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宋春艷 李娜
【中圖分類號】R725. 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295-01
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是兒童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發病率約45/10萬。主要表現為自發性皮膚粘膜出血、外周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礙、束臂試驗陽性、出血時間延長和血塊收縮不良, 嚴重者會因顱內出血而危害生命。兒童ITP大多預后良好,約20%的患兒可呈慢性病程,2007年,ITP國際工作協作組將CITP定義為血小板持續減少超過12個月的患者[1],此類患兒療效較差、病情反復,明顯影響了患兒的生活質量。國內外眾多學者對CITP治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本文對CITP的治療進行以下綜述。
CITP病人治療基本原則是:(1)個體化治療:適合病人可以觀察等待, 不要過度治療;必要時需積極提高血小板的數量, 但要權衡治療的風險和副作用。(2)基本治療原則:保持患者安全的凝血狀態(保持血小板數量>20 ×10^9 /L),而并非要達到治愈, 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態為主要目標。(3)在有明顯出血(如瘀斑增加、月經血、鼻出血等時間延長)時開始治療。(4)一線治療仍然適用, 當一線治療療效不滿意時可以使用二線治療[2]。治療CITP的目標:血小板升高到安全范圍,減少或防止出血的發生,而不是使血小板上升到所謂正常范圍[3]。2012年國際共識報告(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ICR)建議以出血程度來決定臨床治療。ICR將出血程度分為4級:1度,輕微出血,全身皮膚瘀點≤100個或瘀斑≤5個(直徑≤3cm),但黏膜無出血;2度,輕度出血,表現為皮膚瘀點增多(全身>100個),和(或)有皮膚瘀斑(>5個瘀斑,直徑>3cm),但無黏膜出血;3度,中度出血,黏膜出血明顯,并且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4度,黏膜出血并有內臟出血可能,包括顱內出血。ICR建議若無黏膜出血,患者僅表現為皮膚出血的1度和2度,不需要治療,無論血小板高低,僅以觀察和隨訪為主;3度和4度出血需要積極治療。但是由于血小板計數與出血程度并無完全平行關系, 所以不能將血小板計數作為決定是否治療的惟一標準[4]。目前一致認為CITP治療可選用糖皮質激素大劑量沖擊、IVIG,anti-D、免疫抑制劑、脾切除、利妥昔單抗及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等藥物,糖皮質激素及IVIG的治療作為一線治療的方法,已廣為認可,本文不在贅述
2.1 Anti-D Anti-D 為一種從血漿中制備的針對紅細胞Rh 血型D 抗原的高效免疫球蛋白,主要機制是附著于血液中紅細胞表面,然后再與脾內單核巨噬細胞的Fc受體結合,通過下調吞噬細胞表面的Fc / RIIIA,從而阻止單核巨噬細胞吞噬血小板。該藥適用于Rh+及未行脾切除的患兒,不建議用于出血性貧血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目前治療兒童急性和CITP 的重要方法. 目前推薦劑量為45 ~ 50 μg/(kg· d), 靜脈滴注。與IVIG一樣, 治療作用短暫。目前, 我國尚無此藥。Anti-D 副作用較少, 主要包括寒戰、發熱、惡心、頭痛和輕度溶血, 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嚴重溶血甚至血管內溶血 。
2.2 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Rituximab為抗CD20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商品名為美羅華) ?],是全球第一個被批準用于臨床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單克隆抗體,其應用于治療CITP 也收到了明顯作用,可與B淋巴細胞表面CD20抗原特異性結合,其清除B淋巴細胞的機制包括:CDC(補體依賴的細胞毒性效應)、ADCC(介導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直接誘導B淋巴細胞的凋亡[6]。此外,rituximab可增加Treg細胞數量及抑制自身反應性Thl細胞。目前有兩種劑量方案,標準劑量375 mg/m2, 1次/周,療程4周;小劑量100 mg/次,1次/周,療程4周,兩種劑量的治療效果相當。Cooper N等研究發現兒童CITP總有效率為61%;另一項長期隨訪研究發現在第1, 2, 5年的有效率為58%, 46%, 26%.盡管多數研究認為rituximab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仍需警惕遠期可能出現的嚴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和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該藥目前價格高,臨床應用較少,遠期療效還需進一步觀察。
2. 3 促血小板生成劑 目前中國用于治療ITP的促血小板生成劑是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這類藥物可與巨核細胞表面的C-mpl結合,作用于巨核系發育的全過程;還可以和CD34+細胞表面的C-mpl結合促進三系的增殖與分化。①TPO擬肽——雷米斯汀(romiplostim,Nplate):治療時首次應從1 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開始,若血小板計數<50 × 10^9/L時,則每周增加1μg/kg,最大劑量10μg/kg。若血小板計數≥200 × 10^9/L持續2周,開始每周減量1μg/kg。當血小板計數≥400 × 10^9/L時應停藥。如果給予最大劑量應用4周,血小板計數仍不升,視為無效,必須停藥。
2.4 環孢素A (cyclosporine A,CsA) CsA免疫抑制作用較強[7],可逆性抑制Th和Tc細胞活性,且對Ts細胞缺乏抑制,從而減少血小板相關抗體的產生,減少血小板的破壞。CITP患兒予以5 mg/(k·d)治療劑量的有效率為16%,予10 mg/ (kg·d)的有效率為28%,但高劑量的CSA會帶來較大的副作用,如肝腎功損害、高血壓等。
