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方敏


近年來,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控集團”)按照國企“走出去”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利用自身優勢,在1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能源、水務、固廢、現代城市服務等產業項目,在項目所在國的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并已形成多點開花,扎實穩健的海外發展態勢,樹立起北京企業“走出去”標桿。
北控集團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為優化首都國有經濟布局和加快國有資本結構調整,于2005年1月組建成立,兼具實業經營和資本運營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
集團的經營業務涉及以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產業、以水務和固廢為主的環保產業、啤酒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現代城市服務產業以及勘察設計與咨詢服務業等領域。多年來,一直是保障首都城市安全運營和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2017年位列198位,及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第82位。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發展“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北控集團憑借自身發展業態豐富、產業布局高端、資金融通便利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相關建設,順勢而為。截至目前,已在1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造諸多能源、水務、固廢、現代城市服務等產業的示范項目,累計設立境外企業20余家,投資總額超過130億元。
歷經多年“出海”,北控集團積累了豐富的海外項目建設運營經驗,也清晰地看到“走出去”后的風險并積極尋找解決之道。“在走出國門后,企業由過去僅承擔生產經營風險轉變為承擔復雜的國際競爭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東道國的政策法規改變風險、與企業母國的外交關系、經貿關系變化風險、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動風險及匯率和融資風險等。”北控集團負責人談到,比如有的國家,還處在社會轉型和逐步對外開放、剛剛打開國門的過程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很不完備,甚至外匯管理還十分混亂,對企業來說匯率風險很大,造成很大困難。
與此同時,企業并購在西方工業化國家已有較長歷史,但對國內企業而言,就成熟運作方式和經驗來說,與西方發達國家客觀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目前國內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國內市場也缺乏相應的咨詢、擔保等中介機構和融資手段作為支撐。二是實現跨國經營不僅需要金融、法律、財務、技術、公關等各領域人才,更需要有戰略頭腦、對國際市場把握敏銳,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懂現代企業管理、國際營銷的一批跨國經營人員。因此,北控集團近年更加注重國有企業干部人才的發現、培養、儲備,并將其作為長期課題研究探討。
對國內企業而言,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是為其他國家提供相應產品與服務,開展國際合作的機遇,也是對企業適應不同環境與市場的考驗。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被看作是新形勢下中國企業對國內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經濟和全球市場的最大貢獻。為此,北控集團根據多年經驗,提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加快推進和實施“政府牽頭、企業主體、項目帶動、抱團出海”的模式。由政府牽頭同投資對象國進行政府間談判,項目簽約后,可由企業作為項目投資建設的主體,進行市場化運作,并以項目為載體,業務關聯為紐帶,推動國內相關企業實現組團走出去,放大戰略協同效應。同時,在整合所在國當地有效資源,獲得相關支持方面也有潛力可挖。建議進一步發揮我國駐當地使領館作用,挖掘和整合所在國諸如相關專業協會、熟悉當地情況的法律、經貿專家以及相關中介機構的力量,鼓勵和支持他們發揮出更大的積極作用,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同時,有關部門可牽頭組建對外投資信息服務或促進機構,編制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數據庫,建設統一的政府海外投資信息平臺,方便企業查詢政府鼓勵“走出去”的全部政策措施。針對目前企業“走出去”融資難問題,可以研究制定國內銀行對企業境外資產作抵押的融資制度,研究制定結構性融資產品或辦法,或是以財政貼息為杠桿,鼓勵商業銀行參與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活動。對于戰略性資源等關鍵領域的境外投資,也可鼓勵政府投資機構和金融部門與企業合作進行戰略性股權投資。
此外,企業應加強與海外僑胞暢通溝通交流的渠道,充分發揮海外僑胞作用,鼓勵海外僑胞助力海外發展,組織具有跨國投資經驗的操作團隊給企業專業介紹和指導,特別是利用港澳臺資本市場融通資金、依靠當地財務、法律、融資方面的人才提升項目實施能力,促進海外投資項目順利開展。
(特約撰稿人單位: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資處)
2017年,北控集團旗下北京燃氣成功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上喬油氣公司20%的股權。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利于促進中俄兩國能源合作,也有利于首都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藍天計劃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證,開辟了北控集團海外油氣領域上游項目的第一個成功范例。
2016年,北控集團旗下北京控股成功收購專業垃圾焚燒發電企業EEW歐洲能源利用有限公司的100%股權。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固廢環保領域進行的最大一宗海外并購,也創造了中國企業在德國并購的新紀錄,成為中德合作示范項目,獲得境外媒體和業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EEW是德國市場排名第一的垃圾焚燒發電公司,擁有18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分布在德國、盧森堡和荷蘭三個國家,市場占有率17%。
北控集團旗下北控水務是一家綜合性、全產業鏈、領先的專業化水務環境服務商,近年來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成績斐然。
2013年3月,北控水務中標威立雅葡萄牙項目,這是首宗中資企業并購海外水務資產的成功案例,進一步提升了北控集團在該業務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行業知名度。項目業務涵蓋自來水處理、輸配、污水收集、處理處置以及終端用戶收費及服務的全產業鏈環節。2015年,再次中標該國阿爾加維大區自來水系統五年維護合同。截止目前,運營資產包括自來水廠13座、污水處理廠24座,管網4000公里。
2014年,北控水務成功中標新加坡樟宜二期新生水項目。該項目是新加坡首個水務對外合作項目,采用微濾及反滲透技術將污水處理廠的出水經深度處理后,作為工業水源及飲用水水源補充,可有效緩解新加坡緊張的供水狀況。該項目獲得2016年GWI全球水峰會最佳水務交易大獎第一名。
伴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逐步形成,柬埔寨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國家之一,不斷引入外資,促進國家發展,近年來成立了多個經濟開發特區,金邊經濟特區在此背景下設立而成,是柬埔寨政府已批準的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2016年,北控集團旗下北京建設通過股權收購方式,獲得中柬金邊經濟特區開發權。目前該項目已經取得了經濟特區共計31平方公里規劃用地所有權證。基于中國與柬埔寨互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雙邊關系,共同的發展目標,該項目未來將打造集產業、物流、商貿、科研、人居、文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柬埔寨乃至東南亞最大的創新型產業新城,為中國企業實現“走出去”提供重要的產能合作、政策對接、資源共享和業務創新的平臺,成為中柬兩國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代表。
北控集團旗下京泰集團在促進京港臺科技、文化、經貿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京港經貿交流方面,京泰集團已成功協辦21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并在香港設立“北京企業走出去雙向投資常態化綜合服務平臺”,成為京港兩地人才交流、商貿合作以及北京企業借助香港“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發展的橋梁。
在京臺合作方面,京泰集團積極響應臺灣方面“陸資入臺”的政策,在臺灣成立京泰發展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在臺設立的陸資企業,并以自身經營溝通兩岸經貿,培育了雙向貿易、雙向投資、金融合作、技術交流、商務考察與文化交流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