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娟

這里生長著一片蓬勃的蘆葦蕩,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鳥兒在頭頂歡樂歌唱。如果不是指示牌提醒,你會以為走入了一個景觀公園。其實,這里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以下簡稱“生命科學園”)。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自然的饋贈,更能領略到科學的神奇。
生命科學園,規劃總建筑面積達498萬平方米,計劃分三期開發。一期建筑面積70萬平方米,定位于生物醫藥研發、中試、孵化基地;二期建筑面積83萬平方米,定位為醫療服務及生物技術產業化基地。一、二期現已基本完成建設,其中產業用地約占90%。目前,正在進行三期開發,建筑面積約345萬平方米,和前兩期不同的是,三期規劃科研用地不超過40萬平方米,其他用地主要用于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目標是將其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創新和應用高地。
生命科學園三期項目的開發建設,將承載國家和北京重大創新科研項目的落地。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三個審評中心、國家腦科學北方中心、中關村精準醫療研究院、高端專科醫院等項目將落戶生命科學園三期。
3月22日上午,由北大教授饒毅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敏敏出任聯合主任的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腦科學中心”),在生命科學園宣布成立,標志著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腦科學,是研究腦認知、意識與智能的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被稱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隨著腦成像、生物傳感、人機交互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涌現,腦科學正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也成為發達國家的科技戰略重點,世界各國相繼啟動腦科學研究計劃。
腦科學中心的成立,既是落實中央關于設立“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戰略部署,也是北京加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該中心將采取全新的體制、機制,吸納海內外頂尖專家,在相關認知障礙重大腦疾病研究、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兒童青少年腦智開發、腦認知原理解析等研究方向集中開展科技攻關,力爭實現前沿技術突破,并積極承接和完成國家重大項目相關任務,完善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科學布局,促進資源共享,提升北京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未來,腦科學中心將瞄準世界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前沿和國家在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戰略急需,通過建立協同創新、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整合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優勢資源,搭建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綜合性實驗和研發平臺,實現前沿技術突破,在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產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將北京腦科學中心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研發機構。
在生命科學園,不僅有腦科學中心這樣的前沿研究,還有圍繞腫瘤精準診斷、腫瘤組學研究與信息庫建立和腫瘤精準治療研究三個方面展開研究的精準醫療研究院。該研究院計劃利用5-10年的時間,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園區建設成中外結合、央地融合、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結合、產學研用結合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學創新轉化中心,培養一批杰出青年科學家及優秀創新群體,轉化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最終實現健康中國夢。
實現健康中國夢,將是一個不斷攻堅克難的過程,而專科醫院將為其送來東風。眾所周知,現代醫學是科學高度發展的產物,隨著現代醫學的蓬勃發展,正如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推進,生產分工越來越細一樣,由于人體的復雜性,醫生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化,現在已經沒有一個醫生能夠全面掌握各個系統疾病的診治技術,專科化是現代醫療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緊跟這一趨勢,生命科學園對標波士頓醫療服務標準,計劃用10年時間建成涵蓋心、肝、脾、肺、腎等專科醫療的高端專科醫院。
除此之外,生命科學園還積極探索城市養老模式。目前常見的養老模式是養老院養老,幾乎都是建在郊區,導致老人逐漸脫離城市生活,缺乏鮮活的社會交流。而生命科學園計劃在三期建設的城市養老項目,將幫助養老院老人享有更加豐富、充實、幸福的晚年城市生活。
經過多年發展,生命科學園的產業服務體系日趨成熟。為進一步提升園區吸引力,做好新時期產業服務工作,園區持續創新產業服務模式,打破傳統服務方式的局限,向著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涵蓋技術創新、政策支持、人才引進、 創業咨詢、科技金融的“一站式”服務邁進。
生命科學園一、二期已聚集了440家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技術,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國家人類遺傳資源中心、國家蛋白質科學基礎設施·北京基地、北京市藥品檢驗所為基礎支撐平臺,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為臨床試驗平臺,依托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6個國家級工程化產業項目和瑞士先正達、丹麥諾和諾德等8家國際著名生物技術企業的研發中心,已經建成集生命科學研究、企業孵化、中試與生產、成果評價鑒定、項目展示發布、風險投資、國際交流、人員培訓于一體的國際一流的生物技術園區。
在科學園一二期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之上,三期將圍繞首都功能定位,以“基因化、智能化、數據化、服務化、未來科技”和城市化為導向,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體系。圍繞產業體系,三期項目將重點關注研發設計、核心部件制造、產業服務、城市服務等高端環節,集中布局健康、人才、科技金融、創研和智造五大發展核“芯”區,力爭聚集一批國家級實驗室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研發機構,匯集豐富的臨床科研資源,建設最先進的醫療服務區,搭建一流的創新平臺,構建一流的機制,做好一流的服務,匯集孵化全球高精尖科研項目,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創新和應用高地,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支撐。
在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同時,三期將從居住、文化、教育、商業等多維度持續改進和完善服務配套。在居住和教育配套方面,為園區人才提供多層次人才居住配套,包括青年公寓、公租房,以及面向高端人才的海外專家公寓等配套;建設系列教育配套設施,包括中小學、國際幼兒園、九年制一貫學校。針對文化建設,將建設生命科學博物館、景祥寺等科普文化設施,豐富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文化內涵;商業配套方面,將建設超過60萬平米的商業配套設施。為了方便出行,將以地下環廊、地面慢行系統等形式改善內部循環,實現“進的來,轉的動,出的去”的目標。在綠色生態方面,將通過空間的梳理與規劃發揮現有生態優勢,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完善,以“水廊、商核、慢環、綠地”有機結合,將生命園建設成為“綠網水城”。
慎思則篤行,行穩方致遠。未來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讓我們滿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