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胡博峰 蕭達 ●本報記者 崔杰通 ●王逸
為什么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出席明年1月的印度共和國日閱兵?美國在懲罰、怠慢印度嗎?連日來,新德里的政治圈和媒體圈議論紛紛。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今年4月印方私下發出邀請,希望特朗普作為2019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日的主賓,在印度各方看來,這是一項巨大榮譽,60多年來從未被拒絕過。但白宮看上去一直在吊著,今年7月公開證實收到印方邀請,仍遲遲不做決定,直到本周白宮發言人以總統“日程安排緊張”為由公開拒絕。印度有人猜測是共和國日前后特朗普需要發表國情咨文,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最近幾個月來新德里與華盛頓的外交齟齬:印度不顧美國警告斥資50多億美元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不理會美國制裁威脅堅持從伊朗進口石油,雙方在貿易和關稅問題上也矛盾重重。阿拉伯電視臺報道說,兩周前特朗普曾稱:“印度很快就會受到懲罰。”
特朗普的怠慢?
“自從他近兩年前成為美國總統之后,新德里的政策制定者一直認為特朗普對印度會是好事。他在印度有商業利益,他很早就抨擊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特朗普是一個交易型總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因在宗教自由問題上對新德里說教粉碎了印度人的情感。而特朗普只有一種信仰——金錢,這也適合印度。”“印度北方在線”10月31日在網站上寫道,“很快印度人就驚訝地發現,特朗普對嚴懲巴基斯坦失去了興趣,他渴望讓伊斯蘭堡幫助說服塔利班加入阿富汗聯合政府,以便美軍能從該國史上最長的戰爭中脫身。與此同時,特朗普收緊對熟練工人的簽證,這重創印度,特朗普還公開怒懟印度的高關稅,取笑印度官員試圖通過奉承來取悅他。”文章認為,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從一開始就誤讀了特朗普。
“印度北方在線”這篇報道的題目是“為什么特朗普總統不是印度想要的或需要的盟友?”它集中表達了印度過去兩天對特朗普的失望和惱怒。印度國會議員沙瑪稱,受印度邀請作為共和國日主賓的外國領導人從未拒絕過這份榮譽,特朗普拒絕印度邀請是“外交失禮”。他認為,被特朗普公開拒絕“是印度的外交失敗”。周三,印度報業托拉斯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從未向特朗普發出正式邀請或書面邀請。
報道特朗普拒絕印度邀請時,印度《郵報》刊登了特朗普與莫迪的“熊抱”照片,意味深長。今日印度”網站上,網民Amit留言道,“讓我們再次給俄羅斯總統普京打電話,購買更多軍備,或者給伊朗總統魯哈尼打電話,簽署石油協議”。印度《國民先驅報》評論稱,這是特朗普對印度共和國日的怠慢。
白宮發言人只說特朗普“日程安排緊張”,沒有解釋具體理由。印度媒體紛紛提到,特朗普明年1月的最后一周要發表國情咨文,但《印度斯坦時報》稱,2015年,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為出席印度共和國日活動,特意將國情咨文發表提前到了1月20日。
“不來印度是特朗普的損失”,印度英文小報《午后聲音》周三載文道,特朗普的決定總是不可預測,不管對本國還是對世界其他國家都是如此。美國的形象——超級大國以及高度發達——日趨黯淡。特朗普最近稱“莫迪是個好人,但他對美國沒有用”,表明美國對印度日趨冷淡的態度。在經過最初的親近之后,特朗普開始在貿易問題上針對印度,他指責印度對美國某些商品征收100%的關稅,威脅與所謂的“搶劫”美國的國家削弱貿易關系。“現在,特朗普對這個世界很憤怒,世界對特朗普也很憤怒,這成為整個全球文明的問題”。
尷尬的B計劃
“印度不得不為共和國日邀請另一位外國領導人,但這個人將明白,他或者她不是‘第一選擇”,《印度教徒報》網站周三文章用黑體字強調,“這對新德里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印度教徒報商業在線”也評論稱,無論哪國領導人答應作為明年1月印度共和國日紀念活動的主賓,都會知道自己是B計劃,這令人尷尬。
印度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由于距離明年1月26日已經不足4個月,因此時間很緊張,印度官方正在權衡最終名單,名單上包括3個國家的領導人,其中一位來自“非洲主導性國家”。印度《金融快報》10月30日報道稱,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可能成為印度2019年共和國日閱兵的主賓。阿根廷駐印度大使已經證實,“印度方面的確發出一份邀請,邀請馬克里總統明年1月訪問印度,但日期和訪問內容沒有確定”。
印度共和國日,即公歷1月26日,最初主要是慶祝印度憲法的誕生。從1950年之后,印度每年這天都舉行閱兵和游行慶祝活動。自1950年開始,印度也一直在共和國日邀請其他國家領導人作為國賓參加紀念活動,當年是印尼時任總統,次年是尼泊爾國王。此后數年,多國政要作為國賓出席這一儀式,他們來自包括南斯拉夫、蘇聯、柬埔寨、保加利亞、丹麥、斯里蘭卡、贊比亞、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出席嘉賓大多是總統、總理,也有國王、女王、國防部長、司法部長等。印度拉迪夫網站的報道稱,對于選誰當共和國日閱兵的主賓,印度政府要經過長時間討論。一般來說,主賓來自對印度外交十分關鍵的國家。維基百科的列表顯示, 1958年,葉劍英元帥出席了印度這一儀式。
他們還會擁抱嗎?
11月30日至12月1日,莫迪和特朗普都將赴阿根廷出席G20峰會,屆時,印美關系以及兩人關系的冷熱都將露出端倪。
“擁抱外交”,“印度教徒報商業在線”網站評論莫迪與美印關系時,提出了這樣的詞,用以說明莫迪會見特朗普時表現出的熱情。《印度斯坦時報》10月31日的報道強調,莫迪是2016年11月首批祝賀特朗普當選的外國領導人之一。特朗普和莫迪第一次見面是2017年6月,當時世界見證了他們在白宮相互擁抱。他們第二次會晤是在2017年11月的東盟峰會間隙。《印度教徒報》注意到,自今年2月以來,莫迪與特朗普就沒有互相通過電話,兩人的最后會見是2017年11月。
印度《共和國世界報》稱,過去兩個月,印度展示了戰略自主,10月,普京高調訪印,兩國領導人簽署了S-400軍售協議,與此同時,印度仍在進口伊朗石油。這都是美國所反對的。文章認為,特朗普政府對這些交易采取了非常公開的立場,國務院與五角大樓的一些高官也警告將給印美關系帶來影響。很可能特朗普拒絕出席印度共和國日的活動是發出信號,表達美國的惱火。文章建議,印度應該為特朗普未來訪問印度留一扇窗,不讓“怠慢”的陰云影響印美關系脫軌才是明智之舉。
阿拉伯電視臺10月30日評論稱,特朗普拒絕新德里邀請,這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對莫迪的個人怠慢,莫迪很想讓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在共和國日的大喜日子站在身邊,以便在選舉年之前在同胞面前突出自己的重要性。評論認為,不過,這未必全是壞事。評論引述印度前大使K.C.辛格的分析稱,特朗普是一個高風險的訪客,他會發表言論,屆時可能讓東道主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