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甲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轉型、老齡化社會到來、疾病譜變化等,我國醫療衛生工作從以治療疾病為主導向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主導轉變,健康服務業發展迅速。在此背景下,加強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培養滿足健康服務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本文從我國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發展現狀著手,深入分析了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議:要形成明確的人才培養定位、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要重點支持和扶持學科建設、、要強化科研反哺教學的作用、要注重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旨在通過加強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推動健康服務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隨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衛生發展模式也從重疾病治療逐步向全面健康管理轉變[1]。
1 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院校分布情況
選取61所院校中,包括了中醫藥院校、綜合院校、西醫院校、師范院校、商科院校、理工院校、獨立學院、民辦院校等類別。其中:
中醫藥院校:共有天津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等15所院校,其中2016年1所、2017年5所、2018年8所。
綜合院校:共有東北大學(教育部直屬高校)、西華大學2所院校,均為2018年開設。
西醫院校:共有錦州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等19所院校,其中2016年2所、2017年7所,2018年10所。
獨立學院:共有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貴陽中醫學院時珍學院等13所院校。其中2017年5所、2018年8所。
由此看來,健康服務與管理類專業作為服務于健康服務業的主要專業,越來越受到各類別院校的青睞。
2 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對健康服務需求的高層次、多樣化,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診治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以維護、促進個體和群體健康為中心的健康管理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健康管理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也將隨之快速發展?,F有健康管理從業人員多為經過短期培訓后轉型的醫護人員,或者是沒有醫學背景的人員,甚至是社會人員直接上崗,經過院校教育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2]。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力培養與行業發展特征相符的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已成為高校的重要任務。對于明確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標準,編寫核心課程、實現產學研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必將推動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快速發展。
3 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建設和發展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思想精髓,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突出院校的地域、行業以及自身特色和優勢,加強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3.1 要形成明確的人才培養定位。精準的人才定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前提。教育、行業主管部門應積極發揮中國健康服務與管理產學研聯盟的作用,按照《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要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化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形成明確的人才培養定位。
3.2 要重點支持和扶持學科建設。學科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的龍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健康服務與管理學科是一門涵蓋了健康保護、健康促進、健康服務質量及標準評估、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種范疇的新興綜合性學科,目前多數依托于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不利于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發展。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健康服務與管理作為二級學科列入管理學一級學科項下,并加大對健康服務與管理學科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3.3 要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保障。由于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是新專業,加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必然導致師資的不足[3]。首先,教育、行業主管部門應定期不定期對現有健康服務與管理高層次人才進行培訓,并組建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培訓團隊,以滿足學校師資隊伍培訓的需要;學校應結合專業建設實際,制定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師資隊伍提升計劃,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邀請培訓團隊專家師資隊伍進行培訓,進一步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其次,學校應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實施“以老帶新”,不斷提升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質量。再次,教育主管部門應擴大健康服務與管理碩士、博士教育規模,以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同時,防止若干年后產生師資匱乏問題。
3.4 要強化科研反哺教學的作用。
3.5 要注重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專業,直接服務于社會人群,實踐能力的提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首先,學校要注重校企協同,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建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將學校的教學與企業的生產緊密結合,提升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其次,學校可與企業聯合,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實行“訂單式培養”,學校教師和企業師資按照“專職為主,專兼并重”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授課,并定期讓學生到企業去,感受企業的文化、了解企業的流程、熟悉企業的運作規律,這樣,畢業后能直接進入工作崗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健康管理產業發展迅速,但健康服務與管理的專業教育則發展較為緩慢,專業人才非常短缺
參考文獻
吳會東,田軍章,徐炳珍等.健康醫學是健康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J].醫學與哲學(A).2017(03):13-17
狄婷婷,秦博文,呂瑞芳. 我國部分職業院校健康管理專業建設情況及前景分析[J].護理研究.2014(02):764-765
解月嬌,盧建華.借“他山之石”發展中國健康管理事業[J].醫學與哲學(A).2015(09):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