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教師專業能力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特別是一名能夠指導合唱的音樂教師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比較全面的教學能力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既要具有演唱(奏)能力、指揮能力、作品分析能力、創作能力,又要了解中外音樂史等音樂理論知識,還要對美術、文學、戲劇、曲藝等相關姊妹藝術有一定的積淀,更要具備組織、指導排練的能力。
因此,我們的課程定位于以專業特色培訓實現教師專業特色發展,基于實踐、服務,并力求系統提煉出兼顧操作性和規律性的實踐智慧和教學成果,以培訓的專業化保障培訓的高品質、高效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而帶動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1.課程目標
通過參與合唱實踐,幫助教師以表演者和指導者的雙重身份來理解、體驗和表現音樂。同時,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合作協調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及音樂教學能力。
2.課程內容

3.實施途徑及方法
凸顯合唱團骨干成員的實踐、示范和引導作用,以及演出現場的角色與培訓班學員角色間的不斷轉換、相互作用。詳見下圖:

4.課程方法
(1)技能訓練
合唱技能的提升需要不斷地訓練,為此我們開發了諸多合唱訓練方法,在教學的同時傳遞給教師,傳遞到一線課堂。
(2)案例研究
教師把在培訓中學習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同時又將開發的研究課資源、培訓合唱團隊伍的案例資源反哺培訓課程,成為十分寶貴的培訓課程資源。
(3)實踐活動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會開發比賽、演出等活動,并作為本課程重要的實踐形式納入培訓內容。這既為培訓課程注入了鮮活的任務情境,同時也檢驗著培訓效果,并不斷提出新的合唱實踐中的問題。
5.課程評價
(1)群體性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
合唱演唱方法區別于獨唱的演唱方法,因此,檢測每一首作品演唱的標準不是每個人是否唱準、唱好,而是從每個聲部抽出一名教師,與剩下的幾個人合唱,大家共同評價是否達到和聲準確、聲音和諧、聲部均衡、發聲狀態統一等要求。這些教師不是固定的組合,每一次檢測都是通過不同個體的不同合作,進一步提升相互傾聽、聲音控制、整體把握的能力。
(2)延伸效果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
每一位教師不僅僅要自己參與比賽、演出,還必須輔導至少一個學生社團參加市區級藝術節的合唱比賽及各類演出、展示活動,將學習成果物化。
1.課題研究引路培訓內容開發
新時代的教師不僅應該是實踐者,更應該是研究者。不少教師的合唱教學、排練經驗非常豐富,但無論他們的教學水平如何出類拔萃,教學成果多么豐厚,如果不注重研究與提煉,使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層次,那么他們的先進經驗與教學智慧就很難得到推廣與利用。正如王次炤先生所說:“一門學科或一種藝術門類的建設與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經驗或形態學層次,只有把它上升到理論和觀念的高度才能使其發生質變,并推動其發展。”
我們的合唱實踐教學過程一直伴隨著相關課題的研究?!吨袑W合唱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實踐研究》一文申請了北京市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并獲得2009年朝陽區教育教學成果獎;之后的滾動課題“中學合唱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現狀與利用途徑研究”申請了北京市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并獲得2015年北京市優秀課題一等獎;“十三五”期間繼續滾動,“中小學音樂教師合唱指揮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獲批北京市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2016年度立項課題,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長短線課程結合改變培訓方式
目前的培訓方式大多是基于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做短期的專題培訓,但一兩次專題講座不足以改變教師的專業能力,因為能力的改變是需要從認同到習得并作用于方法和過程的。合唱的相關培訓也是如此,目前國內的合唱培訓基本上都是采取大師班的形式,集中三天、五天聽聽講座,觀摩訓練,學員可以模仿一些訓練方法、拓寬思路,卻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即使是長一點時間的培訓,內容也大多是關于教材教法、政策理論等,很少有針對性專業培訓。
本課程培訓的指向是教師的專業能力,采用“長短線”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尤其突出了長線教學。一方面,參與課程的核心成員是合唱團的骨干教師,活動是不斷持續的,這一部分教師可以一直報名參加學習。另一方面,課程的報名也是開放的,每個學期教師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加入學習隊伍。
3.任務驅動培訓高效完成
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以比賽、演出活動為驅動任務,具有鮮明的藝術學科特色。
舞臺實踐將課堂教學做了進一步延伸,是對教學最好的檢驗和提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增加了表演經驗,鍛煉了心理素質,提升了藝術修養,并不斷引發思考,同時激發了新的創作靈感。這表面上是在舞臺表演之后獲得了有意義的反思,實際上是完成了一個從排練廳到舞臺,再從舞臺走回教室的循環提升的過程。
1.教學法得到推廣和應用
至2017年,合唱實踐能力提升課程班已開辦了八期,朝陽區各中小學及幼兒園先后共有三百余人次參加了培訓。

