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 要】:目的:總結分析多層螺旋CT在腫瘤鑒別與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研究對象為本院在2015.7-2017.8期間收治的100例胃部惡性腫瘤患者,所有患者最終經病理證實,回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的相關資料。結果:100例胃部惡性腫瘤患者中,69例胃癌,20例胃淋巴瘤,11例為胃惡性間質瘤。在侵犯胃分區方面,胃淋巴瘤高于胃癌、胃惡性間質瘤,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淋巴結轉移方面,胃癌、淋巴瘤高于胃惡性間質瘤(P<0.05);胃癌、惡性間質瘤強化程度大于胃淋巴瘤。結論:對于常見的胃部惡性腫瘤,多層螺旋CT檢查具有較好的鑒別與診斷價值,進而為患者早期治療方案確定奠定基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多層螺旋CT;胃部惡性腫瘤;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胃部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危害不同年齡段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不同惡性腫瘤對患者的危害程度存在差異,同時在具體治療思路以及手術方案方面也存在差異性,因而在治療前期需要對胃部惡性腫瘤進行鑒別與區分,并依據診斷中的影像資料表現確定治療方案。在胃部惡性腫瘤診斷中,CT屬于常用的診斷方法,而多層螺旋CT應用中因具有掃描速度快、X線利用率高、單位時間覆蓋范圍多、影像資料治療更高等優勢得到了重要應用[1]。本文結合我院2015.7-2017.8期間收治且有完整資料的100例胃部惡性腫瘤患者,探討多層螺旋CT對其診斷與鑒別價值,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在2015.7-2017.8期間收治的100例胃部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57.3±4.1)歲,患者就診時主訴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脹。所有患者最終均經臨床手術病理證實確診,相關的檢查資料、治療資料完整。在檢查前所有患者未實施放化療以及手術治療。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實施多層螺旋CT診斷,具體為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生產的16層螺旋CT掃描儀,型號Emotion,檢查中掃描范圍從膈上2cm到盆腔,部分患者可實施全腹部掃查,檢查前告知患者配合要點,仰臥位檢查,檢查前10min注射10mg鹽酸山莨菪堿,飲用10ml溫水服用6g產氣粉,在患者屏氣狀態下完成檢查,依據常規檢查方法完成掃查,在掃描前30min飲用1000ml左右溫開水,經周靜脈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射對比劑,在增強掃描期間,27-32s為動脈期,60-65s屬于門脈期,117s-123s為平衡期。
所有患者在診斷完成后將相關數據發送到對應工作站,影像資料由兩名臨床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單一評價,對疾病類型、病灶大小、形態。侵犯范圍、強化性、淋巴結轉移等相關問題作出評價,并跟訪至最終手術病理診斷結果[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1)手術病理診斷結果;(2)病灶所處位置;(3)病灶密度以及強化情況;(4)胃黏膜侵犯情況;(5)淋巴結轉移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相關觀察指標參數均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相關參數信息使用百分率表示,差異性對比使用卡方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理診斷結果
100例胃部惡性腫瘤患者中,69例胃癌,20例胃淋巴瘤,11例為胃惡性間質瘤。
2.2 病灶所處部位
69例胃癌中41例病灶處于胃竇部,占比59.4%;19例病灶處于胃體部,占比27.5%;4例病灶處于噴門部,占比5.8%;5例患者累及兩個部位,占比7.2%。20例胃淋巴瘤病變所處部位均為兩個或者兩處以上。11例胃惡性間質瘤患者病灶均為單一部位,其中8例在胃體部位,占比72.7%,3例在噴門,占比27.2%。在病灶所處部位方面,胃癌與胃淋巴瘤對比組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胃癌與胃間質瘤之間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淋巴瘤與胃間質瘤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病灶密度以及強化程度
胃癌、胃淋巴瘤以及胃惡性間質瘤對應的密度以及強化程度見表1,胃癌密度均勻且表現出明顯強化;胃淋巴瘤全部為均勻密度;胃間質瘤存在明顯強化,既存在密度均勻,也存在密度不均勻。
2.4 胃黏膜侵犯情況
借助三維重建技術處理后,在胃部黏膜侵犯方面,胃癌侵犯面積超過胃淋巴癌、胃惡性間質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胃淋巴癌、胃惡性間質瘤在胃黏膜侵犯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5 淋巴結轉移情況
69例胃癌患者中出現淋巴結轉移患者43例(62.3%),20例胃淋巴瘤中淋巴結轉移18例(90.0%);11例胃惡性間質瘤中淋巴結轉移患者1例(9.1%),在淋巴結轉移方面,胃淋巴瘤明顯高于胃癌、胃惡性間質瘤,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胃癌淋巴結轉移也高于胃惡性間質瘤(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對不同胃部惡性腫瘤鑒別與診斷是進行疾病治療的基礎,同時對于確定手術方案也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發展,多層螺旋CT診斷過程中能夠實施動態增強掃描,同時具有各向同性以及多層掃描特點,獲得的相關資料還可以借助后處理技術進行三維重建,便于從多角度對胃部惡性腫瘤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3]。
本研究中對胃部惡性腫瘤患者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并經診斷結果與最終手術診斷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胃癌、胃淋巴瘤、胃惡性間質瘤等不同胃部惡性腫瘤在多層螺旋CT方面存在第一頂的差異性,依靠這種差異性對不同胃部惡性腫瘤作出鑒別與診斷。
綜上所述,對于常見的胃部惡性腫瘤,多層螺旋CT檢查具有較好的鑒別與診斷價值,進而為患者早期治療方案確定奠定基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李慧峰.多層螺旋CT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5):4731-4732.
甘明珠.多層螺旋CT在胃腸道間質瘤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3,26(03):355-356.
劉鳳梅,唐勇,湯發,賴斌.多層螺旋CT在消化道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