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美國全力阻撓大陸高科技崛起,已經波及臺灣。民進黨當局繼續選邊站,施壓島內企業配合美國,臺灣半導體企業聯華電子(以下稱“聯電”)無奈暫緩與大陸合作伙伴福建晉華的合作。臺媒1日發表評論,擔心臺方應對中美政經沖突的態度偏頗,過度附和美國,容易導致陸方反感。
“超高效率”火速發函
美國商務部本周以“危及國安”為由,將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列表。臺灣《自由時報》1日報道稱,與晉華有合作關系的臺灣晶圓代工大廠聯電10月30日還表示將持續為晉華開發技術,“雙方合作計劃不受影響”。但僅過了一天,10月31日晚,聯電就改口稱接到臺“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轉發的“國貿局”函令,希望聯電配合美國商務部要求,“管制凌駕合約之上”;聯電高層經評估后,決定暫停與晉華的合作,“等整件事情塵埃落定,再與晉華協商后續合作事宜”。臺灣《工商時報》透露,臺“國貿局”是以“超高效率”火速請公會代轉函件給聯電。
聯電創立于1980年,總部設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是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也是臺灣第一家提供晶圓專業代工服務的公司,目前仍是世界上重要的晶圓代工企業之一。2016年,聯電與福建晉華簽約,聯電接受委托開發DRAM制程技術,由晉華提供特用設備,開發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聯電原本希望通過與晉華的合作,結合臺灣半導體制造能力及大陸的市場和資金,在臺灣進行DRAM制程技術研發,未來也能把相關技術留在島內。業界認為,聯電如今暫停為晉華開發技術,“代表敏感時機,須與晉華進行切割”。
美企“在臺美兩地同步追殺”
聯電與晉華的合作早就引起美國關切。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美國最大內存廠美光(Micron)臺灣員工跳槽聯電后,美光去年年底在加州提起民事訴訟,指控聯電與晉華竊取其DRAM芯片設計與制造技術,聯電在大陸反控美光子公司多項產品侵犯專利權。今年7月,大陸法院初步判斷認定美光子公司侵權。至于美光在美國對聯電的提告,目前仍在審理中,不過美光傳出又有新動作。自由電子報披露稱,10月19日深夜,福建晉華總經理陳正坤剛降落臺灣桃園機場正要入境,臺“法務部”官員受美國司法部之托,將美國聯邦法院傳票交給他,“由于陳曾是聯電資深副總,此舉等同宣布美光對聯電全面發動司法大戰,在臺美兩地同步追殺聯電”。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對美光卻很扶持。據東森新聞網報道,10月26日,美光科技在臺中成立封測廠,打算擴大招募1000人,臺“經濟部次長”龔明鑫、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杰及尋求連任的臺中市長林佳龍等都出席開幕儀式,“顯得相當風光”。文章認為,美光來勢洶洶,“臺面上除了有臺、美官員聯手加持外,對付商場上的敵人更是招招致命”。
或沖擊對大陸貿易順差
聯電在當局施壓下暫緩與晉華的合作,在島內引發諸多解讀。臺《經濟日報》稱,美國對福建晉華祭出封殺令,對大陸發展內存造成不小的沖擊,未來大陸推動人工智能、車聯網和物聯網所需芯片,恐得“借道”臺灣內存廠。但由于美國“出重手”,島內相關材料和供應鏈也不敢貿然出貨,等于少了訂單。
不僅在技術上,臺灣與大陸的貿易也受到沖擊。有臺媒稱,臺灣一直是兩岸貿易贏家,每年從大陸獲取的可觀貿易順差,是挹注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活水。這種好景在民進黨重新執政后并未改變。2016年,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為670億美元,2017年增至787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為621億美元,“可是,近來一些跡象卻給兩岸貿易領域帶來了寒意”。臺“經濟部”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9月來自大陸及香港的訂單金額年增率只有1.3%,是26個月以來的最低位,與今年前8個月累計訂單金額年增11.5%相比,9月可以說是“增長率跳水”。此外,大陸商務部10月16日宣布對臺灣銷陸的“立式加工中心機”展開反傾銷調查,5家臺廠被列為調查對象。由于這種設備是臺產工具機銷往大陸的最大品項,給臺灣業界造成相當大的震撼,“長期以來持續享有對陸龐大貿易順差的‘旱澇保收好景,已有難以為繼的風險”。
《工商時報》1日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應對中美沖突的分寸拿捏大有問題,是造成兩岸貿易形勢朝負向演變的重要因素。像蔡英文高度支持“選擇美國”投資活動、鉚勁去除銷美產品的“大陸成分”、嚴格管制美規技術外流大陸,乃至推動美國高官訪臺、加強美臺軍事合作等,“如此過度附和美國,正在沖擊兩岸和平,當然也會阻斷兩岸貿易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