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 昊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南京 210037)
從孚而崗的地理位置來看,其毗鄰江寧的臺創園,從015年9月開始建設旅游精品村,它致力打造的是臺灣風情體驗村,希望通過石塘村以及七仙大福村為龍頭輻射產業來成為橫溪旅游線上一個新的特色旅游地。如果要提升孚而崗當地的產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首先,參觀之后,個人認為其民宿的定位可以以午間休息或中轉地休息為主要住宿對象,因為這個地方從頭游覽到結束只需半天,因此,可以借著中轉游客或者休息游客,來首先達成增加客流量的目的。而且根據國內鄉村的旅游居住方式,這個地方可以打造有民俗氣息的民俗產業,如聯合引入一些民宿精品IP項目,形成合作發展平臺,北門入口的閑置房屋可作為民宿的試點。這樣做有利于形成整齊劃一的良性發展路徑。第二,如何吸引客源進入有民宿產業的孚而崗也是需重點考慮的事情,建議可以與當地鄉村活動、文化活動、民俗活動、農事活動相結合。第三,既然是要建設民宿,就要讓游客能夠觸摸到和體驗到具體的產品,所以線上和線下的配套系統需要具備,比如說預定系統、結算系統、訪問系統、感悟系統、評價系統、物流系統(地圖上顯示該地區有物流園,這方面有優勢),這些都是鄉村民宿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第四,既要讓當地農民實現致富,又要讓孚而崗的牌子打響,那么政府需要牽頭,讓有資質的企業入駐,來進行混合共贏的實驗實踐項目,通過將閑置的樓房作為辦公場所,現場辦公(見圖1)同時,還是要鼓勵那些有志于鄉村民宿項目創業的年輕人到這里來實現他們的夢想。
圖1
將農田變成游園不僅可以讓農林牧副漁為農民創收,也可以讓農民拓寬增收渠道。從當地來看,有一條相當長的路,左右兩邊是田野和小河道(源頭是個湖),這就是為這種拓寬方式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實現這種目標從宏觀來說,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要讓農民不改變原來的生產生活狀態,回歸鄉村產業,讓這邊旅游業的開發并不破壞原有生產生活節奏和規律。二是通過引進企業將政府的政策驅動農民進行創新,通過“公司+農戶”方式帶動農民創新業。具體來說,第一,當地的農業品種創新是路徑之一,不僅要種農產品,也需要種能觀賞、能欣賞、能消費的農產品(當地有種植茶葉,可以從這方面入手,拓寬茶產業),讓農產品品種多樣化、色彩多樣化,實現游客的價值體驗。第二,將現代新興的服務產業的新業態融入孚而崗的旅游發展當中,像文化創意、旅游體驗、康體運動、養生休閑、產學研、商業旅行等諸如此類的新業態都可以作為融入當地發展的嘗試。第三,個人建議可以將孚而崗進行品牌化來創立農業園區,打好實現品牌化攻堅戰。
首先,當地的地緣文化(當地的村史文化館中有三棟不同時期建成的樓房,可以利用他們進行一系列有意義的文化活動,而不是僅僅將它們當作一個擺設)可以作為突破口(見圖2),將其與節事、節慶、節氣結合并推廣,來推進孚而崗的知名度、人文度以及村社體驗度。挖掘當地一些有文化深度的歷史故事,諸如宗族姓氏,家族歷史、歷史故事、鄉賢軼事等等。利用地緣文化讓孚而崗具有辨識度,形成集特色、特點、特別于一體的孚而崗。其次,保持與保存當地的自然山水環境。當地在開發的過程當中,還是要克服重復開發與商業化開發的弊端,要建立生態管制、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的自然意識,要建立一種保護了生態就延續一種舒適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觀念。讓當地自然環境的辨識度發揮最大的效用。第三,將當地生產的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作為努力的方向,去做行業的權威認證。第四,要實現當地產業提升,農業的創新、盈利、職業化和可持續還是一條最恰當的路徑,與此對應,可以在當地建立現代農業園、科技農業園、農民創業園、田園綜合體的試點(當地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可以利用),來開拓新的提升路徑。
圖2
第五,開展各種農產品采摘節、風情民俗節、特色體驗節等活動,將消費模式的創新應用運用到當地特色生活方式體驗當中。
通過將親身體驗者的體驗感悟進行網上推廣,將體驗者的圖文、感悟、喜憤、褒貶作為第三方評級的基礎資源,這樣做較之前自賣自夸式的灌輸式營銷效果更佳。像微信朋友圈之類的推廣方式可以讓當地現有的資源放大其效果。所以說,當地應該建立自己獨有的交流社群,并且實施好、利用好、應用好這種云端服務技術。認真篩選自己的特色圈層變得非常有必要,讓成員真正有得到一些收獲,促使他們來實地進行體驗,讓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做孚而崗的體驗員、宣傳員、組織員,這樣能既能將自己的特色放大,又能使小眾生活方式帶動大眾旅游活動。此外,將各個圈層融合進行共同應用,讓孚而崗達到產品與市場營銷共贏共助的效果,在旅游圈層要建立生活方式的體驗度、舒適度、共享度、特色度,在研學圈層建立研究、培訓、沙龍、論壇的服務鏈,在康養層挖掘地域其間的山水環境、民宿、民俗、物產、小吃的集合度。
因地制宜地構建村社區域的特色發展與產業創新園區,吸引創客進入園區,讓傳統、陳舊、老化、僵硬的生產力徹底變化,推進新型生產力落地孚而崗來進行實踐。因為農民對農業科技既不會研發,也不會應用。同樣的土地不懂得應用科技手段,同樣的品種不懂得如何科技生產,導致好品種沒有好產品。要讓當地的農民享有三農品種更新換代的技術,保有作為生產工藝實際應用的技術,擁有農產品后續加工儲藏的技術,掌握農業旅游化的服務技術。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建議制定激勵政策,鼓勵有形象力的旅行社走出去推介孚而崗當地的旅游。第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設立游客的集散中心,這樣可以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交通及特色餐飲等“一站式”的綜合服務。第三,還需加強旅游人才的培養。加強與旅游學校、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人力資源技能培訓學校合作,培養優秀的本地導游,提高本地導游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
整合孚而崗當地的宣傳營銷資源,建立政府主導、企業聯手、媒體跟進的“三位一體”宣傳營銷機制。政府要構建形象營銷的策略,媒體要對其內容進行宣傳,企業負責當地產品的生產以及深加工。為了吸引游客眼球。還需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電影、數字旅游等新媒體,加大孚而崗的營銷力度。旅游企業要充分認識旅游與旅游業的概念區別,吸引更多的客流,帶動其他領域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