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玥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是教學的重難點。對外漢語教材中詞匯的編寫質量直接影響漢語教學水平。本文從詞匯量及詞匯等級、詞匯重現和詞匯釋義三方面,以《跟我學漢語》教材為例,對對外漢語教材中的詞匯進行分析,討論了教材在詞匯編寫方面的優缺點。本文通過相關數據統計及與《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對照,認為這套教材的詞匯量基本合理。在對詞匯重現率考察過程中,應以詞語在形式和用法上的難易程度來確定詞語的重現率。詞語注釋方面,生詞表總體上編排較好,但仍需注意一些詞語的英文注釋準確性的問題。
關鍵詞:詞匯;對外漢語;教材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對外漢語事業空前繁榮,也促進了對外漢語教材建設的不斷發展。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依據的材料,是教學總體設計的具體體現,反映了整個教學活動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原則等;同時也是課堂教學和測試的依據。通過教材的使用,可以反饋教學效果,引發對教學理論的更深層次的探討。而不同的教材有著各自不同的優缺點,對于優點我們在后續的教材編寫中可以繼續采用,對于不足之處我們以后要盡量避免,以促進對外漢語教材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對以往教材的評估可以使我們從中獲得啟發,揚長避短。
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律,而詞匯則是語言的具體表現者,是表達意義的核心。除此之外,一種文化、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往往通過語言表現出來,而詞匯則是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如果不了解詞匯的附加色彩和文化底蘊,就無法很好的學習語言。詞匯教學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核心,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留學生認為漢語難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詞匯的問題。詞匯教學自始至終都應放在中心地位。
《跟我學漢語》是陳紱、朱志平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發行的國家漢辦規劃教材,是針對以英語為母語的中學生在母語國家學習漢語編寫的,共四冊,目前主要在北美推廣使用。本文結合劉珣(p360)和喬曄(2011)的觀點,從詞匯量及詞匯等級、詞匯重現和詞匯釋義三方面對《跟我學漢語》教材進行分析。
二、詞匯量與詞匯等級
(一)詞匯量
詞匯總量是一套教材詞匯情況的最基本反映。通過詞匯總量可以看出教材是否符合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的詞語教學目標是1500個左右的詞語。該大綱的適用對象包括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在校學習者與社會學習者、有漢語背景者與無漢語背景者等。它降低了學習難度,符合目前的非學歷漢語教學的要求。根據統計《跟我學漢語》的詞匯總量為1627個(其中第一冊有320個詞語,第二冊有372個詞語,第三冊有456個詞語,第四冊有524個詞語),符合大綱要求,設置較合理。
對課文生詞量的控制及分布,學界一直認為應生詞量適當。而適當的標準分為三個方面:平均詞匯量合適、詞匯量梯度合適和生詞分布較均勻。本文為此對《跟我學漢語》的詞匯量做了如下統計。
從表中我們可以得知,在總詞匯量合理的情況下,這套教材每課平均生詞量比較適合初級學習者的水平。詞匯量的梯度上編者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隨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逐漸增加詞匯量,詞匯量分布較合理。而每課生詞量上第三冊和第四冊之間跨度較大,單元生詞量上第二冊和第三冊間跨度較大,可能會使學生感到不適應。
(二)詞匯等級
《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是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編寫的,是教材編寫者、修訂者和評估者的重要參考依據。它規定了甲乙丙丁四級詞匯,共8822個,其中甲級詞匯1033個,乙級詞2018個,丙級詞2202個,丁級詞3569個。據此本文對《跟我學漢語》的詞匯等級做了如下統計。
從表中可知,隨學習水平的提高,甲級詞比例逐漸降低,乙丙丁級詞匯比例逐漸提高,其中乙級詞增幅最高。在《跟我學漢語》各冊書中,均以甲乙級詞為主,占50%以上,符合其初中級對外漢語教材的定位。
