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世界Cosplay峰會2018”前段時間在日本名古屋舉辦。其間,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扮裝愛好者將自己打扮成喜愛的動漫人物,驚艷亮相。Cosplay文化是從美國傳到日本的,但因為日本動漫產業的發達,在日本反而發展壯大,也造就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
日本的Cosplay愛好者多為年輕人,他們喜歡結成愛好小組,不僅定期參加Cosplay峰會等活動,還會主動聯系一些商務活動,比如在一些公司的促銷活動上進行動漫人物表演等,獲得一些收入。有的愛好者還把觸角伸到普通服裝行業,通過自己的獨特時裝感受,為服裝公司提供咨詢等。目前,日本人氣最旺的Cosplay愛好者名叫ENAKO。在“第79屆動漫市場”上,她變裝成《東方Project》中的“十六夜咲夜”一炮而紅,月收入達到100萬日元以上,在一些大型活動中,她一個人就可以帶動大約1000萬日元的銷售。當然,更多愛好者純粹是義務出演,并沒有收入。有統計顯示,約70%以上的Cosplay小組都是赤字,即便如此,他們仍熱衷參加各種活動。
原宿的“竹下通(竹下大街)”是Cosplay愛好者的天堂,那里聚集了各種銷售動漫人物服裝、裝飾等的店鋪,每到周末,穿著各種動漫服裝的年輕人會結伴在這里逛街,感覺很夢幻。在日本,Cosplay并非年輕人的專利,很多大叔平時可能就是普通的公司員工,但一到周末,或者有相關活動時,也變成了特立獨行的變裝俠。可以說,通過變裝體驗不同世界的感受似乎成了日本的全民運動。日本電視臺有個長盛不衰的節目,叫“全日本假裝(變裝)大獎”。這個大獎賽每年舉行一次,已連續舉行了95屆。人們通過各種變裝造型參加比賽,經過全國預選,挑選出參加決賽的節目,錄制成電視節目,并當場從中選出新穎幽默、費時費工的作品授予獎項。大獎獎金高達100萬日元。參加者從3歲孩子到八九十歲的老人,模仿對象可以是各種東西,比如模仿動物、天體、植物、家用電器、動漫中的一個場面等。
日本Cosplay情結的產生也與國家政策有關。早在2009年,日本外務省就推出了“大眾文化外交”,其中的關鍵詞就是“可愛”文化,具體的體現形式就是把動漫Cosplay推廣到世界各國,并通過任命“可愛大使”等讓日本式Cosplay更加廣為人知。日本矢野研究所的研究結果表明,日本Cosplay市場規模超過400億日元。雖然市場巨大,發展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夏季舉辦的Cosplay大會、聚會、展覽會中,一些參加者為了吸引眼球,競相裝扮成性感動漫人物,會出現過度暴露身體等問題。日本媒體認為,政府應出臺相應的制度和規定加以管理,讓Cosplay文化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