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景鴻 張學能 老滿
凈化人類生存圈,“贊”不可少
要說過去兩年中吸睛無數,滿獲贊譽的行業當屬環保生態。
2016年《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引領可持續發展;
中國“環保稅”2018年1月1日起正式開征;
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用清潔能源應對能源污染;
環保組織遍地開花,新能源汽車縱橫來往,共享包裝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
組織機構
環保這片“綠色”領域中,有這樣三類組織。
國際環保組織。如1948年在法國楓丹白露成立,總部位于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適用于政府、非政府間合作,全球屈指可數;
國家環保組織。如1992年經國家環??偩峙鷾食闪⒌闹袊h境文化促進會,梳理神州大地環保指標,公布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
民間環保組織。如1996年,致力于公眾環保教育的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成立,或許你曾在某些海報傳單中見過它的身影。
新能源
甲醛替代柴油;
可燃冰突破技術瓶頸;
爆米花制成“超級電池”;
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17%。
釷基熔鹽核反應堆項目開創能源利用新模式;
智能微網技術與無線電能傳輸技術讓電動車充電擺脫“長尾巴”;
光伏發電贏得市場新機遇……
風電、生物能源、新能源汽車。能源一臺戲,世界一片景。
包裝
隨著快遞業井噴式暴漲,有貨即有包裝。大量的“商品外衣”成了全世界“甜蜜的負擔”。批判家、環保人士的警告難以澆滅大眾的購物欲,而白色垃圾亟待降解的話題早就被升級版卡紙攆出議事廳。包裝設計熱效應大勢所趨,不知由工業設計演變而來的HOT專業,溫度是否會高過與日俱增的CO2,持續“炙手可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