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華
摘要:通過對高職英語課堂的實際數據分析,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要遵循三個原則;重視學生的基礎并分清層次,把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層次;模塊;實踐教學體系
為適應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我院堅持“立足唐山、面向河北、助推京津冀、融入環渤海”的辦學定位;形成了與行業企業高度融合、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科學發展之路,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應該以社會需要為原則,以“應用、實踐”為主旨;培養的學生在各方面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大學英語也在積極探索。
一、高職英語課堂現狀
我院生源除了來自各地的高級中學,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對口招生和單招。
15級某班全班共有50名學生,60%(30名)來自高招,24%(12名)來自對口招生,其余(8名)是單招上來的學生。16級某班班內44名學生,高招學生占45%(20名),另有23%(10名)來自對口招生,還有14名來自單招。去年的汽修班40名學生,只有5名是高招上來的,13名來自對口招生,其余全部是單招。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參加過高考的學生,絕大部分成績不及格;沒參加高考的學生,詞匯量相當有限;對口招生的學生,在過去兩年根本沒有英語課。英語授課,大部人學生聽不懂;對這門課有興趣的學生很少;想要學好的不少,有毅力堅持學習的不多。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必須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嘗試多種教學模式,構建全新教學體系,切實提高實踐運用能力。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是對相關知識的解釋和驗證。因此,實踐教學要注重實踐結果。通常需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原則
(一)特色性原則
高職教育不是簡單意義的技能教育,它具有職業教育特征、技術應用性特征、社會實踐特征、現代化特征和校企共建特征。高職教育內涵的變化和擴展,必然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教學體系也要體現地方產業結構特點和技術水平。
(二)實用型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要充分體現未來崗位的需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當今科技世界產生了很多科技含量較高的崗位,要求教學要適應新的需求,對勞動者的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因此,實踐教學體系要把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它要重在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混合型原則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教師類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教室和實驗室可以混合。在教學過程中,淡化了公共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界限;淡化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打破了課程原來的統一固有設置,打破了課程的傳統布局,重新整合了實踐教學設施,形成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三、高職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針對我院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就業為目的,重視學生的基礎同時打破層次。我院與多家企業聯合辦學,走的是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在學生的實習實踐過程中,正在進行“現代學徒制”的實踐研究。作為基礎課,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要著眼學生的就業崗位和發展需要。通過基礎課的實踐教學,形成對課程和崗位的初步認識,加深對基礎和理論的理解,促進理論聯系實際,多實踐,以崗位標準為依據提高實踐技能,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要遵循教育規律。教學內容和培養任務的特點,一般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分散到綜合;遵從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把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以英語課本基礎知識為主,課本配套練習為輔;以培養興趣和激發動力為主,作業和任務為輔;以擴大詞匯量為主,廣泛開展課外閱讀為輔;以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并且分成若干模塊,基礎訓練模塊,課程設計模塊,場景模擬模塊,社會實踐模塊。通過對不同模塊的學習和實踐,掌握并鞏固基礎知識,切實提高實踐技能。
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還要重視相應的評價系統。有效的評價系統,對整個體系起到監督和促進的作用。針對全體學生,建立“態度評價”,使他們始終抱著正確的態度;建立“效果評價”,讓他們始終了解自己的成績;建立“全程評價”,始終對自己嚴格要求,配合教師對整個體系進行維護和構建。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實踐需求;為學生將來走向崗位,適應“現代學徒制”奠定基礎;為滿足新時期需要,培養能力強、素質高和富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必須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層次;按照教學內容和環節確定模塊;必須體現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圍繞“實踐和應用”兩個方面進行構建;形成高職教育特有的實踐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