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鮮兵

摘要:心肺耐力是體質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本研究針對高職院體育保健系學生心肺耐力的場地測試進行分析研究,提出針對性的策略,促進高職院學生心肺耐力的提高,并為高職院校心肺耐力的體能訓練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字:體育保健系學生;心肺耐力;對策
一、前言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職業院校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生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但學生的心肺耐力狀況卻不斷下降。如何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使學生心肺耐力水平的提高,意義更加重大。本研究主要是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心肺耐力的場地測試進行數據分析,為高職院校心肺耐力的體能訓練制定提供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某職業院校學生180名,身體健康,無其他疾病,年齡19-20歲,男性130名,女性50名,男女分組,對其進行心肺耐力的場地測試——1.5mi(2.4km)跑的時間測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場地測試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和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檢索體質健康等關鍵字進行查找,通過整理和分析,獲取具有代表性的資料,再進行綜合、歸納、演繹對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
2、數理統計法
原始數據有Microsoft Excel儲存,并建立數據庫,數理統計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完成,通過常規統計方法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
3、場地測試法
測試前對實驗者詢問受試者的個人情況:詢問受試者自身病史:是否有家庭病史,遺傳病史,排除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等心血管疾病,膝蓋有損傷的人,以免在高強度訓練中發生危險。詢問有無運動史:是否經常參加運動,運動項目,時間,頻率,周期等。穿寬松的運動服裝,適合的運動鞋,測試前準備好測試用品。
1.5mi(2.4km)跑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固定的距離,測試前做好準備活動,選擇400米的塑膠跑道,從起點出發,盡力跑6圈,秒表計時完成的最短時間。
三、測定結果與分析
在測試前,要求學生在測試中盡全力完成測試,很多學生也能夠按照自身最大能力完成測試,從180名學生的測試數據來看,1.5mi(2.4km)跑成績為極好和優秀的比例都是0;成績為良好的比例男生為23.08%,女生為40%;成績為一般的比例男生為42.31%,女生為30%;成績為弱的比例男生為30.77%,女生為30%;成績為極弱的比例男生為3.85%,女生為0。成績為女生良好的比例多于男生,男生一般的比例多于女生。這次的測試選擇的學生均為以前有經常鍛煉的學生,對于成績,情況不容樂觀。
1.5mi(2.4km)跑成績場地測試的優勢在于便于在同一時間管理大量測試人群,且設備簡單,但對于心肺耐力低下的個體,場地測試可能會成為極量測試,且不利于血壓和心率的檢測。每個人的跑步能力和動機對測試結果也有很大的影響,不適合靜坐少動人群或者存在心血管及肌肉并發癥等危險因素的人群。究其原因,可能與進入大學后,突然松懈的精神狀態,生活方式和不良作息時間有關,1.5mi(2.4km)跑成績提高的空間很大,應加大對心肺耐力的鍛煉,促進學生心肺耐力水平的整體提升。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次研究中發現高職院校測定的心肺耐力有待進一步的提升,1.5mi(2.4km)跑成績場地測試的成績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應多加強跑步方面的練習,促進學生心肺耐力的改善和體質的提升。
(二)建議
1、加強引導,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學生心肺耐力的提高,要加強教育引導,促進社會、家庭觀念的轉變,鍛煉身體不是為了完成某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好的身體是革命之本,因此需要從教育頂層設計上加強制度引導和觀念培養,樹立終生體育的思想,調動學生參與心肺耐力鍛煉的主觀能動性,充分享受鍛煉帶來的益處和樂趣。
2、加強高職院校體育改革,促進考評機制的轉變
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上,不應該根據學生喜好,大量刪減運動量較大的心肺耐力運動項目,應在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加大對類似田徑課的傳統課程的開設,從考評機制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心肺耐力課程的選擇,促進心肺耐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尹邁曼,張繁榮,喻祝仙.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完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6, 25 (3) : 76-77.
[2]何仲愷.體質與健康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3:15-29
[3]陳佩杰.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45-59
[4]廖玫.不同運動處方對女大學生體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2007,28(1)67-70.
[5]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第九版)[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7.8.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