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星期四在其上任后第一次重要外交政策演講中表達了對中國的緩和態度。他說,中國是“一個在改變權力平衡的國家,有時候他們的方式挑戰美國的重要利益”,但中美關系不能由對抗決定。他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系至關重要,兩國的貿易、旅游和教育交流均創歷史新高。他還說,在中美貿易戰中,澳大利亞沒有必要偏袒任何一方。
莫里森擔任財政部長期間,對決定禁止中國華為公司參與澳大利亞5G網絡建設起了關鍵作用。特恩布爾8月份因遭到黨內反對而被迫辭去總理職務,莫里森成為新的澳總理,他面臨迎接明年5月大選的艱巨挑戰。
在特恩布爾執政的最后日子里,澳政府已經開始對糟糕的澳中關系進行回調,與特恩布爾同黨的莫里森可謂延續了這種回調。特恩布爾政府之前與中國的激進對抗顯然招致了澳工商界的強烈不滿,并可能危及到執政的聯盟黨選情。
對中國來說,莫里森繼續緩和對華關系值得歡迎,北京的回應應當是積極的。與此同時,我們要對澳大利亞更看重自己是美國盟友這一點保持清醒認識,不必對今后的中澳關系抱太高期待。
自從英國衰落后,美國成為澳大利亞宗主國一般的政治及安全皈依。中國崛起和成為澳第一大貿易伙伴都是時間不長的事,這影響了澳大利亞的生存之道,但遠未改變澳的地緣政治思維。在經濟上對中國依賴越來越重的時候,澳政治精英的感受非常復雜,對中國的態度也很不穩定。
美國將中國確定為對手的戰略大調整肯定會牽連澳大利亞,堪培拉雖會有時為難,但它總體上會迎合美國的戰略調整,它會爭取在這樣做時,盡量減少在中國方向上的利益損失。
中國不能逼澳大利亞,要求其放松與美國的同盟關系,這一點我們做不到。但我們有權利要求它不因為是美國的盟友,就做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它尤其不能做配合美國打壓中國的急先鋒,發展澳美關系不應以犧牲中澳關系做投名狀。
澳將中企對澳投資政治化、安全化,比如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網絡建設,以及之前所謂防范“中國滲透”的一系列表現,就屬于中國不能接受的行為。它的有些表現比美國做得還激進,完全不是一個國家對其第一大貿易伙伴和從未與其有過過節大國的應有態度。
特恩布爾時期,他本人和其他政府高官甚至還不斷對中國惡語相加,澳那段時期對中國的傲慢、失禮的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主張,中國政府在積極回應莫里森緩和姿態的同時,與其互動的節奏不妨慢一點,保持聽其言觀其行的從容,讓明年5月澳大選之前的這段時間成為中澳關系復原傷口的過渡期。
從長遠看,澳大利亞恐怕是比日本還難以爭取的美國鐵桿盟友,中國無需把中澳關系定位過高。防止中澳重現上一輪摩擦比烘托有可能曇花一現的熱情友好更加重要。
我們既不應把澳大利亞使勁往美國懷里推,也不能對中澳友好抱不切實際的幻想。穩定中澳關系才是我們應當做的。這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值得我們盡量爭取。▲
環球時報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