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萍
【摘 要】目的:觀察尤瑞克林治療后循環缺血臨床療效。方法:將臨床診斷的后循環缺血的(45)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按常規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每日。治療組給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療2周;對照組予以銀杏注射液治療2周:治療效果按患者癥狀、體征變化來判斷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有總效率為90.91%,對照組為78.26%(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試驗組治療前后部分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兩組治療后上述指標水平差異也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尤瑞克林治療后循環缺血患者療效較好,安全性好。
【關鍵詞】后循環缺血,尤瑞克林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后循環由椎動脈、基底動脈和大腦后動脈組成,主要供血腦干、小腦丘腦、枕葉、部分顳葉及上段脊髓。后循環是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一旦后循環缺血繼發腦干梗死,患者病死率高、預后差。積極防治后循環缺血有重要意義。本文志在探索尤瑞克林在后循環缺血治療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參照后循環缺血的診斷標準:即起病急出現眩暈, 同時合并下列一項以上表現: (1) 運動障礙; (2) 感覺障礙; (3) 單側或雙側眼一側視野視力喪失; (4) 平衡失調、眼顫、復視、吞咽困難和構音不良等。同時排除孕婦, 無自主能力者, 高血壓病未穩定控制,顱內占位性病變, 腦出血, 患有耳源性或外傷所致眩暈。將符合入選條件的4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2例,男 10例,女12例,年齡(54.1±2.9)歲。伴發糖尿病3例,高血壓病11例,高脂血癥8例,冠心病3例。對照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齡(54.6±3.1)歲。伴發糖尿病4例,高血壓病10例,高脂血癥7例, 冠心病4例。兩組年齡、伴發疾病差異無顯著性(P > 0.05)。
1.2 治療方法 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給予尤瑞克林注射液(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0.15pNA 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滴注QD。對照組予銀杏注射液10ml+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QD。兩組療程均為14天。兩組均加用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口服QD,并對伴發疾病予以降壓、降糖等治療外均不用其它影響血管舒縮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藥物。
1.3 觀察指標 療效評定標準依據患者癥狀、體征變化來判斷療效。①顯效: 癥狀、體征消失②有效: 癥狀體征減輕, ③無效: 癥狀體征無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X±s 記錄, 用t 檢驗及t 檢驗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用率表示, X2 檢驗進行比較, P <0.05 有意義。
2.1 不良反應: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治療前后血壓, 脈搏基本無變化。肝腎功能均正常。
3 討論
后循環缺血是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其主要發病機制和病理基礎【1-5】與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椎基底動脈系統大動脈狹窄和閉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動脈源性栓塞等密切相關。另外還與其它來源的栓子引起的栓塞以及穿支小動脈病變相關。目前對不適合溶栓治療的患者采取的常規治療措施主要是給予抗血小板以及其它調脂降纖改善循環等對癥治療。
尤瑞克林是一種由238個氨基酸組成的激肽原酶,能將激肽原轉化為激肽和血管舒張素,能有效激活缺血部位血管內皮細胞B1受體,從而選擇性擴張缺血區的小動脈, 對一般動脈影響不大,從而改善缺血灶內供血而對正常腦組織供血量影響不大[6],從而直接改善在大動脈狹窄或閉塞基礎上繼發的后循環缺血發作。尤瑞克林還能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和氧解離能力,抑制缺血區葡萄糖和氧存留的下降, 促進葡萄糖的利用 [ 7]改善缺血缺氧腦組織細胞代謝功能。同時尤瑞克林可促進一氧化氮的釋放, 增加血管生長因子的表達、保護內皮細胞功能, 促進缺血區的微血管新生和側支循環的形成[ 8] ,保護缺血腦組織。
參考文獻
Caplan L.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then,now,and tomorrow.The Thomas Willis Lecture-2000.Storke,2000,31:2011-2023.
Caplan LR,Wityk RJ,GlassTA,et al.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Ann Neurol,2004,56:389-398.
Savitz SI,Caplan LR.Vertebrobasilar disease.N Eng J Med,2005,352:2618-2626.
Vuilleumier P,Bogousslavsky J,Regli F.Infrction of the lower brainstem.Clinical,aetiological and MRI-topographical correlations. Brain,1995,118(Pt4):1013-1025.
Martin PJ.Vertebrobasilar ischaemia.QJM,1998,91:799-811
NaganoH, SuzukiT, Tomoguri, T, etal.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Human urinary kininogenase(SK-827):effects on cerebral metabo-lism.Yakugaku Zasshi, 1993, 113:825-828.
李軍濤,霍會永,曹凌,等.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療進展性卒中療效觀察[J] 山 東 醫 藥,2009,49(9):77-78.
EmanueliC, GraianiG, SalisMB, etal.Prophylactic gene therapy with human tissue kallikrein ameliorates limb ischemia recovery in type I diabeticmice.Diabetes, 2004, 53:109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