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娜
摘要:對福建省而言,“海絲”戰略與福建自貿區建立的實行,是其經濟轉型和升級的重要機遇,同時也為福建省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場,改善了出口貿易環境。福建自貿區作為大陸對臺灣開放的平臺,要發揮其在推進兩岸經貿融合、建設同國際接軌的貿易環境的作用。但是福建自貿區在推動閩臺經濟貿易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困境。發揮福建自貿區的優勢,促進閩臺經貿合作的共同發展,不僅有利于兩岸經濟貿易的增長,還能夠提升福建區域整體經濟的進步和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福建自貿區 協同 閩臺貿易發展
中圖分類號:F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4-0054-02
一、文獻綜述
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針對福建自貿區下的閩臺發展,有不少學者進行了此方面的實證研究與理論分析。首先,邵李津(2017)通過建立了協同行為的集成力模型,分析出影響福建自貿區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伊馨(2017)從制度創新視角提出提升對臺貿易便利化的研究。秦虹、謝雨婷(2016)基于解釋結構模型分析促進自貿區發展的影響因子。張良強(2015)研究了在福建自貿區戰略下應如何促進閩臺產業合作。林曉偉(2015)提出了福建省自由貿易區在與臺灣進行經貿合作的優勢和戰略上如何合作的思考。
二、閩臺經貿合作與發展的現狀
福州、廈門、平潭這三大片區組成了福建自由貿易區。其中,平潭片區包括港口經貿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和旅游商貿休閑區;廈門片區包括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福州片區包括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福州保稅港區。
福建作為大陸對臺交流的重要省份,在兩岸區域經濟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建設提升了閩臺經貿合作與發展。從目前來看,自貿區發展趨勢較好,在與臺灣的經貿合作方面主要表現在閩臺產業合作逐步轉向高端制造業以及服務業等方面的合作。但是兩岸經貿合作存在困境,福建與臺灣之間的貿易額呈現一定程度的下滑,福建對臺的經濟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而且自貿區內的三大片區發展不平衡等。
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和福建自貿區的戰略下,要打破諸多發展過程中要面臨的困境,不斷使海峽兩岸,尤其是閩臺的經貿合作深度發展,更好地建設“一帶一路”。
三、福建自貿區下閩臺經貿合作存在的困境
(一)福建尚未充分發揮其優勢,閩臺經貿合作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福建在對臺經貿關系中具有獨特的地緣、人緣、商緣優勢,設立福建自貿區,順應了國家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發展”的要求,符合兩岸關系向好、經貿合作深入推進的大趨勢。兩岸經貿合作發展目前總體呈現良好趨勢,但閩臺經貿合作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6年閩對臺出口占其貿易比重從3.03%上升為3.71%;閩對臺進口占其貿易比重從15.32%下降為11.42%。福建向臺灣出口占臺灣貿易比重從2013年的1.16%上升到2016年的1.67%;福建自臺灣進口占其貿易比重從3.09%下降到2.16%,可以看出福建在臺灣進出口貿易中的影響處于上升趨勢,但上升并不顯著。可見閩臺雙方的經貿合作潛力還有發揮空間,福建需要在自貿區的背景下加強其地理位置的優勢。
(二)福建自貿區內部發展不平衡
基于集成力模型對福建自貿區的協同實證分析,三大片區發展嚴重不平衡。相比廈門、福州片區,平潭片區的經濟基礎薄弱,使得各片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存在差異。協同發展不平衡,會制約福建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與閩臺經貿合作的發展,會使得臺商投資決策更傾向于廈門和福州片區,而更進一步影響片區的協同發展。
(三)閩臺貿易中明顯對福建不利
首先從表2可看出,近四年來福建對臺灣的進口遠遠高于其對臺灣的出口。究其原因,仍是兩岸的政治問題阻礙了兩岸的貿易往來。從對臺貿易政策層面上理解,大陸在促進兩岸貿易關系的過程中作出不少努力,在進口臺灣的商品或服務中實施“先進區,后報關”的政策,而且開放的產品中將近95%的商品為免稅產品。但是從臺灣方面來說,開放力度不大。
四、推動福建自貿區在閩臺經貿合作中發展的對策
(一)大力推進福建自貿區的跨境電商發展
跨境電子商務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更好地推動國家和地區間的貿易往來。閩臺經貿合作應加快建設面向電子商務企業的兩岸結算平臺。解決國際物流的配送問題,提高客戶對產品的體驗。這樣的貿易方式,可讓臺灣消費者認識到大陸的商品多樣化,并對此產生產品依賴度,通過長期的貿易,福建對臺灣的出口逆差可以逐漸縮小。為了更適合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高效完成貿易,需要多種電子支付結算方式,完善跨境電子業務的所有相關環節,比如支付、配送等,還有平臺要引進具有福建省特色的產品,改善閩臺貿易。
(二)加強三大片區協同程度
作為對臺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福建自貿區必須利用好自身優勢,在要素稟賦、經濟結構、產業和市場等方面加強閩臺互補與協同,力求在園區模式創新、監管制度改革、貿易投資促進和產業轉型升級諸方面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就。福建自貿區內各園區在經貿功能上進行分工協作,以投資、貿易為主導,逐步實現信息共享機制,推進投資、貿易、金融等自由化進程,共建海峽兩岸一體化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差異化發展。各片區應結合自身特點,立足優勢互補原則,既分工又合作,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只有加強這三大片區的協同程度,使這三區的功能同時發揮,才能夠加快促進閩臺經貿合作,更好地促進閩臺經濟的融合。
(三)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閩臺農業合作具有區位優勢,兩地資源互補性強。在福建自貿區戰略下,有利于閩臺經貿合作發展的政策也不斷出臺。臺灣有先進的技術、充裕的資本,引進其資本與技術,來提升產品的水平,不斷完善閩臺經貿合作。
參考文獻:
[1]李錦秀.福建與自貿區經貿合作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發展研究,2013(9):37-40.
[2]王春麗.福建自由貿易區視野下推進閩臺經貿合作的思路與對策[J].現代臺灣研究,2016(4).
[3]林曉偉.福建自貿區建設現狀及戰略思考[J].國際貿易,2015(1).
[4]邵李津.基于集成力模型的福建自貿區協同發展對策研究[J].林業經濟,2017(4).
[5]張良強,李乃正.福建自貿區背景下閩臺產業合作策略探討[J].海峽科學,2015(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