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強
【摘 要】目的:在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手術患者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靶控輸注,比較分析鎮靜效果。方法: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作為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從我院選取50例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運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n=25)與觀察組(n=25),將丙泊酚應用于對照組中,將右美托咪定應用于觀察組中,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的相關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鎮靜滿意度。結果:在進行45分鐘的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OA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其他臨床數據方面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手術患者中應用右美托咪定的鎮靜效果較好,且不存在循環抑制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坐骨神經阻滯;足踝手術;右美托咪定;丙泊酚;鎮靜效果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因為足踝手術屬于一種精細手術,需要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保持安靜。而腰叢坐骨神經阻滯則是一種見效快,鎮痛完善且操作簡便的麻醉方法,但是由于患者意識清醒,易導致患者出現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影響,為此這也就需要在手術過程中的采用鎮定藥物來提升麻醉效果[1]。而在本文中,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從我院選取50例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手術患者,探究分析了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的鎮定效果,現報告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為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中從我院選取50例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運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n=25)與觀察組(n=25)。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60歲,平均年齡為(36±8)歲;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9歲,最大年齡為60歲,平均年齡為(34±8)歲;兩組基本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故組間可實施統計學對比。納入標準:(1)患者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60歲,體質指數為18到25千克沒平方米,手術時間約為1小時;(2)所有患者的心肝腎等器官均不存在異常;(3)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術前準備:在手術開始前,所有患者均不使用任何藥物,而在進入手術室后,所有患者均鏡面輸注乳酸鈉林格液,同時對所有患者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以及呼吸頻率進行檢測。在對患者進行麻醉的過程中,均采用1μg/kg芬太尼進行麻醉。
將丙泊酚應用于對照組中,將右美托咪定應用于觀察組中。其中,丙泊酚的用法用量為;在靜脈靶控輸注1μg/ml丙泊酚后采用3500微量的注射泵進行持續筋脈輸注;美托咪定的用法用量為:靜脈注射1μg/(kg·10min)后,在采用0.6μg/(kg·h)的速率進行靜脈輸注,兩組患者均在進行15分鐘的輸注后展開手術[2]。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統計并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統計以χ2檢驗,若檢驗所得的P值<0.05,則代表所對比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OAA/S評分
在進行45分鐘的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OA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在采用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進行麻醉后,因為患者處于清醒狀態,所以患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并相應產生應激反應,而應激反應的產生則會對患者的循環、神經以及內分泌等系統產生影響,對手術過程產生干擾,同時,上述應激反應的產生也容易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產生,對手術預后產生影響。為此,在適當采用鎮靜、鎮痛藥物的情況下,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藥理以及應激反應,并提升手術預后效果[3]。
就美托嘧啶而言,該藥物作為一種新型的且具有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藥物,其α2腎上腺素結合力遠遠強于α1,同時也遠遠高于可樂定的親和力,具有更強的鎮靜作用。另外,該藥物可通過大腦藍斑的受體起到鎮靜以及抗焦慮作用,同時該藥物還可對應激反應進行弱化。此外,因為脊髓是美托嘧啶的主要鎮痛部位,可通過激動突觸前膜α2受體對甲腎上腺素起到抑制作用,最終達到鎮痛、鎮靜以及抑制交感神經活動的作用。就丙泊酚而言,該藥物的優點則主要可體現在操作簡單、可控性好、易調整麻醉深度、蘇醒快以及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極低等方面,通過深入的研究發現,該藥物和美托嘧啶的鎮靜效果相近,但是該藥物卻會引起循環抑制以及呼吸抑制。而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也可看出,在進行45分鐘的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OA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其他臨床數據方面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手術患者中應用右美托咪定的鎮靜效果較好,且不存在循環抑制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薛雷,曹小飛.氯胺酮復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輸注在內鏡下結直腸黏膜病變切除術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7,43(18):1346-1348.
郭玲,王姝,盧麗巖,等.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部手術患者的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1):132-134+138.
包音,李天佐.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下足踝手術患者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靶控輸注鎮靜效果的比較[J].北京醫學,2013,35(08):62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