2. 5 脾切除 脾臟是血小板破壞和抗血小板抗體產生的主要場所[8],因而是CITP患兒脾臟切除治療有效的依據。一般情況下,當CITP患兒出血危險較大時才會考慮采取脾切除。美國血液學會推薦的兒童ITP切除脾臟的指征為:(1)年齡>5歲;(2)病程至少持續1年以上;(3)有出血癥狀;(4)血小板計數<30 ×109 /L;⑸內科治療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靜注丙種球蛋白(IVIg)等治療無效。英國兒科血液學會推薦的兒童ITP切脾指征為:血小板持續減低, 病程至少>6個月, 最好>1年, 并合并嚴重危及生命的出血時, 可考慮在病程<6個月時進行。而日 駒蛞蠖疘TP切脾時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年齡>10歲,病程>2年,血小板計數<10 ×10^9 /L,常伴黏膜出血。總之, 各國兒科血液專家均認為, 鑒于兒童ITP的特殊性, 例如相對于成人患者更易自發緩解、手術后感染風險增加、術后免疫接種等問題, 必須嚴格掌握脾切除術指征, 并盡可能推遲脾切除時間。我國兒童ITP脾切除指征:(1)經正規內科治療, 仍有危及生命的嚴重出血或需外科手術者;(2)病程>1年, 年齡>5歲, 且有反復嚴重出血, 藥物治療無效或依賴大劑量皮質激素維持, 骨髓巨核細胞增多者;(3)病程>3年, 血小板持續<30 ×10^9 /L, 有活動性出血, 年齡>10歲,藥物治療無效者。脾切除的術前準備:當血小板計數<10 ×10^9 /L者, 預防性輸注糖皮質激素、IVIG、血小板;當血小板計數<30 ×10^9 /L者, 預防性輸注糖皮質激素、IVIG;當血小板計數≥ 30 ×10^9 /L者, 預防性口服潑尼松。脾切除禁忌證有:骨髓巨核細胞減少者, 血小板抗體極度增高者。為減少術后感染風險, 可在切脾前2周接種流感桿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常規IVIG預防, 并于術后給予長效青霉素預防感染直至5歲, 至少用藥1年。脾切除術后ITP緩解率約為70% ~ 80%, 病死率1%。若脾切除未緩解者, 再用藥物治療仍可能有效。目前文獻報道的大數患兒血小板計數在(50 ~ 100)×10^9/L時采用此治療相對安全.
2.6 抗CD40L抗體 (Antova) CD40 是一種表達于B 淋巴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在B 淋巴細胞的生長、發育以及分化等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而CD40 配體是一種表達在激活的T 淋巴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在體液免疫中起了重要作用。Antova能夠阻止CD154 結合CD40從而抑制B細胞分化和激活,減少自身抗體的產生而治療ITP。ITP患者存在大量CD4+T細胞,CD40配體可介導活化T細胞依賴的B細胞擴增,所以抗CD40L抗體可能在CITP中具有治療作用,無明顯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兒童CITP的有效治療方法有激素、IVIG、anti-D、脾臟切除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等可作為新的治療選擇,但在兒童CITP中尚需要進一步循證治療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診療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13, 51(5): 382-384.
[2] Abdel-Hamid SM, Al-Lithy HN.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gene polymorphisms in patients with risk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2011,342(1): 9一14. ?
[3] Zilber R,Bortz AP,Yacobovich J,et al. Analysi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nd their parents using the kids' ITP tools[J]. J Pediatr Hematology Oncology,2012,34(1):2-5.
[4] Klaassen RJ,Blanchette V,Burke TA,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hoo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nternational validation of the kids' ITP tools[J].Pediatr Blood Cancer,2013,60(1):95-100.
[5] Gudbrandsdottir S,Birgens HS,Frederiksen H,et al. Rituximab and dexamethasone vs dexamethasone mono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13,121(11):1976-1981.
[6] Patel VL, Mahevas M, Lee SY, et al. Outcomes 5 years after response to rituximab therapy119(25):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 2012:5989-5995.
[7] Choudhary DR, Naithani R, Mahapatra M, et al. Efficacy of cyclosporine as a Single agent therapy in 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31 Haematologica, 2008, 93(10): e61-e62.
[8] Gwilliam NR,Lazar DA,Brandt ML,et al.An analysis of out-comes and treatment costs for children undergoing splenectomy for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J].J Pediatr Surg,2012,47(8):1537-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