三、詞匯重現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記憶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被遺忘,遺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因此教材中對學過的知識應及時鞏固、復習和重現。詞語重現率指某個詞語作為生詞首次出現在主課文之后,其在教材以后的課文、練習中重復出現的次數或頻率。重現次數多的詞匯學生會掌握得更好,反之,重現次數少的詞匯學生掌握的效果較差。同時,教材中課文的選材來源于生活,因而常用詞重現機會多,非常用詞重現率較小。劉珣(p363)認為,一個新詞至少需要6-8次的重現才能初步掌握。據統計,該教材的主課文中總詞頻為15593次,詞語重現率為7.72,可以基本保證學生的習得。
漢語是表意文字,字形與讀音之間并無聯系,因此掌握漢語詞匯需要更高重現率。由于詞匯系統中每個詞語的難易程度存在差別,掌握不同的漢語詞匯所需的重現率也不同。在詞語的再認階段,中間涉及到詞語形式上的難易程度,如漢字的字形復雜性、結構類型、語音等影響學生識記詞匯的要素。字形簡單的詞匯出現一兩次學習者就能掌握,字形復雜的詞匯需要重復出現多次學習者才能記住。詞語的運用階段是要以熟悉詞語形式和意義為基礎,掌握詞語的用法,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使用詞語。不同詞類難易程度不同,所需重現率也不同。所以在教材編排過程中,應以詞語在形式和用法上的難易程度來確定詞語的重現率。對于容易習得的詞語可以減少重現率,對于難度較大、較復雜的詞語,可以適當增加重現率,以保證學生的習得。
四、詞匯釋義
對外漢語教材中詞匯釋義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陡覍W漢語》教材的詞語注釋模式是:詞語-拼音-詞性標注-英文對譯,個別詞語注有用法說明,具有很多明顯的優點。首先,對生詞的注釋清晰,每個生詞只解釋其在本課中的詞性和詞義,多義詞的不同意思分散在不同課文里解釋。例如,第一冊 第11課和第16課對“在”的解釋:
第11課:在 zai v.be
第16課:在 zai perp.Indicating where a person or thing is
其次,標注了生詞的詞性,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漢語的詞性和基礎語法知識,使其自覺分析一個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正確的短語搭配等,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例如,第三冊第2課對“一邊......一邊......”的注釋:
一邊......一邊......yibian......yibian......conj.As......(used to join two parallel actions)
最后,每冊書附錄中都有全冊書的生詞總表,極大的方便學生自學和查找生詞。
《跟我學漢語》生詞表總體上編排較好,但仍需注意一些詞語的英文注釋準確性的問題,例如第一冊第199頁,“拉拉隊”的英文翻譯是cheering squad,改成cheerleading squad更好。由于中英文的語言差異,很多詞匯的內涵義和外延義有所不同,想完全準確的解釋中文幾乎不可能。我們只能使英文注釋盡量客觀準確,對于無法準確解釋的詞語在實際教學中應及時告知學生,避免學生母語負遷移。
五、結論
本文從詞匯量及詞匯等級、詞匯重現和詞匯釋義三個方面,結合相關理論,對《跟我學漢語》教材的詞匯問題進行分析,從中發現了該教材的優點及不足。
通過相關數據統計及與《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對照,我們認為這套教材的詞匯量基本合理,以常用詞為主,生詞分布遵循了循序漸進原則,但有些課與課之間生詞量跨度較大。在對詞匯重現率考察過程中,我們認為應以詞語在形式和用法上的難易程度來確定詞語的重現率。詞語注釋方面,生詞表總體上編排較好,但仍需注意一些詞語的英文注釋準確性的問題。每一步教材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根據學生和教師的反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助于推動理論和對外漢語教材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陳紱,朱志平.跟我學漢語[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喬曄.《博雅漢語——起步篇》評價[J].科技致富向導,2011(03):41+46.
[4]舒雅麗,許嘉璐.初級漢語教材中的詞匯處理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4(03):143.
[5]卜佳暉.關于對外漢語教材生詞處理的思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