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g Data·大數據
上海海事大學的張治國教授在《中國的關鍵外語探討》 -文中對國家重要決策的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綜合國力與教育因素、信息安全因素、地理因素和語言本身因素中提到的國家和語言次數做過一個統計,將中國的關鍵語言分為三個等級:
一級關鍵語言:英語、法語、阿拉伯語、馬來語(印尼語)、俄語、日語。
二級關鍵語言:印地語(烏爾都語)、德語、葡萄牙語、朝鮮語(韓語)和西班牙語。
三級關鍵語言:泰語、越南語、意大利語、菲律賓語、泰米爾語、緬甸語、老撾語、波斯語(法爾西語、達里語、塔吉克語)、斯瓦希里語和柬埔寨語。
法語是除英語外使用國家最多、應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法語專業學生就業方向廣,收入高。聯合國6種工作語言之一的西班牙語,是近20個拉丁美洲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人才的就業空間十分寬廣。
此外,隨著中日韓三國貿易合作越來越密切,無論是進入日韓投資的外企工作,還是前往日韓兩國尋求發展,熟練掌握日語或韓語都是成功的基礎。
小語種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建筑和房地產業、金融行業等,其中科教文衛事業單位相對集中,占比為35.40%。從行業分布來看,第三產業對小語種畢業生仍具較強吸引力。高新技術產業成為2017屆畢業生就業行業里的一支新秀,占比超過了制造業和物流業等。
聽TA說
@墨力Molly(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中英自由同傳)
我身邊的自由翻譯大都以同傳為主,筆譯一般只做直接客戶。
自由翻譯的薪酬區間比較大,低等薪酬每年12萬~18萬,中等薪酬每年18萬~30萬,中高薪酬每年30萬~50萬,高薪酬(一般自己成立工作室)每年50萬~100萬。做翻譯最成功的就是自己成立翻譯公司兼翻譯培訓機構。
做公司的in-house(機構內部的)翻譯,側重口譯年薪一般是10萬~15萬,側重筆譯理想年薪應該在12萬以內,工資增幅有限。在企業里做翻譯有個好處,如果你不想做了,可以申請轉崗。很少有人會一直在翻譯崗位上,都是慢慢往管理崗位發展。
從供需角度來講,英語翻譯前景不容樂觀。現在會說英文的中國人和會說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供需兩側都在擠壓翻譯的生存空間。如果不是真心愛它,那么選擇請慎重。
@肖深刻的九叔(南開大學俄語專業,外派俄語翻譯)
畢業時我“很傻很天真”,以為意向職位寫銷售就是銷售,翻譯就是翻譯,對銷售無感的我果斷選擇了某建筑公司的翻譯。入職以后,確切來說是被外派以后我才發覺職位完全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工地上大概有兩百人,只有我一個翻譯,從采購、吃喝到處理關系等所有和俄語、當地人有關的事,都需要我來負責。我經常想,如果有“分身術”該多好。
外派翻譯全年無休,每天二十四小時待命。每當我累得比工地上養的狗還無精打采的時候,領導就會湊過來說一句: “工地是最能磨煉人的地方,你肯定會受益匪淺的!”
“一個人支撐起一個工地”的成就感是我工作的動力。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要不是太懶,最多半年就能熟練進行自己的業務。業務熟練后空余時間會多起來,你需要自己找點事做,不然會特別空虛。
@Alicia(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外交官)
第一次參與外交官培訓,我被韓紅的《情對祖國講,愛對祖國說》感染,認為外交官是一個特別有情懷的職業。
但得到外派機會時,我還是猶豫了很久,畢竟需要長時間遠離家人、朋友和熟悉的環境。但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不斷體驗未知來豐富自己,因此我還是接受了這個遠赴他國的機會。
一段時間后,我開始喜歡這樣的工作與生活。沒有升官發財的遠大理想,我只想盡量細致溫柔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Ps:來到國外更能感受到祖國強大國力帶來的國際認同感,祖國母親棒棒噠!
@三月雨雪(燕山大學德語專業,德語老師)
每年面對新生,我會逐一向他們提問:“是你自己選的德語專業嗎?為什么?”
很多大學生在學業不是很順利的時候會變得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找各種托詞而不學習。在一開始就說“不喜歡”的同學我們可以想辦法,回答“喜歡”的同學以后就無法賴賬。
其實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被很多人夸大了。靜下心想想,任何專業都會有艱難的階段。如果不能轉專業,就不要找借口來合理化自己的厭學情緒,而應努力克服它。學好任何專業都需要想盡各種辦法,努力做好當前的事,即使下一階段不一定與此相關。如果能轉專業,請迅速證明“自己有優秀的能力( to be capable ofbeing excellent)”并且能堅持下去。
外語是一扇門,能通往另一個世界。不走進去仔細瞧瞧,哪兒來的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