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 毛啟碧
【摘 要】目的:探析在耳鼻喉內鏡室感染控制中應用醫療風險管理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至2018年接收治療的72360例患者并且將《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作為評判的標準,評估我院在2015年底至2016年6月期間進行耳鼻喉內鏡室感染控制工作的風險,由此觀察與分析出耳鼻喉內鏡室經常發生的感染風險事例、感染風險事件出現的原因。且由該原因制定規避醫療風險管理措施。對2016年7月到2018年初我院耳鼻喉內鏡室的感染控制方面進行醫療風險管理的工作。在醫療風險管理結束后對我院在2015年底至2016年6月與2016年7月至2018年初兩個時間段中的耳鼻喉內鏡實施生物學檢測的合格率。結果:與進行醫療風險管理后耳鼻喉內鏡實施生物學檢測的合格率相比,實施醫療風險管理后的合格率高。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耳鼻喉內鏡室進行生物學檢測的合格率,在耳鼻喉內鏡室感染控制實施醫療風險管理工作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這種管理方法值得院方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醫療風險管理;耳鼻喉內鏡室感染;合格率;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473.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近年來醫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好,也因此出現了內窺鏡。內窺鏡在臨床治療中被大量應用,其因素也是因為內窺鏡本身帶有的顯著優勢(檢查與手術時間較短且較方便;體積小但光度強,視野也很廣闊;輕痛苦)。在目前的耳鼻喉疾病診治過程中,內窺鏡是主要的操作手段。但是,由于內鏡診治是一種侵入體內的操作,且耳鼻喉門診的接收治療量又大,診斷的工作量比較大,就進而容易導致醫院耳鼻喉內鏡室出現感染事件。耳鼻喉內鏡室出現感染事件的因素有很多種。比如相關人員在內鏡操作中感染、內鏡清洗及消毒操作不徹底、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意識不夠高等。該次調查對耳鼻喉內鏡室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工作前后的內鏡室生物學監測合格率與進行比對。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析我院在2015年至2018年接收治療的72360例患者的數據。患者的年齡是21-67歲。平均年齡為43.6歲。患者的年齡等數據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將《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作為評判的標準,評估我院在2015年底至2016年6月期間進行耳鼻喉內鏡室感染控制工作的風險,由此觀察與分析出耳鼻喉內鏡室經常發生的感染風險事例、感染風險事件出現的原因。且由該種事件的原因制定一系列規避醫療風險的管理措施。對2016年7月到2018年初我院耳鼻喉內鏡室的感染控制方面進行醫療風險管理的工作。在醫療風險管理結束后對我院在2015年底至2016年6月與2016年7月至2018年初兩個時間段中的耳鼻喉內鏡實施生物學檢測的合格率進行調查分析與對比。
1.3 統計學分析
用軟件SPSS 18.0對我院方調查的數據深度剖析處理,(x±s)來說明計數資料,檢驗是χ2操作,P<0.05表明剖析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我院耳鼻喉內鏡室進行醫療風險管理后,耳鼻喉內鏡進行生物學監測的合格率與管理前比對,高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耳鼻喉內鏡室感染中運用醫療風險管理,能夠規避一些使用內窺鏡進行診治的不良感染事件的發生,該方法有著比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耳鼻喉內鏡室中應用醫療風險管理的方法是值得院方做進一步推廣宣傳與強化的。
參考文獻
張莉. 護理風險管理在耳鼻喉內鏡室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17, 14(13):94-95.
胡冬蘭. 風險管理在內鏡室感染控制中的實施效果[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17):148-149.
葉衛紅, 王一茜, 張云琴. 護理風險管理在內鏡室感染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