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紅 張英健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在高危妊娠中的預測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高危妊娠產婦100例,所有產婦均進行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將產婦按監測結果分為1,2,3,4四組,1組為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均正常,2組為胎兒臍血流監測正常但胎心監護監測不正常,3組為胎兒臍血流監測不正常但胎心監護監測正常,4組為二者均不正常,比較4組患者羊水過少、胎兒窘迫、臍帶纏繞、剖宮產等各指標發生率。結果:1組40名產婦羊水過少10例,胎兒窘迫5例,臍帶纏繞6例,剖宮產6例;4組30名產婦羊水過少20例,胎兒窘迫19例,臍帶纏繞16例,剖宮產22例。結論: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在高危妊娠中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臍血流監測;胎心監護監測;高危妊娠
【中圖分類號】R71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高危妊娠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或分娩后往往會發生危險事件,如胎兒窘迫、臍帶纏繞等[1]。胎兒窘迫是一種常見的發生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癥狀,缺氧、酸中毒是胎兒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2]。作為醫護人員提前預測危險因素,做好相關準備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驗證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在高危妊娠中的作用,分析出此二種監測對于高危妊娠產婦具有重要價值,現將研究經過進行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高危妊娠產婦100例,患者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6.7±1.3)歲,孕周35-43周,平均(38.8±1.9)周,其中初產婦70例,經產婦30例。給予所有產婦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根據結果將其分為四組,1組為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均正常者,共40例;2組為胎兒臍血流監測正常但胎心監護監測不正常者,共15例;3組為胎兒臍血流監測不正常但胎心監護監測正常,共15例;4組為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均不正常者,共30例。四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
(1)既往體健,無傳染性疾病;
(2)為盡量避免生理因素影響,選擇年齡在18-40歲之間者;
(3)無腫瘤等危險性疾病;
(4)備孕期及孕期無重大疾病發生;
(5)精神狀態良好。
1.3 方法
胎兒臍血流監測利用臍血流監護儀進行監測,孕婦取平臥位,醫者將探頭頻率控制在3.5MHz,于胎兒肢體在產婦腹部的投影處進行多點探測。胎心監護監測則利用胎心值測定儀進行操作,孕婦取坐位,醫者將探頭頻率控制在3-5MHz,記錄紙速在2-4cm/min,監測時間為20分鐘。通過此二項指標將全部孕婦進行分組,觀察并記錄各產婦分娩時、分娩后的情況以及胎兒情況。
1.4 評價標準
臍血流S/D比值高于正常妊娠同孕周平均值的1.6個標準差為異常;胎心監測以胎心率小于110次/min或大于160次/min、無反應型和出現晚減波、變異減速波為異常[3]。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2.0對實驗中數據進行分析,定量數據進行t檢驗,定性數據進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0.05。
2 結果
1組40名產婦羊水過少10例,胎兒窘迫5例,臍帶纏繞6例,剖宮產6例;2組15名產婦羊水過少8例,胎兒窘迫6例,臍帶纏繞4例,剖宮產9例;3組15名產婦羊水過少7例,胎兒窘迫5例,臍帶纏繞7例,剖宮產8例;4組30名產婦羊水過少20例,胎兒窘迫19例,臍帶纏繞16例,剖宮產22例。含百分比結果可見表2。2組、C組、4組各項發生率均高于1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4組各項發生率均高于2組與3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危妊娠產婦本存在很大風險,理應通過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措施確保生產順利、母子健康[4]。胎兒臍血流監測可通過檢測臍帶血的血供而反應臍帶是否正常,進而早預防,使醫護人員在接生過程中有所防備,準備好相應措施,不至危險發生時手足無措。胎心監護監測則是對胎兒是否發生窘迫、是否發生酸中毒等病癥的一大指標,是是否進行剖宮產的一項重要參考[5]。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證明胎兒臍血流監測及胎心監護監測具有重要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張丹丹,森德,趙相卿.臍血流測定聯合胎心監測對圍產結局的預測[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96-97.
陳茜,陳小琴.臍動脈S/D值聯合胎心監護在胎兒臍帶纏繞預后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5):41-42.
王薇,陳素萍,王大鳴,等.新生兒窒息110 例臨床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2,30(3):290-291.
張丹丹,森德,趙相卿.臍血流測定聯合胎心監測對圍產結局的預測[J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96-97.
陳茜,陳小琴.臍動脈S/D 值聯合胎心監護在胎兒臍帶纏繞預后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