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芳
摘要:初唐嶺南詩人從政的原因較為復雜。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他們的從政心理主要與成就動機和依親動機有關。從政理想促使初唐詩人的生命張力昂揚蓬勃,而從政后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坎坷的仕途境遇則是滋生詩人優(yōu)秀詩作的溫床。初唐嶺南詩歌正是在強烈的從政心理和屢遭貶黜的政治遭際中產(chǎn)生的。
關鍵詞:初唐;嶺南詩人;從政心理;文化氛圍;社會歷史
提到中國詩歌我們很難不想到唐詩,提到唐詩,我們一定會想到李白和杜甫。很多的詩人都是在焦慮和憂患當中度過自己的一生的。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們,幾乎沒有誰是想僅僅做一個詩人的,他們對從政一直抱有強烈的渴望,希望在政治中施展自己的抱負。盡管古代的詩人們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但是他們又似乎不約而同的寫著一些特定的主題,并對某些意象有著特殊的興趣,下文就試圖從心理上來分析初唐嶺南詩人的從政心理。
一、成就動機與詩人創(chuàng)作的關系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可以發(fā)現(xiàn)心理動機受到了社會的影響,是人在接受了一定的社會價值和行為要求以后內化的產(chǎn)物。所以初唐嶺南詩人的心理動機影響到了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成為了其創(chuàng)作的題材之一。初唐嶺南詩人的成就動機主要是對政治成就的追求,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出生于“士”這個階層,這一階層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為政治服務的行為,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下,需要有教養(yǎng)、有才能的人才進入官場從政,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社會期望“士”階層的人從政,在長時間的發(fā)展下,這種社會期望逐漸內化成了“士”階層成員的成就動機,他們將“濟蒼生”、“安社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作為了主要的生活目標。所以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也以此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素材。
二、親和動機對詩人創(chuàng)作影響
初唐嶺南詩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是親和動機,這種心理動機在詩人當中的主要表現(xiàn)是依親,依親心理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社會化的心理需要,對于“士”階層的詩人來說,這種心理需要的表現(xiàn)又與普通百姓不同,因為他們大多出生在中小地主的家庭當中,在當時,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大多會被家庭來支持求取功名。這也就成為了詩人們渴望在政治上施展抱負,和創(chuàng)作出各種詩歌的原因了。
三、初唐嶺南詩人從政心理的簡單分析
在封建社會和文化氛圍的影響下,詩人們對政治都有著強烈的關注,所以政治抒情詩在整個古代詩歌當中占據(jù)著很大的比例,初唐嶺南詩人既不像古希臘和歐洲中世紀詩人那樣致力于敘述緣故傳說,描述異域風光,也不像近代詩人那樣抒寫各種心緒,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用詩歌來“言志”。初唐嶺南詩人“言志”的詩歌有很多,張說、宋之問、張九齡等詩人都以詩來言志。
中國古代詩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是其從政的主要原因之一,像張九齡和張悅都曾經(jīng)擔任過宰相。我們認為張九齡是嶺南詩派的代表人物和開創(chuàng)者。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詩人,但他又不僅僅是詩人,它還是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初唐有名的宰相。他在位期間一種盡忠職守、秉公守則、敢于進諫、廣納賢才、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于同惡勢力進行斗爭,為“開元之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張九齡的詩風清淡、語言素雅質樸,但其中有寄托著作者深遠的人生感慨,它的詩歌對于掃除唐朝初期綺靡的詩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張說也是唐朝開元年間著名的宰相,張九齡就是他引薦的。他當年參加科舉考試,策論天下第一,但是張說在成為宰相以后,因為不愿意依附太平公主,被貶成了尚書左丞。張說的仕途也不是特別的順利,他前后三次成為宰相,執(zhí)掌文壇近三十年,是開元前期文壇的宗主。
詩人們渴望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這種政治理想并不是都可以實現(xiàn)和被滿足的,因此,詩人們不得不等待著某種機會,某種可以順利從政的機會,在這種長久的等待下,光陰逝去,美好的年華也一去不返了,于是人們對于時光的流逝總是過于的敏感,感嘆時光流逝就成為了詩人們詩歌寫作的重要題材之一。但是這種對于時光的流逝不僅僅是對年華易逝的感傷,更多的是自己無法實現(xiàn)從政理想和治國平天下的惋惜。這種惋惜在進一步的演化當中可能變成是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于歷史上生活在明君帶領下有伯樂賞識詩人的羨慕,所以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借古諷今詩歌題材和詠古懷古類的詩歌。
四、結論
由上文可知,造成初唐嶺南詩人渴望從政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種從政心理與其成就動機和親和動機有關,也就是說,在詩人們看來,走上仕途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和獲得個人成就的主要途徑和辦法,從親和動機看來,詩人們大多出生在中小地主家庭,這種出生要求詩人們能夠走上官場,獲得成就,光宗耀祖。再加上詩人們的社會責任感,也就推動著詩人們能夠從政。與此同時,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氛圍和整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鐘乃元.論初唐流貶嶺南詩人的生命體驗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8(03):77-82.
[2]郭麗.唐代教育與文學[D].南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