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春
【摘 要】目的 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運動護理與飲食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和討論。方法 本次64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32例,對照組接收常規護理方案,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運動與飲食護理,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護理滿意程度進行對比。結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程度是93.75%,同對照組的75%相比更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方面,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結論 在護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應用飲食護理和運動護理方法,不僅可以降低患者血糖,同時能夠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在臨床中值得不斷采納和推廣。
【關鍵詞】運動護理;飲食護理;中老年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據有關資料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達到5.0億,此類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1]。基于此,醫學界加強對糖尿病預防和治療工作重視程度。但是,現階段我國中老年患者并未全面認識和了解糖尿病知識和治療方法,使得血糖水平控制受到影響。而飲食以及運動在控制糖尿病方面具有顯著有效[2]。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我院接收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運動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將探究內容以如下報告形式呈現。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本次64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32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數量比值是19:13,最大年齡值是78歲,最小年齡值是47歲,均齡值數是(60.23±3.48)歲;研究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數量比值是18:14,最大年齡值是79歲,最小年齡值是48歲,均齡值數是(61.52±3.64)歲,組間基礎資料差異較小,統計學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環境護理、心理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研究組患者采取飲食與運動護理:
1.2.1 運動護理干預
在患者入院之后,為患者講解關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識,與次同時,告知患者運動護理與飲食護理的重要作用,根據患者性格、喜好、年齡、患病程度、機體癥狀等,給予患者便利、安全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通常在餐后1h,運動時間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調整,運動項目包括健美操、打太極拳、中速行走、慢速散步、快速行走、跳舞等,根據相關標準,告知患者由慢向快逐步調整,避免過量增加,導致低血糖。運動過程中,告知患者盡量穿著寬松衣物,結束運動之后,立即擦拭汗水,并對衣物進行更換,確保皮膚干凈。
1.2.2 飲食護理干預
①合理控制患者攝入總熱量:以患者體重和工作性質為依據,對患者每天所需總熱量進行計算,休息時,總熱量=(8.36-10.45)×104J/kg×體重;輕度體力勞動患者:總熱量=(10.45-12.54)×104J/kg×體重;中度體力勞動患者:總熱量=13.81×104J/kg×體重;重度體力勞動患者:總熱量=18.41×104J/kg×體重;對于肥胖患者來講,每天熱量應控制在4.18×106J。②合理控制三大營養成分:對于休息患者來講,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在200-250g之間;對于體力勞動較輕患者而言,每日攝入量在250-300g之間;對體力勞動中等患者來講,每日攝入量應在300-400g之間;對于體力勞動重度患者來講,每日攝入量為400g;蛋白質:同健康人相比,攝入量高出20%;脂肪:每日升入量大約是總量的20%-30%;膽固醇:每日300g以內;高膽固醇血癥:每日200g以內。③合理攝入膳食纖維、無機鹽和維生素,在給予患者食物的過程中,應盡可能的給予患者無機鹽和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與此同時,適量基于患者錳、鋅等微量元素。盡量食用豆類、蔬菜、水果、油脂、谷薯類食物,嚴禁偏食,將粗糧與細糧、葷菜與素材搭配在一起,合理搭配飲食。每天記錄患者飲食與運動狀況,根據數值變化調整患者飲食和運動方案,從而達到合理控制血糖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護理滿意程度進行分析,并將具體數值記錄下來。護理滿意程度:護理評分共100分;①十分滿意評分為80分≤護理評分≤100;②較為滿意評分為60分≤護理評分≤80;③不滿意評分為<60分。(較為滿意+十分滿意)/總例數×100%=護理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本次試驗進行整理并分析,(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檢驗值分別是t和x2,結果存在顯著差異,表明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
研究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
在護理滿意程度方面,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詳情如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患病是時間長,而且具有較多的并發癥,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大部分患者住院期間均可以合理控制血糖水平,但是出院之后,因為未全面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增加了血糖波動力度,進而引發慢性并發癥。據有關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不僅需要服用藥物,監測血糖,同時也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合理的飲食和運動方案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有規律的運動以及合理的飲食方案,不僅可以加快熱量消耗速度,降低患者血清總膽固醇濃度、三酰甘油濃度,同時也可以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所以需要堅持運動和合理飲食。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對照組與研究組護理滿意程度分別是75%和93.75%,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較對照組更低,差異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由此可見,飲食和運動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改善了患者身體狀況,使其可以及早恢復正常生活,同時也提高護理滿意度。
總而言之,將飲食護理與運動護理應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在合理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時,也可以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臨床領域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曹學云, 李麗, 陳冬玲,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療方案執行情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 2016, 54(23):114-117.
張愛先, 孫麗. 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依從性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2):168-168.
曾琪烽.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的護理措施[J]. 大眾科技, 2016, 18(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