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瓊
【摘 要】
目的:觀察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9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法分成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63例)。分別給予兩組常規護理配合針灸理療、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腰椎旋轉活動度、側屈活動度、伸展活動度、前屈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療效顯著,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動度,促進其快速康復。
【關鍵詞】 康復護理;針灸理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physiotherapy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97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April 2018.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4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63 cases). Two groups of routine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physio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lumbar rotation, lateral flexion, extension and forward flex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after physical therap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hysi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nursing; acupuncture and physiotherap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002-01
前言: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多以中老年人為高發群體[1]。這種病癥以活動受限、腰痛等為主要表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工作產生極大影響。若未及時干預,其腰椎突出狀況將逐漸加重,甚至形成不可逆的損傷,同時,隨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病情的不斷進展,其臨床治療難度也將逐漸發生提升。為了評估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的價值,本研究將9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9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成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63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33-69歲,平均年齡(50.3±2.2)歲。觀察組男36例,女27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50.6±2.1)歲。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及針灸理療治療。針灸理療方法為:取穴:承扶、夾脊、阿是、陽陵泉、環跳、昆侖。每穴留針0.5小時。治療頻率為每日1次,一個療程10天。持續治療1個月。
給予觀察組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1)康復護理。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康復護理流程,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康復訓練: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活動功能等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初期康復階段: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訓練,訓練內容以五點式仰臥位拱橋式背伸肌鍛煉、飛燕點水式背伸肌鍛煉等為主。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下床鍛煉后,根據患者的康復狀況,指導其進行前屈、旋轉等鍛煉,康復訓練頻率為每日2次,每次30分鐘。隨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的不斷恢復,可指導患者進行下蹲、全身運動(排球等運動項目)等鍛煉,運動強度及運動時長視患者的恢復狀況適當調整。注意指導患者按照床上鍛煉、床下鍛煉交替的形式鍛煉。心理康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康復鍛煉期間,很容易因活動功能恢復無進展或進展緩慢而喪失信心,并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此,應指導患者積極建立面對康復鍛煉中的困難,以肢體語言、動作表情及語言等多種不同方式,鼓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積極看待活動功能恢復狀況,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依從性,確保康復鍛煉的順利完成。(2)針灸理療。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針灸理療配合康復護理同步進行,理療方法及療程均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
觀察患者的腰椎活動度變化。
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
觀察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17.0軟件評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數據。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的臨床療效
對照組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1。
2.2 患者的腰椎活動度
出院前1d,測定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椎活動度,腰椎旋轉、側屈、伸展、前屈活動度組間差異均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
護理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組間生活質量差異顯著(P<0.05)。見表4。
2.4 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組間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見表5。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逐漸升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老年人仍然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高發群體,但結合既往腰椎間盤突出癥新發患者的年齡分布來看,這種疾病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2]。事實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主要與久坐、長期體力活動有關。其中,長期體力活動與腰椎間盤突出癥間的關聯為:當患者長期堅持重體力勞動時,若腰部受力不合理或腰部遭受撞擊,極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狀的發生,使得患者無法保持正常的生活狀態、運動功能等方面產生嚴重不良影響[3]。
目前臨床尚未針對這種病癥確立統一的治療方法。西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以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為主。其中,前者的療效有限,而后者雖然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其創傷性特征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且對于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而言,接受手術治療會加劇其經濟負擔。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以腰部受力不當、腰部外傷、長期腰肌勞損等為主。在病因的影響下,造成脊柱與腰椎間盤椎間力平衡狀態失衡,誘發脊柱內外平衡失調,最終進展為腰椎間盤突出癥[4]。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痹癥、腰痛范疇,其病機為:以腎虛為本,風寒濕邪為標。如未能標本兼治,可能無法顯著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活動功能障礙,或形成短期療效一段時間后,相關癥狀再次復發。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有文獻報道。可用的治療方法較多,如中藥內服治療、中醫針灸治療等。
