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琴
摘要: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本文主要探討學校如何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創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
關鍵詞: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教育;實效性
現代交通既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舒適和享受,也給我們制造了不幸和痛苦。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多數是由于人們沒有一些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致使事故在人們的無意識狀態下趁虛而入,造成無法想象的后果。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交通緊急狀態下或突發情況下避免意識混亂或意識缺失等不安全的狀況發生,這就需要學校在交通安全教育上下一番工夫。
一、構筑家、校、社會交通安全教育網
雖然寄宿制學校大多數學生上課期間都在學校住宿,但周末、假期必須回到家里,也就是說,學生生活活動的場所不僅僅只在學校。往往一些學生在學校受到了嚴格的安全教育,可在校園外又會受到家庭的放縱和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學校安全教育功虧一簣。因此,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教育工程。不是靠學校單方面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社會的參與,家庭的參與和公安交警的參與以及社會相關部門的參與。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學校一方面要多和家長取得聯系,深入了解學生生存的家庭環境,以便于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學校應多和公安交警部門加強聯系,聘請交警定期給學生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講座,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只有全社會各方面形成共識,家校聯手,校警聯手,綜合治理,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二、注重交通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沒有實效,就等于流于形式,為達到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要選擇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及安全意識,是教學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做到學以致用。一方面,為培養學生自覺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作風,學校可以和交警部門聯系,讓學生在暑期開展“我當一天小交警”活動。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不僅學到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識,而且身心也得到了鍛煉。另一方面,學校可建立模擬真實道路進行交通安全情景教育示范基地,微縮十字路口實景,將斑馬線、停車線、雙黃線、導流線、交通指揮崗亭以及教學道具車輛搬進校園交通安全教學基地,把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完全融入到場地實踐當中,讓學生切身體會情景示范教育,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社會交通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模范遵守交通法規。
三、堅持交通安全教育常態化
人們對交通安全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樣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樣一個循環往復螺旋式上什,以至無窮過程的客觀規律,必須反復抓,認識事故規律,能動地指導交通安全實踐。交通安全教育不可能一勞永逸,已經掌握的安全知識和經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教育教學條件的變化新的交通安全知識需要重新學習和掌握;已經學習和掌握的安全知識如果不及時溫故和使用也會被學生逐漸淡忘;已經掌握的安全知識,隨著學生就讀年級的不同和社會接觸面的逐步擴大,所需的交通安全知識面就不同;隨著學生心理的生理的不斷變化與逐步成熟所需交通安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就不同。因此,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就必須是常態的、長期的,為此,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要克服厭戰情緒,樹立大持久戰的思想。要有長遠打算,長期規劃,堅持反復抓、經常抓、長期抓,做到常抓不懈。
四、采取多種形式保證交通安全教育的落實
為了學校保證交通安全教育的落到實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學校應建立校交通安全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班子成員和班主任等成員組成,明確責任,各司其職,責任到人。這樣就避免出現了安全事故相互推卸責任。
2、學校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從學校的上下樓梯到上放學的路上要求學生必須靠右行走,讓學生在路上規范行走,不駕駛機動車輛,不坐無牌無證或超載車輛,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3、學校可建立“交通安全服務隊”,由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達到自我訓練、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
4、可以聘請班主任擔任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輔導員,定期為學生講授交通安全常識,對在校學生進行交通法規培訓,提高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規范學生的交通行為,并形成制度。
5、為避免交通事故,在學校門前、附近以及學生必經之路中間可設置“學生上、放學,請車輛減速慢行”等安全警示牌。
總而言之,交通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于學校而言,通過交通安全教育使學生樹立一種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識,并具備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識和應急處置能力,為學校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建立起扎實的安全防范技能,確保學生安全。
參考文獻:
[1] 石天祥,孩子的交通安全,值得關注的話題[N],云南日報,2005年(2005-06-08)
[2] 魏志敏主編,平安校園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北京高校保衛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選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