酶A100U、平衡液500ml、10%的葡糖糖500ml、維生素1g和10%復方氨基酸500ml,聯合進行靜脈補液治療,每次1次,一周為一個療程[2]。
對照組:僅給予動態觀察。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對兩組孕婦進行超聲檢查,密切觀察羊水量的變化,即最大羊水池深度(AFV)和羊水指數(AFI);對比妊娠結局。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來完成本次研究的數據分析,當P<0.05時,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的AFV和AFI
治療前,兩組孕婦的AFV和AFI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FV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但是無組間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的AFI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下表1:
2.2 妊娠結局
觀察組圍生兒羊水分辨率為20.00%(2/10)、宮內窘迫率10%(1/10)、新生兒窒息率為0%(0/10);對照組圍生兒分別對應的是20%(2/10)、30%(3/10)和10%(1/10),無顯著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羊水過少的臨床意義
羊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胎兒提供充足的保護,為其生長發育提供相對適宜的環境,且具有可以緩沖的空間。因此,若羊水過少勢必會威脅到胎兒的安全。近年來,據相關研究報道,羊水過少發生的幾率為0.4~4.0%,是預示胎兒危險的重要信號,在妊娠各期會嚴重威脅胎兒的的健康。羊水來自于胎兒尿液,雖然現在尚不明確具體發病原理,但其發病原因與胎盤功能減退和慢性胎兒宮內缺氧等有很大關系,而導致慢性缺氧后會重新分配心臟和血流 ,減少羊水量 ,相應的會嚴重阻礙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會導致畸形生長;同時,在各種原因的影響下導致其產生受阻,致使在妊娠晚期尤其是臨床后極易出現羊水過少的情況,因為臍帶受壓或產時宮縮會對胎盤血液循環造成直接影響,進而造成胎兒窘迫,甚至死亡。當孕婦出現羊水過少時,孕婦宮內環境會相應的變差,胎動或宮縮都會造成臍帶受壓,相應的會壓迫到宮內的胎兒,導致呼吸困難或窒息等;另外,羊水過少會減弱前羊膜囊對宮頸的擴張作用,降低產道的潤滑性能,增加宮縮不協調的發生率,進而導致產程延長,極易導致胎兒窘迫,從而提高剖宮產率和產后出血風險,增加軟產道感染率、損傷率和產后患病率。為此,對于羊水的量診斷存在著很高的研究價值。
導致羊水過少的原因主要有:孕婦血容量較低,胎兒血漿滲透壓異常,導致胎尿大量減少;胎兒泌尿系統發育不正常,畸形發展,相應的會減少羊水;胎盤功能不全會減少子宮胎盤內的血流而造成胎兒缺氧,相應的會重新分配體內各項臟器血流量,致使腎臟血流量、胎尿和婦羊水形成減少;少數孕婦因服用藥物而導致羊水減少;另外,還包括其他因素,如胎盤功能異常致使羊毛和絨毛失去正常透析作用[3]。羊水過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圍產兒預后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及時發現與處理對于圍產期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3.2 羊水過少的治療
臨床上關于治療羊水過少的情況,除了采用靜脈補液治療外,也可采用羊膜腔灌注液體法來有效的防治妊娠中晚期羊水過少,效果顯著;還有學者提出丹參療法,憑借其本身活血祛瘀的效果,可以促進胎盤血液供應的有效改善和羊水量的增加;評價肝素抗凝機制與抗血栓機制,有助于胎盤局部血液微循環的有效改善,因缺氧而導致的血管痙攣也能夠得到有效解除,進而有助于羊水量的增加[4]。
3.3 靜脈補液治療臨界性羊水過少的價值
在本次研究中,兩組孕婦治療后的最大羊水池深度均高于對照組,但是組間無差異,且圍生兒結局相似,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的羊水指數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胎心監護正常的孕婦,經補液治療后羊水量增加明顯,即使不進行補液治療,但是羊水量同樣發生顯著變化。
由此可知:通過靜脈補液治療,能夠增加羊水量,在不存在母體并發癥和合并癥的基礎上,若胎心監護正常,則即便是不給予靜脈補液,則也有可能增加羊水量,為此需要重新認識這種療法的必要性,在多數胎心監護正常的病例中是沒有必要的;在母體身體健康和胎心正常的情況下,羊水過少的診斷不能僅依靠單純一次超聲檢查,更不能將其作為進行剖宮產的指征,通過動態觀察可以恢復大多數患者的羊水量[5]。根據這一結果可知,基于妊娠晚期羊水主要來自于胎兒的尿液,排尿量與檢查時間關系密切,因此隨著時間變化羊水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研究中發現很多孕婦的羊水量在同一天內會發生很大的變化[6]。為此,在胎心監護的過程中,若胎兒各項檢查均正常,則可以動態觀察羊水過少的孕婦,且不能將一次檢查的羊水臨界性減少作為行剖宮產的指征,這對于降低剖宮產率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本次研究,在臨界性羊水過少的孕婦中是否應有傳統靜脈補液治療需要進行重新認識,其大多數胎心監護正常的孕婦中價值不大,既不會明顯增加羊水量,也不會影響到圍產兒的妊娠結局;同時, 針對沒有發生胎兒窘迫的孕婦,進行動態檢查十分有必要;為此需要進一步明確妊娠晚期臨界值羊水過少的孕婦,通過及時監測可以促進圍產兒預后的有效改善;強化圍生期保健和產時監測,再采用正確的分娩方式,對于母嬰結局的改善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Rizk DE,Nath KR, Ibrahlm IK, et al.Spomdic-Larsen syndrome in Preterm female originally diagnosed asdispositional deformities due to oligohydramnios. Am J Pefinatol,2006,23 (1):71-74.
姜麗,艾麗.靜脈補液治療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05):2308-2308.
陳希宏.靜脈補液治療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33(21):61-62.
高田榮,王萍.靜脈補液治療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的療效觀察[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06):337-338.
Bokstrom H, Holst RM,MattssonLA, et al.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present in the chogenic bowel and ligohvdramnios. Acta Obstet Gyencol Scand, 2007,86(02):248-250.
高田榮,王萍.靜脈補液治療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的療效觀察[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3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