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蘭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不同急診護理流程分為實驗組(應用優化后的急診護理流程,41例)和對照組(應用常規急診護理流程,41例)。結果: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梗死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搶救時間、平均心電圖使用時間、平均靜脈采血時間以及分診評估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化后的急診護理流程能夠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率,改善臨床各項指標。
【關鍵詞】急診護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flow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after optimization, 4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were used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verage rescue time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verage use time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the mean time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time of assess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rat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Keywords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R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迅速且死亡率較高的疾病,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關鍵在于:開通相關梗死器官組織,促使血流灌注到心肌內,從而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相關研究資料表明,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贏得搶救時間對其非常重要[1]。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生率呈現上升發展趨勢,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優化就診搶救措施和相關護理流程能夠節約時間,避免轉運和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過程中浪費過多時間,最終成功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標準:(1)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均為首次發病入院接受治療;(3)均經過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研究通過;(4)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屬知情下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障礙者;(2)合并心功能障礙者;(3)嚴重器質性病變者;(4)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實驗組中有30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9.63±4.44)歲,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為(4.21±1.86)h;合并疾病類型:18例高血壓、17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對照組中有31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9.68±4.41)歲,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為(4.20±1.87)h;合并疾病類型:20例高血壓、16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急診護理流程,護理工作人員根據醫囑加以急救,詳細觀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礎病情變化,采取常規檢查措施(如心電圖、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建立靜脈通路。
實驗組應用優化后的急診護理流程,具體表現如下:
(1)積極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急診室接到電話后必須在5min內出診,救護車工作人員需立即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屬或者值班醫生聯系,進行院前急救,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進行吸氧護理;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叮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屬安撫患者情緒,降低心臟壓力;在接通電話過程中,切勿掛斷電話,便于實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變化狀況;等到救護車到達現場之后,需立即提供面罩吸氧或者相關輸液處理,安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等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穩定之后再轉運,保持輕柔動作,連接救護車內的各項設備,避免輸液管移位,備好除顫儀;
(2)優化首診負責接診方法。采取首診負責制度,護理人員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置工作,及時吸氧,開通靜脈通道,采集血常規,實施基礎檢查措施;
(3)提供心理指導。護理人員要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注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耐心傾聽主訴,再進行針對性心理安慰;
(4)急診交接。一旦確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體病情后,護理工作人員要及時通知給值班醫生,多多注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感受,向其解釋手術內容或者相關注意事項;急診交接時注意轉運細節,保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絕對臥床和心電連續監護,注意保暖。
1.3 觀察指標
采用統計學分析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梗死復發率、平均搶救時間、平均心電圖使用時間、平均靜脈采血時間以及分診評估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梗死復發率分析
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梗死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項臨床搶救指標分析
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搶救時間、平均心電圖使用時間、平均靜脈采血時間以及分診評估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根據資料顯示,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60min內就會死亡[2]。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為其贏得搶救時間就能提高存活率。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致命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延誤最佳搶救時機而導致死亡[3]。因此,臨床必須及時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時疏通缺血組織。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梗死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中所采取的優化就診護理流程能夠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在轉運過程中和就診過程中不必浪費過多時間,盡快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到醫院加以治療。在常規就診護理流程中,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之前的搶救較為隨意,因此護理人員僅僅是按照醫生的叮囑對手術基礎設施加以準備,并未形成規范化的護理流程觀念,與此同時沒有明確自身護理目標。除此之外,由于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不一,所以也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救治效果出現差異。實驗組所應用的優化急診護理流程中不斷完善院前急救工作、優化首診負責接診方法、優化急診交接方法以及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等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效果和各項臨床手術指標。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搶救時間、平均心電圖使用時間、平均靜脈采血時間以及分診評估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力求將每一個細節做好,如持續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屬進行電話溝通,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放松干預訓練等,上述種種方法均有效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細節程度,繼而最大努力地搶救和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中,高度重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狀況能夠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持良好心態,繼而接受相關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5]。傳統急診護理流程缺乏規范化的標準,與此同時分工不夠明確且沒有指定相關負責人,護理人員在工作時缺乏一定主動性,所以會延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時機,繼而造成較為嚴重后果。優化急診護理流程事實上使得護理工作人員的相關工作從被動逐漸轉為主動,將醫護之間的默契關系提高到更深層次,醫護工作人員均能夠互為配合和互為監督,使得護理工作從依從醫囑關系變為合作關系,使得整個搶救過程變得更為高效[6]。從本質上來看,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較為標準化和規范化,是一種較為科學且高效的護理工作流程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推廣[7]。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生率呈現上升發展趨勢,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迅速且死亡率較高的疾病,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關鍵在于開通相關梗死器官組織,促使血流灌注到心肌內,為其贏得搶救時間就能提高存活率,從而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8]。優化后的急診護理流程能夠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率,改善臨床各項指標。
參考文獻
張文娣,林瓊申,劉倩如等.急診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17(3):697-698.
劉穎,趙婷.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5(1):13-15.
薛雅瑜,徐瓊英.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8(32):3637-3638.
籍鳳秋. 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觀察[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5(9):90-91.
林逗, 黃彩芳, 黃興偉.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 現代臨床護理, 2010, 09(6):13-15.
劉紅麗.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10(3):236-237.
林桂珍, 藍惠蘭, 黎春常. 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10):2316-2317.
倪瑜琳.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 繼續醫學教育, 2014, 09(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