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中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苗醫藥是貴州的特色民族醫藥,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
1.1 苗醫藥文化的發展 近年來,貴州苗醫藥產業發展越來越迅猛,已成為貴州的特色招牌。“千年苗醫,萬年苗藥”,源遠流長的苗醫藥及其文化,對現代苗醫藥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1]。救死扶傷是行醫用藥的理念,有明顯效果且有特色的醫療手段,對苗醫藥發展有著積極影響。而藥方密不外傳,醫師之間相互保密、閉關自守的傳統做法以及至今仍存在的‘巫醫一家’[2]等現象,對苗醫藥的發展有著一定的阻礙。只有解決好影響苗醫藥文化的發展問題,才能使苗醫藥逐步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1.2 苗醫藥非物質文化的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于1998年正式提出保護人類口頭及無形文化遺產。貴州省雷山縣苗族人口眾多,全縣人口16.1萬,其中83.2%為苗族,并擁有大量的苗族醫師,雷山縣苗醫藥協會在冊的苗族醫師就有500余名,以其苗醫所擅長的骨傷、蛇傷特色診療技術在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極大地拓展了文化遺產的保護空間[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4]。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傳承,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5]。突出非物質的屬性,強調不依賴于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品質。
苗醫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脆弱性,需要對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保護。“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6]。”這是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態流變、口傳心授特點而提出來的,這也與苗族醫藥的特色相吻合。
許多苗醫藥特技掌握在年長者手中,大部分也是家傳,一般不外傳,傳承中還存在傳男不傳女的特點,使苗醫藥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為保護苗醫藥非物質文化的延續尋找保護路徑[7]。比如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申請專利保護、積極培養遺產繼承人、借助媒體宣傳、社會學校的普及、舉辦更多關于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等[8]。
1.3 苗醫藥非物質文化的傳承 傳承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9],苗族是具大遷徙史的民族,其經過了五次大遷徙,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苗族聚居地區還有“百草皆藥,人人會醫”的特點。歷史上苗族沒有文字,其醫藥文化傳承全憑口傳心授,傳承方式較為單一,還有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老齡化較為嚴重[10]。杜江、余江維等《試論貴州苗醫藥文化的活態傳承》中就提到苗醫藥傳承的途徑,苗醫藥人才奇缺,苗醫藥傳承問題需要年輕的后繼者,可以通過高等教育中建立苗醫藥相關課程體系傳承[11]。普及教育中藥加強苗醫藥非物質文化傳承主題,通過增加專業課程學習來了解苗醫藥文化,因為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低、認知差異較大[12]。也可定期給他們進行苗醫藥理論培訓,加強對苗醫藥更深層次的了解。另一解決途徑是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從民間老醫生身上直接學習,通過政府對他們的保護、鼓勵、宣傳將其診療技法傳承給更多的人,解決傳承者少的關鍵性問題。完善苗醫藥非物質文化、建立管理機構[13],形成高效的傳承途徑才能更好的多元素發展苗醫藥[14]。
2.1 實地調查 貴州省雷山縣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苗族是其縣域內的主體民族。對雷山縣苗醫藥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現狀采用了實地問卷調查法,2017年8月份對雷山縣14名苗醫進行實地調查。詳見表1。

表1 雷山縣14名苗醫基本情況
2.2 調查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的設計涉及關于《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了解、傳承、保護、發展四方面的問題。
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整理,以表格形式呈現,目的在于使問卷結果更加直觀,數據更有條理性。
3.1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了解情況 由表2可知,在苗醫中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占79%,所占比重最大,只有約7%的人不知道。可見苗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關注還是重視的,但還有點差距,這就需要做好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

表2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知情情況
3.2 對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知 由表3可知,苗醫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苗醫都認為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重要,是發展和延續苗醫藥的有效途徑。

表3 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
3.3 對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重視程度情況 由表4可知,苗醫藥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對它的現狀重視程度還是不太滿意,雖然重視度達71.4%,也說明人們對苗醫藥的現狀還不是完全重視,在這方面還需加強。

表4 人們對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重視度
3.4 對苗醫藥發展所持態度 由表5可知,苗醫對本民族醫藥發展所持態度也有很大差別,積極樂觀的占50%,認為發展道路上遇到問題較多的占50%,看好其發展的人僅占一半,導致這樣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例如政策導向不足、傳承力度不夠等。

表5 對苗醫藥發展所持態度
3.5 對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滿意度 由表6可知,對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不滿意的占64.3%,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政府以及社會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苗醫在傳承方面有諸多問題無法解決,降低了苗醫的傳承熱情。

表6 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滿意度
3.6 發展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經濟建設的作用 由表7可知,認為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經濟建設有很大幫助的占比高達85.7%,說明苗醫對其抱有極大地期待。

表7 發展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經濟建設是否有幫助
3.7 參與宣傳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 由表8可知,100%苗醫都認可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活動,通過活動宣傳、推廣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十分必要的舉措,也為苗醫藥非物質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氛圍。

表8 宣傳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參與度意愿
3.8 苗醫藥非物質文化傳承面臨的挑戰 由表9可知,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面也面臨著重大挑戰,人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對它的保護機制不完善和傳承者少,兩者占的比例高達80%。所以如何解決傳承中遇到的這兩方面問題,在苗醫藥非物質文化傳承中必須重視并加以解決。

表9 苗醫藥非物質文化傳承面臨的挑戰
3.9 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失情況 由表10可知,雷山縣的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流失程度相當嚴重,流失程度越嚴重越得不到好的傳承與保護,嚴重有可能導致其消失,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就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其流失。

表10 所在地(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失程度
3.10 保護苗醫藥非物質文化對當地的影響 由表11可知,有50%的人認為有正面影響,還有50%的人認為沒有什么影響。保護苗醫藥對當地發展是有益的,但需積極拓寬發展之路。

表11 保護苗醫藥非物質文化對當地(雷山縣)的影響
本次對雷山縣14名苗醫所做的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調查表明,當地苗醫對《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了解還有差距,如何普及、推廣任重道遠;苗醫都認識到苗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極為重要,但其現狀令人不盡滿意,當地苗醫群體作為苗醫藥傳承、保護、發展的主要力量,對其重視度僅達71.4%,需要了解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第三,發展苗醫藥對縣域經濟發展有極大的影響,但苗醫藥在發展道路上遇到許多問題,政府如何采取一些措施完善保護機制,增加傳承途徑,做好宣傳和政策引導是關鍵。
苗醫藥非物質文化現在最大的問題依然是保護與傳承的問題。有的苗醫藥文化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護而消亡,而傳承方式單一是關鍵。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是積極開展普查工作,使民族醫藥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搶救保護;二是對民族醫藥傳承人的保護,要建立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機制;三是保持民族醫藥的本真原則。對苗族醫藥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是促進貴州省苗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做好傳承、保護、發展三者的協調統一,以促進苗醫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