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雪冰
摘要:普通學校挖掘和發展“送教上門”的教學服務,已經被視為了有效促進殘疾兒童成長和融入正常人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近些年,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特殊兒童群體教育的重視,因此,對小學普校中的送教上門服務制度的建立也明顯加快。當前,如何推動其送教上門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便成為了較為熱門的一項研究課題。本文的論述核心也即在于此,通過設定三個角度為系統分項目標,闡述了具體的方案和實施過程。
關鍵詞:小學普校;送教上門;服務質量
送教上門服務制度的建立,關系著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對完善殘疾兒童的教育服務體系,提高殘疾兒童的受教育程度與生活能力,具有不可獲取的作用與意義。也因此,我們對于送教上門服務制度的構建,也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關鍵環節。對此,筆者以為,在此過程中,除了要以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考慮之外,還應首先對服務的方向、形式、內容等作出條理的規劃,如此,才能形成有效的推動力。以下的三個方面,便以此為前提,分別以建檔立卡、引導育人和家校合育為突破點,作了相應的總結與歸納。
一、建檔立卡,實施定向精準送教
我們進行上門送教的對象,是一群特殊的兒童群體。他們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帶有一定的殘疾,或為身體上的生理缺陷,或為精神上的智力障礙等,實際情況十分繁復。因此,這便對我們的送教上門提出了具有針對性服務的嚴格要求,怎樣為這些兒童群體提供其實際所需的“服務”便成為了重要內容。而針對于此,我們可以通過建檔立卡的形式對這些殘疾兒童進行個體明確的登記和界定,如此,便可以有效保證送教上門的定向性和精準性,提升服務質量。
建檔立卡工作的開展,以個人情況和服務檔案的記錄為主。例如,以某在智力方面有障礙的兒童為例。在檔案建立中,可以將其智力障礙程度進行明確的標注,如:為中重度弱智兒童。其次,便是對每次預設教學內容的制定與實施,和兒童在面對教學時的反應情況作出記錄。仍以此類兒童為例,譬如,在利用手機為其播放相關動畫視頻或關于大自然各類動植物時,可以借機教會孩子說“手機”,同時,還可以教給他運用手機打開和關閉視頻的方法,并觀察其反應和學習狀況。如此,在二次送教上門時,便可以通過“試探”來檢驗其掌握程度。其他還有諸如畫簡筆畫、寫易認字等。還有關于送教時間、教學程度的記錄,都需要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文字記錄和圖表呈現,進而,才能充分確保定向精準送教的實施。
二、引導為主,提升學生自我信心
對殘疾兒童送教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應僅僅局限于知識類目的教學或者身體康復或彌補類的鍛煉,最主要的一點還應該圍繞在對此類學生自我信心的建立基礎上。而有鑒于其情況的特殊性,信心便成為了其積極生活態度的重要動力之來源。對此,我們可以借助引導性的方法為主線,對學生進行自我信心的塑造與建立。
以引導為主的送教方式,在具體的創設中與教學實施中,可以參考最為典型的“海倫凱勒”案例為主。她是世界知名的殘疾人作家,而同時,她非凡的成長經歷也是在世界上眾所周知的。她的導師安妮·莎莉文小姐,運用先了解,再建立互信,從而在用實踐加引導的方式,教會了一個生活在無聲、無光世界中的小女孩理解鮮花、水、太陽等。我們可以借鑒這一情感關懷式的引導教學方式,例如,我們在面對一個視力有殘疾的兒童時,可以通過其父母等身邊人了解其性格傾向,個人喜好等。之后,便可以逐步接近,設法取得其信任。在引導其識記一些物體的過程中,譬如:鮮花,可以首先通過味覺系統讓其感受花香的美好,之后,在通過觸覺慢慢領悟其形狀、特征等。此外,還要和此類兒童做好“約定”,根據其學習節奏制定下柔性的提升目標。如此,便可以使其在符合自身情況的前提下,切實感受到自身能力的突破和增長,從而奠定下堅實的信心基礎。
三、家校合育,加強送教幫扶效果
家校合育制度的設立,是對鞏固送教幫扶效果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我們在對兒童教學之余,還應加強對兒童監護人的教育培訓,定期為其家長進行相應教學理念的灌輸,以及對兒童康復訓練技能、方法的培訓指導。如此,兒童便可以在雙管齊下的監督與教學中獲得最大限度的訓練,從而加強送教幫扶的效果和質量。
家校合育制度的建立,應當以提高家校雙方的溝通率為主。譬如,可以成立家長委員會體系,在便于此類兒童家長之間的心得交流共享,提高大家的思想認識之外,還可以幫助校方有效收集兒童的一些需求信息,并利用委員會制度幫助校方制定更為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包括:送教時間的安排、送教的內容制定與調整,諸如此類。如此,我們便可以在雙方面的監督與促進中,加強對自身送教上門教學的自我審視與評定,從而有力的將送交幫扶工作落實到實處。
總而言之,送教幫扶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所在,而我們應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積極投入其中展開充分的探究與實踐,并敢于在該過程中對既有的教學策略與方案,根據送教對象的實際反應情況作出科學的調整,如此,才能使得送教上門服務的體系得到不斷完善,促進其服務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善亮,王玉蘭.融合教育架構下“送教上門”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特殊教育,2016(07)
[2]王芳.淺談如何有效開展“送教上門”指導工作[J].現代特殊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