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建東

有些中老年人經常自覺兩手心、兩腳 心發熱,心窩處煩熱,但是用體溫計測 ,體溫正常或只是微微升高,中醫將這種情況稱為五心煩熱。血虛、陰虛等原因,都會引起五心煩熱,因此食療也應分型而論,才能有的放矢,起到良效。
一、血虛型血虛型患者常表現為午后自覺五心煩熱,稍微勞作就會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懶言、心悸、頭暈目眩、 面色蒼白等癥狀,一般與肝脾血虛有關。治療應以補血生血為主。
桂歸粥桂圓肉15克,當歸6克,大 米50克,一同熬粥服食,每日1次。連續 10日為1個療程。另外,日常還可多吃牛肉、烏雞、大棗、黑米等補血生血的食物。
二、陰虛型陰虛型患者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并且午后熱甚。睡覺時,手腳喜歡 伸出被窩外,有骨蒸潮熱、顴紅盜汗、口燥 咽干、舌紅少苔、耳鳴、腰膝酸軟等癥狀,多由腎陰虛引起。治宜滋陰清熱。
地黃粥熟地12克,地骨皮10克, 大米50克,一同熬粥服食,每日1次,連續10日為1個療程。還可多吃百合、馬 蹄、梨、鴨肉、甲魚等滋陰清熱的食物。
三、火郁型火郁型患者常表現為五心煩熱、胸悶、口臭、舌紅苔黃、牙齦出血、 小便黃等,多因過食生冷或寒涼之藥,致胃陽被遏,不得泄越,發為五心煩熱,治宜 清瀉胃火。
梔子粥梔子6克,大米50克,一同熬粥加冰糖少許調味服食,每日1次,連 續7日。在日常飲食中,患者還可多吃綠豆、豆芽、豆腐、柚子等食物,以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