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斌
摘要:蔚縣,古稱蔚州,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在群山環繞的壺流河盆地,由于是險關要塞,與長城遙相呼應,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古堡駐守家園的建筑文化奇跡,在這里尋找中原農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文化融合,提煉出河北蔚縣古村落的形成與演變,本文從蔚縣古村落的民居特點出發,挖掘蔚縣古村落的歷史演變和現狀,研究如何使用數字技術手段能夠更好的展示蔚縣古村落的建筑、民俗等文化資源,從而進一步完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古村落;文化資源;數字化創意
蔚縣古村落保存數量較多,全縣境內分布較廣,因地理位置屬于古代邊關重地,產生了多民族融合的文化資源,涵蓋了很多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這為蔚縣古村落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更為古村落文化資源數字化創意研究奠定了基礎。
一、蔚縣古村落文化資源分析
(一)蔚縣古村落的分布、類型和風格概述
蔚縣古村落不僅分布范圍廣、數量可觀,且絕大多數保存完好。代表性的古村落有宋家莊鎮宋家莊村、邢家莊村、呂家莊村、上蘇莊村、大探口村,南留莊鎮的史家堡村、單堠村、后堡村、南留莊村、白寧堡村、白中堡村、水東堡村、水西堡村,涌泉莊鄉的北方城,暖泉鎮千字村、北官堡村、西古堡村、中小堡村,白草村鄉鐘樓村等等,這些古村落整個覆蓋蔚縣幾個鄉鎮區域,其中以宋家莊鎮、南留莊鎮分布最多,從古村落保存的程度來看,大部分村莊是土坯建筑,年久失修很多民居和村城墻坍塌嚴重,有些村民搬離老村莊,在村莊外面建造了新的磚瓦房,由于近年來國家對于古村落的重視,縣里出資修繕古村落的堡門和廟宇、戲樓、街道等公共設施,很多村民開始對古村里面的住宅古建筑進行修繕,重新恢復古村落原貌,為傳統文化傳承進行保護。
蔚縣古村落的古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多樣化風格,傳統文化元素豐富。在蔚縣古村落中,基本每個村子都有堡門、廟宇、戲樓、民居等類型和功能各異的建筑,還有大量石雕、磚雕、木雕、影壁、壁畫、白灰青磚墻體等傳統元素和文化符號。例如,宋家鎮宋家莊村保存下來的一座建于明代的穿心戲樓,戲樓臺基中部留有兩米多寬的走道,是村堡行人車輛的主要通道。唱戲時走道上搭蓋木板,上面即是文唱武打的大舞臺,臺前的街道便成了看戲的場子,宋家莊穿心戲樓的獨具匠心之處,在于巧妙用村堡內有限的空間,因地制宜地將戲樓置于堡門內主街道路口之上,成為蔚縣戲樓一絕。西古堡的董家九連環院落和南留莊的門家九連環宅院,分布整齊,多個院落相互貫通,門樓上精美的磚雕和門窗上的木雕在西古堡、南留莊隨處可見。
蔚縣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形式以防御為主,形成了獨特的民居村落文化,很多古村落在布局上根據地域特點進行規劃,例如:上蘇莊的整體布局形似打擊樂器的鏞鑼模樣,稱之為“鏞鑼堡”,南留莊村的九連環院由沿街6個東西并進的院落組成,南面有六個出入口,北面3個出入口,每個院落都相互貫通,安全性、防衛性極強。很多村子的堡門上寫有“永鎮門”三個大字,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永久平安、希望和平生活的渴望。
(二)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蔚縣古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也很多,其中包括北官堡的“打樹花”已經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張莊村的“蔚縣剪紙”是全國唯一一種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蘇莊村的“拜燈山”、白后堡村“逗火龍”等等這些傳統民俗活動已經在傳承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充分體現河北省古村落優秀的文化資源。
二、蔚縣古村落文化資源數字化創意實踐
蔚縣古村落文化資源屬于典型的中國北方的民間文化,為河北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何更全面生動地將蔚縣古村落建筑和人文資源進行創新性展示和傳播,是河北古村落保護和傳承的重要環節。在經過兩次實地考察采風后提煉出一套數字化展示方案,并通過三大平臺將蔚縣古村落文化資源充分的進行數字化創意傳播,提高民眾對河北古村落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一)數字影像技術展示平臺
