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珍
【摘 要】目的:研究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30例聲帶息肉患者(2017年8月-2018年5月)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將其依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2組,分別行常規治療和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對比其兩組治療效果、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概率。結果: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相比對照組更具有優勢(P<0.05)。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22%,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效果十分顯著,能夠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值得研究。
【關鍵詞】:鼻內鏡;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e-assisted laryngoscope vocal cord polypectomy for treatment of vocal cord polyps. METHODS: Thirty cases of vocal cord polyp patients (August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ation. Routine treatment and nasal treatment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Endoscopic assisted laryngoscopy underwent vocal cord polypectomy, comparing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during surger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vocal cord polyps was 97.78%, which was more advantag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vocal cord polyp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vocal cord polyp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2%,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ally assisted laryngoscopic vocal cord polyp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vocal cord polyps is very effective. I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study.
Keywords Nasal endoscopy; Laryngeal polypectomy under laryngoscope; Treatment; Vocal cord polyp
【中圖分類號】R767.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人體聲帶前中部邊緣灰白色部位即為聲帶息肉,其表面存在較多息肉樣組織,主要以雙側息肉或單側息肉為主,部分聲帶息肉以紅色小突起狀為主,若息肉組織過大,易導致阻塞聲門,進而導致患者出現發音困難等現象,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而及時選擇一項有效的治療方式十分重要[1]。本院對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2017至2018年),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30例聲帶息肉患者(2017年8月-2018年5月)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將其依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2組,各15例。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無嚴重精神疾病。
排除標準:①急性炎癥期、出血性疾病和惡性病變。②伴有嚴重精神疾病和內分泌疾病者。③臨床各項基本資料不完整,且配合度較差者。
觀察組-男、女占比各為28:17;年齡段在39歲至75歲之間,經計算后中位年齡為(57.13±1.02)歲。
對照組-男、女占比各為29:16;年齡段歲在40至75歲之間,經計算后中位年齡為(57.68±1.08)歲。
兩組聲帶息肉患者的年齡情況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主要內容:選擇金嗓散結丸藥物治療,后對患者實施地塞米松過氧霧化治療,并進行喉部噴霧,每日2次,直至臨床癥狀消失。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實施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具體措施:通過實施相關檢查后進行針對性治療,所有操作均在鼻內鏡下進行。操作內容-取患者仰臥位,對患者牙齒進行保護,于患者口腔內將支撐喉鏡置入,從而充分暴露患者聲門,并固定好支撐喉鏡,并與患者病情具體情況相結合,進而將聲帶息肉完全暴露出來,最后將病變組織進行切除[2]。最后實施止血操作,并對患者切口進行檢查,后將喉鏡撤出。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且分析兩組聲帶息肉患者治療效果。
臨床判斷標準:①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患者聲帶恢復正常,被認定為顯效;②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發生顯著改善,聲帶基本恢復,被認定為有效;③患者經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未發生改變,被認定為無效。
對比且分析兩組聲帶息肉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
對比且分析兩組聲帶息肉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2組聲帶息肉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并用t值檢驗,用“%”的形式,表示2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概率,并用卡方值檢驗,在用SPSS20.0軟件核對后,當2組聲帶息肉患者的各指標數據有差別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對比2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相比對照組更具有優勢(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
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手術時間(6.21±1.58)min、術中出血量(2.21±0.32)mL,均優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如表2:
2.3 對比2組并發癥發生概率
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22%,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在臨床良性腫瘤疾病中,聲帶息肉十分常見,主要包括聲帶囊腫、彌漫性聲帶息肉、聲帶小結和聲帶Reinkers水腫等類型[3]。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研究認為,手術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且并發癥發生概率較低。喉鏡顯微鏡下聲帶息肉手術具有較多優勢,不僅操作仔細,同時具有較高的治愈率,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治療方式,但該方式也存在較多不足之處,主要是由于在進行顯微鏡觀察時,僅能對軸線正前方的結構進行觀察,無法將患者病灶組織部位的問題完全顯示出來,尤其對于隱匿區域,進而導致其術后復發概率較高,增加手術難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在臨床上受到廣泛應用,該方式能夠彌補傳統手術(支撐喉鏡下手術、間接喉鏡下手術和纖維喉鏡下手術)的不足,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在鼻內鏡下實施手術,具有諸多優勢,如放大圖像、視野清晰等,能夠將病變組織清晰的顯示出來,不僅能夠有效切除病灶組織,同時還能有效避免患者正常組織受到損傷,使手術順利實施[4]。鼻內鏡具有多種角度,如0度、30度、70度等,能夠將鏡頭進行自由的轉動,能夠顯著擴展手術視野,根據患者病情具體情況更換鼻內鏡角度,有利于對患者喉室進行觀察,能夠解決患者聲帶病變暴露等問題;除此之外,該手術在鼻內鏡下進行,能夠防止患者聲帶受到損傷,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提高治療療效。但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只能用單手進行操作,若對于聲門下區或彌漫性息肉治療,則可增加手術治療的難度,因此,易導致手術時間的延長,若在該過程中助手持鏡,術者則能用雙手進行操作,由此促進手術順利的實施。但術中和輔助者若配合度較差,應增加磨合度。由于鼻內鏡鏡頭與病變組織位置距離十分接近,因此,易導致鼻內鏡鏡頭受到污染,進而使其清晰度下降。與此同時鼻內鏡無法進行有效固定,可能出現圖像不穩定現象,對術中觀察也會造成不利影響。雖然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在術中存在較多不足之處,但根據臨床不斷研究和改善,術者操作技術得到進一步提高,能夠克服上述不足之處。該技術與顯微鏡技術相比,具有較多優勢,能夠方便鏡頭焦距的調節,使手術時間縮短。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相比對照組更具有優勢(P<0.05)。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手術時間(6.21±1.58)min、術中出血量(2.21±0.32)mL,均優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觀察組聲帶息肉患者并發癥發生率6.66%,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和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趙軍. 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的體會[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24):4593-4593.
劉新艷. 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的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11-12.
任穎川. 30°鼻內鏡輔助支撐喉鏡切除暴露困難的前聯合聲帶息肉療效分析[J].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4, 14(1):46-46.
李亞龍, 陳文韜, 李鵬. 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療效觀察[J]. 現代醫院, 2013, 13(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