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鵬

推進產業對接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三個重點領域之一。城市群作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高級形態,更需要產業的協同與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四年多以來,隨著非首都功能不斷疏解,三地產業合作取得很多階段性成果,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初步形成,為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提供了重要支撐。
同時也應看到,作為區域協同發展和城市群建設的最關鍵問題之一,當前的京津冀產業協同水平仍然與國家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無論是與交通、生態等重點領域推進成效相比,還是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發展態勢相比,當前的京津冀產業協同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京津冀城市群的支撐作用還有巨大的潛力有待釋放。
因此建議,在未來發展中,圍繞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和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圍繞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需求,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尤其是產業資源疏解,以重點產業為脈絡,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京津冀產業協同聯動的思路、方向、路徑、政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升級修訂提供研究支撐。在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幾個方面的產業協同思路。
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主要涵蓋河北省的張承保地區、北京市延慶等生態涵養區、天津市薊州區,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組成和發展保障。
京張軸線是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產業協同的關鍵。《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指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全力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促進區域整體發展水平提升。歷史經驗表明,重大國際展會與賽事活動往往能大幅提升國家和城市形象,帶來顯著的經濟社會影響,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北京與張家口的跨區域合作,由表及里,由小至大,始發于延懷盆地合辦各類國際會展,升華于兩市合辦2022年冬奧會。未來,結合京張地區的交通布局和相關產業園區的優勢與特點,建議著力構建京張新能源與電子信息(大數據)產業帶、張承清潔能源保障帶、延慶—懷來葡萄產業帶等跨區域產業帶,引領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內蒙古、山西等)產業協同。
總體來看,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產業協同,應以京張為軸線,以保定、房山等為左翼,以承德、密云等為右翼,借助世園會、冬奧會等機遇,積極發展山地休閑、會議會展、體育健康、文化創意等輕質、綠色產業。其中,密云古北水鎮、懷柔APEC會議中心、京北長城文化帶、平谷2020年世界休閑大會、延慶2019年世園會、京張2022年冬奧會、京西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等是目前該區域范圍內發展上述綠色產業的良好依托。尤其要抓好我國第一次成功舉辦冬奧會的歷史契機,順應全國冬季出游開始漸入佳境的時機,發揮臨近京津大都市的獨特區位,著力加強冬季旅游服務,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旅游層級,并以此為核心,不斷向周邊輻射,推動首都地區山地生態休閑、冰雪運動休閑跨越式發展。實際上,全球山地休閑旅游的典范——阿爾卑斯山,也正是憑借冰雪運動、健康休閑、會議會展、文化創意等要素逐漸成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療養勝地。
京保石發展軸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軸”之一,地處太行山前,人口和城鎮密布,發展腹地廣闊,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能源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創新服務業的理想之地。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京保石發展軸上的房山、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地,正在集聚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且初步形成分工協同的發展態勢。以正在打造京保石發展軸橋頭堡的房山為例,立足區域產業分工,積極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依托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北京石化新材料基地、北京良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長陽科技園、北京基金小鎮等重要載體,大力發展現代交通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智能制造和醫藥健康兩大潛力產業,打造金融創新產業高地。
作為京保石發展軸與京津冀城市群的聯動樞紐和創新高地,雄安新區正在加快規劃建設,不斷釋放輻射帶動作用。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按照規劃,雄安新區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這要求保定、滄州、廊坊等周邊地區加強與雄安新區的產業銜接。
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是京保石發展軸及雄安新區重點布局并加強協同的產業之一。從需求看,北京地區老齡化嚴重,京津冀及周邊人口密集區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慢性病、肥胖癥以及亞健康等趨于增多;日均70萬外地患者看病(其中冀魯豫占80%以上),北京沉重地成為“全國看病中心”。從供給看,北京擁有全國最豐富、最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近兩年,301醫院、兒童醫院、武警醫院相關優質醫療資源加速向京保石沿線地區疏解;石家莊是全國制藥產業高地;太行山沿線生態優勢明顯。因此,可以將地處醫療資源高地的北京與制藥產業高地的石家莊之間、距離全國人口重心(位于河南省南部)較近的保定,打造為京津冀大健康產業合作的核心與重點,進一步引進國際高端醫療和健康服務資源,著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并發揮太行山地區的中醫藥和生態資源優勢,延伸發展休閑旅游、健康療養等業態,服務本地區及京津冀城市群,并為雄安新區分流醫療健康服務等人口。
京津冀交界地區——京東(北京城市副中心、順義、廊坊北三縣等)、京南(大興、廊坊、固安等)兩大板塊,是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區的重要組成,也是區域協同發展的“牛鼻子”。我們認為,上述京津冀交界地區應以順義—通州—大興為軸線,著重加強空天經濟與現代服務業等協同,重點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和京津同城化發展。
空天經濟是21世紀的新興經濟形態,發展前景極為廣闊。北京及京津冀地區發展空天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可乘勢而為。從戰略需求看,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群需要有世界級的機場群、港口群給予支撐,以北京為龍頭的京津冀機場群與以津冀為龍頭的環渤海港口群,結合“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正在成為京津冀城市群緊密連接全球的引擎。從產業發展看,涉及航空航天研發制造、航空運輸、臨空經濟、通用航空、衛星服務等內容的空天經濟正在成為首都及京津冀地區的新興熱點。北京地區航空航天創新研發與服務能力首屈一指,而且擁有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控制力的機場體系,擁有我國起步最早和最具影響力的臨空經濟區;天津、石家莊擁有發展潛力巨大的空港和實力雄厚的航空航天制造業基礎。其中,天津的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三機一箭一星”的發展格局,而且,以其海空港為依托,自貿區建設和開放發展格局日趨完善,與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形成良好的分工互補。此外,平谷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作為北京市首個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已成為京東板塊跨區域產業合作的一大引擎;三河公務機機場正式獲批,成為京津冀城市群的首個公務機機場;京津冀首個航空運動小鎮落戶衡水湖畔,成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營地。
從總體格局看,對于北京市,“三城一區”是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兩場”(順義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北京新機場)及通州副中心,所引領的航空商務走廊將是建設國際交往中心重要承載區;順義臨空經濟區是“三城一區”的關鍵支撐和聯動樞紐,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是“一核兩翼”的關鍵支撐和聯動樞紐,“兩場”互動是京東南區域協同發展的動力源。同時,首都西北部通用航空產業帶與東南部航空商務產業帶共同支撐起首都及京津冀城市群空天經濟發展格局。
(作者單位:投資北京國際有限公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