數字影像技術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介質的圖像、文字進行數字化處理,使其轉化為數字信息,其特點是復制影像資料不會影響質量、更好的保存畫面局部細節和顏色信息、利用計算機對影像進行三維場景模擬、高密度存儲技術、制作成本比較較低等,因此可以使用高清數字攝像機和全畫幅照相機進行古村落的建筑景觀、民俗文化、居民生產生活等內容的采集,將采集好的照片和視頻影像資料進行后期加工處理保存,形成完整的能夠有效地傳播河北古村落傳統文化資源的記錄短片,例如:宋家莊村最值得記錄的就是它坐落在主街道的穿心戲樓,唱戲時將臺基中間用木板鋪蓋,平時當做街道過車行人,還有幾處民居保持原有的明清風格,木雕、磚雕非常精美,提煉宋家莊的歷史故事,將這些元素用數字影像記錄下來進行數字化創意設計,再現古村落已經消失的歷史文化,讓人們感受百年來古村的變化與傳承,更好的為河北古村落文化傳播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二)三維數字虛擬展示平臺
三維虛擬展示技術目前在國內的古村落數字化建設中發展迅速,很多省份已經對古村落的三維數據進行采集完成并制作成完整的三維交互方案,在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優秀村落建館工作的通知》(建辦村函[2017]137號),正式啟動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設工作。目前河北蔚縣有三個古村落分別是西古堡、北方城、上蘇莊村已經上線,對于河北蔚縣古村落的三維數字化虛擬建設提供指導依據,根據目前現有的三維數字虛擬制作表現手段可以分為一下幾種類型進行創意展示:
1.實景VR虛擬漫游展示。虛擬實景漫游是通過全畫幅照相機拍攝照片或視頻數據進行采集,使用計算機相關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通過按鈕可以實現聲音、視頻、圖片、文字相關交互功能,最終可以將古村落場景制作成720°全方位觀看的展示效果,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蔚縣古村落的全景展示中以上蘇莊為例,通過全景展示讓觀眾了解上蘇莊村的歷史文化,堡門古建筑特點等。
2.三維古村落建筑展示。利用三維軟件針對采集回來的照片進行數據處理,將照片中的建筑轉化成為三維數據模型,可以讓觀眾直觀的了解建筑特點以及建筑細節,彌補現場參觀無法看到的信息。
3.民俗文化傳統工藝交互技術。使用二維繪畫技術和三維建模技術對蔚縣剪紙、打樹花等民俗文化進行數字化信息加工,制作成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交互體驗的多媒體資源庫。
(三)新媒體數字文化資源傳播平臺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為更好地展示蔚縣古村落建筑景觀、民俗文化等提供文化傳播平臺,是古村落保護和傳承的新模式,如何有效的傳播蔚縣古村落文化資源,就需要針對古村落的各類資源進行數字化創意設計,形成專業的視覺符號,這樣才能讓大眾更好的認知古村落文化形象,讓傳播更有效力。
三、結語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已經成為大眾感知世界的方式,蔚縣古村落的數字化創意研究為河北古村落的文化資源數字化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實現了河北傳統優秀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可能,達到文化的傳播與傳承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封麗娟,李雪山,姚鵬.河北省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策略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8.
[2]周奇.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現狀及應用前景分析[J].大眾文藝,2014.
[3]畢傳龍.大數據時代民俗文化資源的數字化[J].民族藝術研究,2016.
[4]張洪吉.我國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
[5]肖立新,牛偉.蔚縣古村堡文化資源的構成、特征及其價值[J].前沿,2014.
[6]范小菊.古村落數字化保護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