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目的:對青光眼并并發白內障的臨床治療方法以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我院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74例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37人。對對照組患者采用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對實驗組患者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在實驗組中,患者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后視力改善情況較為明顯,治療后視力>0.5 的患者有23例,治療有效率為94%;而在對照組中,治療后視力>0.5的患者僅有15例,治療有效率為80%,兩組差異顯著,P值<0.05,因而具有統計學意義。此外,實驗組中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后,其角膜內皮細胞計數較高,為1799個/mm2,對照組患者僅為1603個/mm2,兩組差異顯著,P值<0.05,因而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對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患者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能夠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有利于恢復患者的視力,因而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青光眼;白內障;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前言: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明顯影響患者視力,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臨床中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然而很多患者在進行青光眼手術治療之后往往引起白內障等問題,這主要是由于術后患者晶狀體渾濁、眼球結構發生了改變,瞳孔彈性大大降低,使得虹膜出現粘連現象而導致的。因而需要對青光眼并發白內障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對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臨床中應對該疾病有效的治療方式和效果,選擇了74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其具體結果如下。
一 資料和方法
1 選擇對象
我院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74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37人。在對照組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在47-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歲;青光眼類型屬激素性者6例,開角型患者13例,閉角型患者18例。在實驗組中,女性患者有16例,男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在45-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歲;青光眼類型屬激素性者8例,開角型患者11例,閉角型患者18例。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沒有發現顯著差異,P值>0.05,因而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 采用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上方做鞏膜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彈劑,行環形撕囊,充分水分離后將晶體核娩出,然后使用同步注吸針頭吸凈周邊囊袋中的皮質,將周邊前囊和晶體后囊保留,人工晶狀體植入囊袋內,平衡鹽液置換出粘彈劑[1]。對實驗組患者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在患者右上方角膜10點位做透明角膜緣切口,在2點位做一個輔助切口,前房注入粘彈劑,用撕囊鑷實施環形連續撕囊術,保持直徑為5毫米左右,將皮質內和前囊下注入平衡鹽溶液,作水分層和水分離,超聲乳化晶狀體并吸出,將皮質徹底清除,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到晶狀囊袋中,待位置調好之后,將殘余的粘彈劑和皮質沖出,再水密關閉切口。術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點于結膜囊,4-6周之內使用復合抗感染滴眼液+非甾體抗炎眼液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視力情況、角膜內皮細胞計數情況等進行觀察和比較。
3 療效判定
多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后,其視力有明顯的改善,且視力>0.5,則表明治療有效;若患者在治療之后其視力相比之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視力在0.3-0.5之間,則表明治療好轉;若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后視力沒有明顯的變化,視力仍然在0.3以下,則表明治療無效。總有效率=(有效+好轉)/總人數*100%。
4 統計學處理
通過采用SPSS19.0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正負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當P值<0.05時,表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 結構
對兩組患者的視力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實驗組中患者視力改善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值<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2)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實驗組中患者治療有效人數23人,好轉人數12,無效人數2人,有效率為94%;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人數為15,治療好轉為15,無效人數為7人,有效率為80%,兩組差異顯著,P值<0.05,因而具有統計學意義。
(3)對兩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情況進行比較,實驗組中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要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如表3所示:
三 討論
相關研究指出,青光眼患者術后并發白內障主要是由于手術創傷或應用縮瞳劑而引起的,患者由于眼前段手術和長期高眼壓,其角膜內皮及視功能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多具有虹膜彈性差、瞳孔較大、晶體核硬度較大等特點,傳統手術通常采用白內障囊外摘除術,這種手術方式具有操作創傷較大、并發癥多等缺點,因而治療效果不理想。而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能夠彌補傳統手術方式的不足,但其產生較高的能量可能會對患者的角膜組織以及內皮細胞等造成灼傷,因而臨床中實施該手術方式具有一定的顧慮[2]。近年來,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采用新型設備治療白內障具有顯著的效果,對組織傷害較小,手術切口小,患者恢復時間短,治療效果顯著。對此,本研究選擇了74例研究對象來探究治療青光眼并發白內障的有效治療措施,通過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實驗組中患者視力改善情況、治療有效率以及角膜內皮細胞技術情況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值<0.05,因而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能夠減少對組織的傷害,患者恢復較快,能夠保護角膜內皮細胞,治療效果顯著,因而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臨床治療分析[J].醫藥論壇雜,2016,05:27-29.
王雪燕.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的治療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4,14(9):163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