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若琛
提及明治時期戀愛思想的先驅者,非北村透谷莫屬。透谷的戀愛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日本研究者小倉敏彥將透谷置于日本戀愛思想起源的位置,考察日本近代的戀愛變化和流傳。如此說來,透谷的戀愛思想也具有革命的意味。筆者在此梳理和論證透谷的戀愛思想,探究其到底對時代產生了何種影響。
明治25年,《厭世詩人和女性》公布于世。這是透谷最先得到眾人關注的作品。“戀愛是人生的秘鑰。有了戀愛才有人生。倘若抽去戀愛,人生又有什么意味呢?”(《透谷全集》第一卷 p254)根據木下尚江所言,“(透谷)的這一句猶如大炮般沖擊著社會。如此這般認真嚴肅描述戀愛的乃我國第一人。在此之前的戀愛乃男女之間污穢之事。透谷明快地駁斥了以前的觀點。”確實,透谷該宣言是明治25年在基督教的影響下,西歐式的強調精神的戀愛思想強烈地顛覆日本傳統的男女關系。作為精神崇高的戀愛宣言,透谷的評論低俗男女關系的文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并與之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透谷的戀愛思想首先表現為戀愛至上。透谷認為,戀愛是使思想高潔的慈母,戀愛給每個人心里都留下一抹痕跡,外觀雖然看不出來,卻是無法抹滅的奇跡。由于受到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透谷還借用歐洲藝術家的例子來說明戀愛是超越事物美好的東西。“戀愛能夠超越微妙的音樂境地,這樣的境地足夠使剛愎的拜倫哭泣。戀愛是塊純潔的寶玉,這塊寶玉是微妙的藝術家歌德都無法計劃出來的。”(《透谷全集》第一卷 p256)除了戀愛的至高無上,透谷認為它不僅可以使人精神充實,還具有社會作用。“男女相愛之后才開始了解社會的真相,人類相集的社會里,要相互依托相互擁抱之后才能維持和建設社會的這種道理,我們若不登上‘相愛的第一階之后是無法了解的。一個人獨居的時候是無法完滿了解社會一份子的要素,兩個人相合之后才是社會的一份子。”正如他所說,相愛之后的兩個人才能深入地開始了解社會。不僅如此,自我認識也會更加明確。
其次,新型“戀愛”關系的提出或者說“戀愛”一詞,沖擊著之前日本形容男女關系的表達——“色”、“情”等,給當時日本的傳統也帶來重大一擊。這些傳統的表達強調的是男女肉體的關系,新型的戀愛關系則完全不同,強調精神的關系,同時,透谷不斷批判之前的“好色”文化文學和煙花巷的的惡習。繼《厭世詩人和女性》,透谷發表了《關于〈伽羅枕〉的論粹思想》和《〈伽羅枕〉及〈新葉末集〉》。和“戀愛”進行對比,批判傳統男女關系中的“粹”及傳統文學——元祿文學。在《關于〈伽羅枕〉的論粹思想》里,透谷針對“戀愛”和“粹”的不同,作出兩點論述。一是“戀愛的性質非白皮書般,戀愛會使人盲目,使人癡迷愚鈍,使人狂躁,使人迷亂”;相對的“粹不會讓人迷亂,不道德之人才能做到粹的極致”。另外一點是“粹并非相愛的兩人之事”。總而言之,粹不會讓人迷失方向,戀愛則會讓人迷亂。同時,透谷還直接對好色進行了以下批判。“好色是人類最下等的獸性,戀愛是書寫人類美妙的靈性。描寫好色之人即把人類置于獸界的墮落地位。描寫真實的戀愛之人即把人描繪成具有美和靈性的人。好色教導者也是文學上殘害至妙至美的戀愛的人”。(《透谷全集》第一卷 p277)
對透谷而言,和關注人類獸性的好色相對,戀愛是表現人類靈性和精神的事物。透谷直言不諱地批判好色文學,因此對表現好色的紅葉·露伴的元祿文學的煙花巷的戀愛作出了極低的評價。他們放佛好色的指導者,殘害著文學中的戀愛。在透谷看來,元祿文學最大的缺點便是,他們所描寫的煙花巷里的戀愛,是在封閉場所下產生,且剝奪了戀愛的自然性。“元祿文學乃我邦文學的造罪者,其將戀愛從自然的地位上撤去……煙花巷便是沙地,其間長出的花便是煙花巷的戀愛,這是非美非真非自然之事啊”。(《透谷全集》第一卷 p276-277)
綜上可見,從《厭世詩人與女性》到之后的《關于〈伽羅枕〉的論粹思想》和《〈伽羅枕〉及〈新葉末集〉》,可見透谷對戀愛的理解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變化中不斷深化。從《厭世詩人與女性》的“牙城論”到后來的“自然元素論”。除此之外,明治25年9月在《女學雜志》上發表的《論處女的純潔》更是強調了與肉體相對的戀愛的靈性和精神性。“天地愛好眾多,尤愛處女的純潔”。透谷的戀愛思想強調戀愛至上,戀愛的精神性的同時,更是打破了封建傳統的道德,和封建的理念,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思想。如此戀愛思想足以證明透谷是站在當時社會的先驅者,用社會革命的眼光審視著傳統,摒棄傳統的道德觀念中的糟粕,提出眾多的“新”思想。透谷浪漫的戀愛思想對當時的日本乃至整個日本的近代化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同時,透谷借此也在近代化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向日本浪漫主義傾斜。
參考文獻:
[1]木下尚江.福澤諭吉和北村透谷——思想上的兩大恩人[J].明治文學研究,昭和九年二月.
[2]勝本清一郎.透谷全集(第一巻)[M].巖波書店,1950.
[3]色川大吉.北村透谷[M].東京大學出版會,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