期數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第八期人次 68 63 58 30 38 31 33 38
近三年來,我們總結、提煉的合唱教學方法被廣泛推廣與應用,先后通過現場會和研究課形式進行展示;通過“國培”和“支教”活動,使石家莊、包頭、唐山、延安、東港、廊坊、昆明等地的幾百名教師受益;相關培訓內容被中國教師研修網、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收入資源庫;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也聘請筆者為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一個學期的兒童合唱與指揮課程。
教師在自己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此教學方法,進行合唱教學實踐;在選修課、校本課和合唱藝術團的實踐中廣泛地應用我們的合唱教學方法。同時,這一教學方法還被推廣到社區群眾合唱隊的訓練中。
2.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提升
近十年來,朝陽區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在合唱訓練中得到了普遍提升。目前朝陽區有三名音樂特級教師、一名市級學科帶頭人、三名市級骨干教師出自我們的教師合唱團,另有七名區級學科帶頭人、十一名區級骨干教師和八名優秀青年教師也是參與合唱實踐能力提升課程的受益者。2010年北京市初中音樂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的四名一等獎獲得者、2013年北京市優秀錄像課評比一等獎獲得者、2014年全國現場課評比一等獎獲得者、2016年“京教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兩名一等獎獲得者,她們也全部是合唱團的骨干成員。

朝陽教師合唱團已經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有名的合唱團,先后登上了蘇格蘭皇家音樂廳、國家大劇院、貴陽大劇院等舞臺。同時,在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廳、北京金帆音樂廳舉辦了多場音樂會,并應邀參加了文化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總工會等單位組織的近百場演出,此外還獲得多個全國、市、區級比賽的一等獎。2016年8月,朝陽教師合唱團作為中國唯一一支入選的教師合唱團,參加了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兩年一度的“音樂界的奧運會”—第32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
2015年3月,在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廳舉行了“北京市中小學名師發展工程首師大培養基地學員李磊研究課展示暨‘合唱指揮能力提升班’匯報音樂會”,與會專家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音樂教育專家金亞文教授說:“將教師的合唱做成課程非常有想法、定位明確,能夠針對舞臺的合唱與教學的合唱有區別地進行;為教師培訓和一線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經驗,而且教學中不僅關注了怎么教,更關注了怎么學;研究了新課程標準,能體現合唱對于音樂課程的重要性。”首都師范大學鄭莉教授說:“這樣的研究課具有研究價值,真實、啟示多,效果特別好!具有示范性、創新性、藝術性(環節緊密)、民主性(隨時提出新的想法,教師站在合唱隊員中一起演唱)、游戲性、趣味性(練聲、準備活動)、生活性、科學性、教研性與借鑒性(枯燥練習變藝術,同曲異構體現日常的教研,借鑒柯達伊教學法)、時代性、同伴性(相互學習)、實踐性,是分享藝術的過程,能引發藝術教育與教育藝術的深層思考?!?/p>
3.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提升
教師通過合唱實踐掌握了更加豐富、有效的訓練方法,以及對作品更加深刻的理解,繼而提高了學生的演唱水平,也豐富了其音樂文化知識。同時,通過學業水平測試、會考等數據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學生音樂能力的整體提升。
教師合唱能力的提升使“在音樂教學中增加班級合唱教學”成為可能,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合唱訓練,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通過定期開展校內、班級合唱會演,以及校與校之間的合唱交流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進了集體意識、合作精神。教師將合唱團中學習的知識運用于學校合唱團的指導,使得學校合唱教學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在近幾年的全國、市、區級的合唱節及藝術節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使學生的合唱技能、身心發展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與培育。
陳經綸中學合唱團于2010年被北京市教委授予金帆合唱團;先后在國家大劇院、中山音樂堂、北京音樂廳、國家圖書館音樂廳等舉辦了專場合唱音樂會;赴匈牙利、德國、俄羅斯、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合唱大賽,榮獲國際金獎十五項,被歐洲合唱聯盟授予“世界杰出青年合唱團”稱號,獲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金獎。和平街一中高中學生合唱團多次獲得北京市學生合唱節金獎。新疆內地高中班合唱團多次赴新疆進行民族藝術交流展演,先后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保利劇院、北京劇院等舉辦專場音樂會。此外,上述幾所學校的校本合唱教材已正式出版發行。
4.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在社會文化整體提升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群眾喜歡上了合唱藝術,而帶領這些合唱團排練,不僅僅是引領群眾藝術水平提升,也是教師將學到的訓練方法、手段加以實踐的最佳契機。近年來,先后有十幾支群眾合唱團、幾百名音樂愛好者得到了我們的指導,其中多人次在全國和市、區級的比賽中獲獎。
2010年,筆者嘗試為熱愛音樂的一線各學科教師開設了藝術素養提升系列課程;2017年,開設了合唱演唱入門課程,這充分滿足了熱愛音樂、熱愛合唱藝術的基層各學科教師的需求,充分體現了音樂的教育價值、合唱的藝術價值,滿足了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當前,教學改革進入了深水區,“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教師培訓提出了新的挑戰。其中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形成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和內容,這些給合唱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應該從更高的層次定位合唱教學的目標,開發合唱教學的內容。為此,我們又申報了新的研究課題,在繼續推進音樂教學改革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具有學科特色的專業能力提升課程,深入開發面向各學科教師的合唱公共培訓課程,讓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在合唱的美妙歌聲中、在動人的和聲中、在傾聽與陪伴中,享受節奏與旋律,享受共鳴與和諧,也在其中尋找核心素養培養的情與理。
我們將繼續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