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功
今年3月7日,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原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唐某某被永州市紀委監委立案審查和監察調查。永州市冷水灘區梅灣街道翠竹園社區居委會原主任李會國告知唐某某妻子,自己在紀委有熟人,表示愿意幫忙打聽案情。在沒有打聽到所謂的案情的情況下,李會國以打聽案情、協調關系需要資金為由,先后向唐某某家人索要30萬元。李會國被開除黨籍并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風肅紀力度不減,始終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黨內絕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在反腐敗問題上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然而,在反腐敗斗爭的新態勢下,竟然有人想花錢從紀委“撈人”,真是太可笑了。
花錢從紀委“撈人”這種可笑的事,媒體曾屢有報道。福建寧德中院曾判決過一起案件,曾任寧德市蕉城區副區長的劉某被寧德市紀委調查,劉某家屬想通過關系干擾紀委調查,于是找到退休干部石某。石某說可以通過國家領導及其秘書、中央有關部門的關系辦成此事,先后向劉某家人索要了48萬元。結果事沒辦成,劉某自己卻因為受賄罪被判刑了。從數起報道的案例中不難發現,其結局都是人財兩空。花錢“撈人”固然可笑,但不可一笑了之 ,其背后的問題值得深思。
認為花錢可以“撈人”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極少數麻木不仁的黨員干部。有的黨員干部對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強力反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仍然心存僥幸,錯誤地認為有的“落馬”官員是因為“后臺”不硬,關系不到位所致,崇尚金錢萬能,認為花錢能“撈人”,不惜做出“圍獵”紀檢監察干部、說情打招呼的事來。另一種則是誆人錢財的騙子。他們抓住了腐敗分子家人“破財消災”的急切心理,從網上獲取某些領導的信息,迷惑腐敗分子家人,來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無論是麻木不仁的黨員干部、不擇手段誆人錢財的騙子,還是急于“破財消災”的腐敗分子的家屬,想從紀委“撈人”都是癡人說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法的威力日益彰顯,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牢,靠錢“撈”人,找“后臺”放人,都不可能得逞,花錢“撈人”深刻警示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部門,反腐敗斗爭任重道遠。
違反黨紀國法,唯一的出路就是主動坦白違紀違法事實,進行自我救贖,爭取寬大處理,別無他路。其家人和親屬也應積極配合紀檢監察機關調查,不隱瞞、不包庇、不袒護,絕不能有花錢“撈人”的想法,更不要輕信任何人有“撈人”的“能力”。違法者,無論職務高低,無論花錢多少,都逃脫不了法律的嚴懲,任何歪門邪道的伎倆都是徒勞。
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干部肩負的是監督執紀問責的重任,是政治生態的“護林員”、 守護黨紀的“啄木鳥”、懲奸除惡的“執劍人”,而不是拿黨紀國法與腐敗分子講價錢、談條件的“交易所”和“收銀員”。在紀檢監察“鐵軍”這道屏障面前,任何人都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花錢“撈人”,更是行不通!(責編: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