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函 周建妹 唐文倩
【摘 要】 研究壓瘡患者的護理措施。選取我院2016年7月22日收治的1例帕金森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索最佳的護理方法。經由我科傷口護理、基礎護理、營養支持、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可以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預防傷口感染,促進肉芽的生長,使得患者掌握疾病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在壓瘡患者實際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傷口、基礎、心理護理方法,聯合健康教育與營養支持,能夠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癥狀,預防傷口感染問題,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心理壓力提升治療自信心,增強對疾病的認知力,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類事項。與其同時還能引導家屬掌握正確的輔助護理方法,給予患者關心與關愛,提升其參與治療的自信心,并緩解心理壓力,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 壓瘡;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49.0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270-01
壓瘡是指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也稱壓力性潰瘍[1]。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壓瘡至今仍然是護理難題,一旦發生可降低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病情,增加經濟負擔,嚴重時可因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選擇合適的敷料有效清除創面感染和壞死組織,調節創面微環境,是促進壓瘡愈合的關鍵。我科于2016年7月收治了一例帕金森氏癥并發大面積壓瘡的病人,經清創縫合、使用貝復濟和碘伏換藥,配合抗感染等一系列綜合治療3個月后,傷口愈合,效果滿意。現將治療方法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74歲。有10多年帕金森病史,長期坐位,一月前出現發熱,發現壓瘡感染,外院住院,予以清創處理,根據培養藥敏,斯沃抗感染后體溫正常,2016年7月22日收入我科,病人消瘦,表情淡漠,言語較少,動作遲緩,顫抖,需要他人協助才能翻身。患者臀部IV期壓瘡面積10*12cm,深達3cm ,邊緣不整齊,無分泌物。實驗室檢查:入院后第一天血紅蛋白118 g/L,白蛋白30 g/L,總蛋白55g/L,入院后給予抗感染和營養支持治療,壓瘡創面給予清創處理,局部貝復濟紗條和碘伏紗布換藥,61d創面全部愈合。
2 護理
2.1 傷口護理
2.1.1 傷口清洗與清創 患者到我科時創面呈黑痂,請血管外科主任會診,予以碘伏溶液消毒創面皮膚,生理鹽水沖洗創面,采用無菌剪刀清除壞死組織,清創至創面新鮮,有微量的血液滲出,紐儲非溶液紗布濕敷傷口。持續2W每天碘伏紗布換藥,碘伏是碘與表面活性劑、無菌增效劑的結合物。碘溶液處理傷口能激發組織再生,碘伏對皮膚黏膜無刺激、無過敏反應、無不良反應[2]。碘伏能使組織脫水消腫、收斂,保持創面清潔干燥,并能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軟化和消散硬結,促進創面愈合,達到去腐生肌之目的,因此可預防和治療壓瘡[3]。2016年08月15日,患者進入手術室進行傷口清創后減張縫合, 縫合臀部上部分傷口,縫合后創面縮小至6*7cm,予碘伏紗條填塞創面及竇道,每日換藥。患者后因減張縫合,于2016年08月19日再次進入手術室進行傷口清創后減張縫合,最后使用張力縫線縫合,貝復濟紗條填塞創面,紗布外敷,每天換藥。
2.1.2 避免傷口繼續污染 由于壓瘡部位位于臀部及尾骶部,傷口面積過大,極易因尿液和糞便使傷口感染,延遲愈合,因此貝復濟紗條填塞創面后,再使用無菌紗布進行覆蓋,無菌棉墊外敷。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清除汗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采用保鮮袋接尿液,采用肛周墊尿墊防止糞便流出污染創面。
2.2 基礎護理 患者由于壓瘡入院,在入院時予以氣墊床,每2小時翻身一次,左右側臥位翻身。翻身時將病人的身體抬起再挪動位置,避免拖拉及創面受壓。
2.3 營養支持 營養不良,機體免疫力降低,會影響創面愈合[5]。因此,按醫囑予以飲食指導,鼓勵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同時靜脈輸注營養液、人血白蛋白,以增強機體免疫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2.4 心理護理 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所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心理障礙的癥狀就越少[6-7]。由于該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依賴家屬照顧,護理不當是導致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與家屬耐心交流,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每次換藥后將創面轉好的消息反饋家屬,使其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
2.5 健康宣教 患者出院時著重對家屬進行壓瘡預防的宣教,指導家屬在家中為患者翻身,盡量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家中可使用氣墊床,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翻身時注意避免拖拉摩擦。
3 小結
在不同的臨床環境中,壓瘡的發生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調查顯示,急性護理發生率為0.4%-38%,長期護理發生率為2.2%-23.9%,家庭護理發生率為17%[8]。由于壓瘡愈合期較長,治療難度較大,老年人抵抗力較差,很容易發生感染,因此一旦惡化會加重患者和家屬的精神與經濟負擔[9]。因此針對壓瘡患者,護理人員應掌握系統的護理方法,準確處理創面,做好基礎護理,選擇合適的營養支持,取得家屬的配合,以便更好的幫助患者壓瘡恢復。
參考文獻
[1] 李小寒,尚少梅主編.基礎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1-82.
[2] 王紀保,李敏,蔣永培.臨床實用藥物概要[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2.
[3] 曾志紅.2%碘伏在燒傷換藥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2(3):282.
[4] 張江平,彭振揮,楊妙麗,等.乳突根治術后用貝復濟的臨床療效[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5,26(21):103.
[5] 曹偉新,李樂之主編.外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3.
[6] 張申健,王永勤.癌癥化療患者身心需要與社會支持的調查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11):37-38.
[7] 楊亞娟,周立,趙金娣.社會支持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影響的研究[J].解放軍護雜,2003,20(6):32-33.
[8] Reddy M, Gill S S, Rochon P A.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Digest of World Core Medical Journals, 2006, 296(8):974-84.
[9] 于澤紅.壓瘡的防治及護理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8):103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