本研究選取中醫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穴承扶、夾脊、阿是、陽陵泉、環跳、昆侖。其中,刺激承扶穴可起到舒經活絡的作用;刺激夾脊穴則可起到舒經通絡、調節臟腑等功能;刺激阿是穴可產生良好的鎮痛作用,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痛苦體驗;刺激陽陵泉穴可起到鎮痛活絡的效果;刺激環跳穴可起到健脾益氣的作用;刺激昆侖穴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中醫針灸理療分別通過上述穴位,調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機體經絡,促進其腰椎間盤平衡狀態的恢復,進而減輕其痛苦體驗。除了中醫理論外,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針灸理療的臨床價值:這種治療方法能夠顯著促進患者體內血液循環,增強肌肉活性,以免出現肌肉萎縮。給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針灸理療,患者因長期體力勞動、腰部外傷等病因形成的腰部軟組織充血水腫損傷可得到顯著改善,同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部血管可得到擴充,使得局部血液循環及病變組織得到較為良好的改善。而隨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液系統運轉循環的恢復,患者的神經根牽拉、刺激等也可產生明顯緩解效果,利于病癥的消除[5]。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針灸理療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可得到顯著改善。
眾所周知,除了臨床治療外,護理也是影響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常規護理配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效果尚可。
康復護理是一種以促進患者康復為中心的護理方法。這種護理方法同時從患者的生理、心理兩方面入手,制定適宜的康復計劃,促進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活動功能的恢復。將其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逐漸提高康復訓練難度,同時,護理人員還可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鼓勵患者堅持鍛煉,進而解除其活動受限狀況。康復護理中的關鍵無疑是康復鍛煉計劃的編制,本研究中,為了加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活動功能的恢復,按照如下方法編制康復鍛煉方案: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活動功能等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初期康復階段:指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床上訓練,訓練內容以五點式仰臥位拱橋式背伸肌鍛煉、飛燕點水式背伸肌鍛煉等為主。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下床鍛煉后,根據患者的康復狀況,指導其進行前屈、旋轉等鍛煉,康復訓練頻率為每日2次,每次30分鐘。隨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的不斷恢復,可指導患者進行下蹲、全身運動(排球等運動項目)等鍛煉,運動強度及運動時長視患者的恢復狀況適當調整。整個康復鍛煉方案的變更遵循循序漸進、由簡至難原則,以防鍛煉任務過重造成患者的不配合,或導致患者失去信心,進而影響后續治療及護理的順利實施。因此,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可快速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痛苦體驗,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將9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分別給予兩組常規護理配合針灸理療、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8.41%,高于對照組85.29%(P<0.05)。這一結果提示: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作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療效顯著。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為:針灸理療雖然可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癥狀,但患者活動功能的恢復需要消耗一段較長時間,常規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中發揮的作用有限。相比之下,康復護理更加契合針灸理療的需求,其可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恢復狀況,制定良好的康復方案,以加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觀察組腰椎旋轉活動度(38.49±4.06)度、側屈活動度度(27.49±2.59)度、伸展活動度(29.36±3.08)度、前屈活動度(38.94±3.25)度,均優于對照組(32.26±6.14)度、(21.59±6.37)度、(24.36±5.79)度、(33.64±6.89)度(P<0.05)。其原因可能為:與常規護理相比,康復護理模式通過專業護理人員的引入,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變得更加規范、科學。在康復階段,護理人員可利用其專業知識,幫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鍛煉方案。而當患者出現不依從或喪失信心等不良行為時,護理人員則可以及時實施心理康復干預,進而確保康復鍛煉的順利完成。康復護理與針灸理療聯用,可對針灸理療療效的發揮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觀察組患者腰椎各方向活動度的恢復狀況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79.46±5.28)分,高于對照組(70.49±7.06)分(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83%,高于對照組82.35%(P<0.05)。上述結果充分驗證了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的應用價值。這種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及應用。
綜上所述,醫院可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全面推行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以顯著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痛苦體驗,解除患者的活動受限,進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此外,康復鍛煉期間,應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實際康復狀況動態調整其康復方案,配合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依從性,以借助規范、科學的康復鍛煉加速患者腰椎活動度、局部活動功能的康復,進而縮短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其經濟壓力,并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
參考文獻
[1] 郭敏.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16):2443-2444.
[2] 劉芳.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醫療裝備,2018,31(15):127-128.
[3] 曹長偉.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02):2-4.
[4] 黃春蓮.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04):119+131.
[5] 張紅艷.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醫療裝備,2017,30(2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