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蓮 梁途芳 周愉
【摘 要】目的:探討高通量透析器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同時分析對機體營養指標的影響。方法:選入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尿毒癥患者共6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各為34例。參照組患者行常規血液透析器進行血液透析處理,觀察組患者行高通量透析器進行透析處理。對比治療90日后的臨床指標。結果:進行治療前,β2-微球蛋白、Albumin、creatinine以及BUN指標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經過治療后,β2-微球蛋白含量呈現為下降的趨勢,Albumin含量有所上升,觀察組的好轉程度優于參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總體健康評分、情感角色評分、心理健康評分、活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析對比,組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評分均有顯著改善,觀察組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性存在,但是對活力評分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將高通量透析器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能夠有效對機體營養指標情況進行改善,臨床推廣價值存在。
【關鍵詞】高通量透析器;維持性血液透析;機體營養指標;改善情況;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R45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維持性血液透析主要應用在終末期腎病,是最廣泛腎臟替代方法[1],在透析時不斷延長的情況下,尿毒癥患者如果長時間進行維持透析[2],將會導致皮膚瘙癢、頑固性高血壓、腎性骨病以及心血管病癥等傷害[3],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醫學不斷發展以及創新的背景下[4],血液凈化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針對于此,本文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尿毒癥患者共68例作為研究,評定高通量透析器的應用價值。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我院共收治尿毒癥患者68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n=34)和參照組(n=34)。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8例,最大年齡62歲,最小年齡27歲,中位年齡(45.68±5.10)歲;參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9例,最大年齡61歲,最小年齡28歲,中位年齡(45.72±5.09)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如年齡以及性別等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行常規血液透析器進行透析處理,每周進行3次,每次4小時的標準碳酸氫鹽。觀察組行高通量透析器進行透析處理,每周1次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代替常規治療。
1.3 臨床觀察標準
記錄常規檢測的各個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68例所有患者數據均行SPSS17.0軟件處理,其中兩組患者臨床生化指標分析以及SF-36量表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組間對比判定為p<0.05的差異性,證實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生化指標分析
兩組患者血液透析治療前,β2-微球蛋白、Albumin、creatinine以及BUN指標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為期90日的治療后,兩組β2-微球蛋白含量呈現為下降的趨勢,Albumin含量有所上升,觀察組的好轉程度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creatinine以及BUN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SF-36量表評分分析
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總體健康評分、情感角色評分、心理健康評分、活力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析對比,組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進行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評分均有顯著改善,觀察組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性存在,但是對活力評分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3 討論
在當前臨床中,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的基礎透析方式均為低通量以及較小透析器,但是無法對患者血清中的毒性物質進行清除和代謝,臨床研究中,逐漸對透析方法進行改良,以此提升患者的生存能力。根據相關數據報道證實,腎臟替代方法是廣泛應用的一種方式。但是隨著透析時間的不斷增長,透析并發癥開始出現,通過本文高通量透析器的應用,能夠對元素代謝進行促進,來改善傳統技術的缺陷。
綜上所述,高通量透析器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同時有效改善臨床指標,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岳華, 張俊, 娜孜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