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水污染防治條例將于9月1日施行
修訂后的《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9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建立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推進水污染防治規劃、防治政策措施和技術標準、重點工程、監督防控的協調工作;流域上下游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聯席會商和聯防治污機制,協同日常監測、預警、檢查,統籌協調跨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周家層面也在研究推進環保督察法治化,河北條例先行先試,明確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環保督察機制,制定水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清單和整改方案,明確督辦內容、流程、時限對整改和督辦不力的納入政府核查范圍。”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何書堂說。
新疆
禁止高耗能高排故高污染企業入駐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6月1日施行,該條例是新疆首部縣級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對保護木壘縣生態環境將發揮重要作用。條例涉及除水資源以外與生態有關的大氣、土地、礦藏、森林、草原等的保護。重點解決11個大類、51項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與法律責任問題。為保護木壘縣優質的空氣質量.條例禁止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煤電煤化工企業入駐,規定對燃煤鍋爐、機動車尾氣、餐飲燒烤、農田焚燒秸桿、工地揚塵等所產生的污染治理;為減少土壤面源污染,明確了對地膜、滴灌帶、農藥及包裝物回收治理的規定;為減少采礦對環境植被的破壞,明確了禁采區域、開采要求和地質環境恢復等;為保護林木,對次生林、村莊綠化林、農田防護林、荒漠公益林分別明確了保護責任單位與措施。
海南
濕地保護條例于7月1日起施行
近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海南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海南首部濕地保護條例,明確了政府保護濕地的責任,建立健全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和機制,對破壞濕地的行為進行了禁止,并鼓勵全社會參與濕地保護,為全省濕地撐起了一張法治保護傘。條例提出,全省濕地按照其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程度,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含國際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市縣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尤其是,對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市縣級重要濕地,省和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方式加強保護,完善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