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琴
晉商,一批從出生到現在一直都被稱頌的商人群體。起初,山西人是因為沒有工作,為了養家活口而出去闖蕩的,他們不知道哪里有商機,所以就用丟鞋子的辦法來決定,鞋頭朝哪里,他們就去往哪里,很隨機,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知道的走西口,闖關東。他們走出去之后,不僅將本地的商品銷售出去,更是在那里發現了一些本地沒有的東西,于是他們就將這些東西帶回來銷售,借此山西商人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發現在外面確實是賺了很多的錢 ,但是卻很難運送回家,于是,票號就應運而生了,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全國壟斷的地位。
晉商為何在當初能夠獲得相當傲人的成功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在當時沒有手機、電腦等高科技通訊工具的情況下,要想知曉臨近的縣,更不用說全國各地的信息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山西人走出了省,這樣就可以獲得外面的信息,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來實現自己的營利目的。
第二,艱苦奮斗精神。晉商無論風餐露宿向長城邊運糧,還是借助牛馬去俄羅斯販茶;無論渡過江河下嶺南,還是西出陽關進新疆;無論跨海東去日本販銅,還是深入戈壁荒漠勞軍,都要忍受饑寒交迫,長期遠離親人,以及因習俗不同而帶來的種種困難。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并取得了成就,這其中都是因為他們有艱苦奮斗的精神。
第三,誠實守信精神。晉商走到哪里,關帝廟就修到哪里,因為在他們看來,關公所代表的就是誠信仁義精神。一個很典型的事例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京城內的王公貴族們都倉皇帶著票號的匯票跟隨光緒、慈禧逃往西安。他們一到山西就紛紛持匯票到票號兌換銀兩以繼續他們奢華的生活,那時北京分號遭到了很大的摧毀,一些賬本都被燒毀了,山西票號本可以以戰爭和難以核對匯票真假為由延遲承兌,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盡管會為票號帶來一定的損失,但他們還是滿足了所有客戶的兌換,這為山西票號之后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第四,開拓創新精神。晉商不僅抓住了“開中制”的機遇,實現了從鹽業貿易為主轉向多業貿易;從中原貿易為主向關外貿易為主的業務拓展,而且敏感地發現了鏢局押運白銀結算的弊端,發明了匯票結算方式,降低了結算成本和風險,增加了盈利的途徑和空間。晉商不僅通過創新成功地實現了兩次業務轉型,而且通過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和管理制度,例如:創設了股份制,嚴格的掌柜選拔制度等。
然而,再輝煌的成就也成為了過去時,晉商的沒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以下幾方面:
第一,濃重的鄉土觀念。他們常以同鄉或同宗為紐帶發展成商幫,著名的平陽幫、澤潞幫、蒲州幫就是由同鄉組織、發展起來的。這種商幫帶有很大的封建封閉性,盡管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內部團結,避免了內部競爭,也有利于同外部競爭,但從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商業發展,帶有一種濃重的行會色彩。在人員的選用上,晉商更重同鄉、血緣關系,甚至規定了票號的員工在娶媳婦時只能娶山西姑娘,“肆牛執事,不雜以解籍人”,不利于真正廣泛地吸收人才。
第二,人治失效。晉商廣泛采取無限責任的股份公司經營方式和總經理負責制。以票號為例,票號資本,以幾家財東合資者為多,也有獨資經營的。票號宣告成立后,財東便根據自己查訪或聽人介紹,選擇能力可信任的人擔任票號總經理,把票號管理全權委托給總經理,平時的業務往來及人事安排等,財東都不能隨便干涉,任其經營,靜待其按期做出決策報告。總號經理對分號經理也是如此,一切令其放手經營。首先這種無限責任公司制,當資不抵債時,財東必須用家產償還債務,大大降低了抗風險的能力。其次,晉商經營中片面重視人的因素,例如票號中總經理負責制,一定程度上這一制度使票號前途系于一人之手,而無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制約機制,再加上總號經理等對票號利潤分配只“分盈不分虧”,使的一人決斷失誤,往往殃及整個票號。
第三,故步自封,剛愎自用。晉商在取得成功之后,沒有敏銳地察覺到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也沒有致力于持續創新。在外國銀行進入中國后,大清也建立了自己的銀行,大清銀行發行紙幣開始取代了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的地位,票號的收入來源“平余”逐漸消失;發布貸款利率規定,晉商不再可以隨意獲取高額利潤和手續費了,而晉商依然堅持傳統業務,堅持自己的盈利模式,拒絕向現代銀行改組,拒絕參與大清國現代銀行的創建,拒絕變革的票號從此迅速衰落。
第四,動蕩的社會環境。清末民初自然災害、戰爭頻繁,社會動蕩使晉商失去了安全的經商環境。19世紀中后期的中國,自然災害,社會動亂連綿不斷,規模之大,次數之頻,世所罕見,全國幾乎無一年無一地不發生災害。除此之外,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中日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庚子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等社會暴動又使晉商發展蒙上了陰影。天災人禍使人民流離失所,掙扎在死亡線上,購買力下降,這樣商品貿易額必然隨之減少;不穩定的社會秩序,還使正常的商貿活動受到侵害,商家被搶、商隊被劫。
縱觀晉商的發展歷史,總結晉商成與敗的經驗。尤其如今山西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轉型期,三大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覆蓋地沒有山西,自貿區,金改區沒有山西,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尋求新的發展,轉型出路。為此,我認為山西企業可以借鑒以下幾方面:
第一,保持晉商艱苦奮斗,誠實守信的精神。這兩種精神,無論在什么年代,都是歷久彌新的,堅持這兩種精神,可以讓我們的企業走的更遠。
第二,與時俱進,保持創新。時刻關注社會大環境的變化,關注國家發展動態,居安思危,不讓自己與社會脫節,及時發現新的利潤增長點,新的商機,保持創新精神,不讓自己在悄無聲息中死去。
第三,優化管理制度。根據社會環境,公司狀況,與時俱進的優化自身的管理制度,無論是用人制度,還是組織結構。
第四,保持開放。盡管國家的任何大的經濟發展戰略都沒有涉及山西,但是,我們更應該保持開放,引進來,走出去,利用周圍的經濟發展優勢,尋找商機,帶動山西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