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社保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將改變當前“雙重征繳”體制的矛盾,提高征繳效率,降低征繳成本,擴大社保覆蓋面,長期看有助于縮小各地社保費率和繳費基數的差異,促進全國統籌的實現。然而,如果不同步調降費率,就將被動提升企業的經營成本,減少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負面影響會更加突出。
首先,將規范社保繳費基數。社保繳費基數一般是本人上一年工資,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并以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和60%為上下限。根據2018年《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社保繳費基數完全合規的企業僅占27%,31.7%的企業按照最低標準繳費。參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數據,2017年實際繳費費率21.6%,低于28%的全國標準。
按規定基數上繳社保費影響范圍大,會使參保企業整體的社保費成本提高14%。從社保白皮書來看,73%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2017年企業繳納的社保費合計約5萬億,也就是說,繳費基數規范化會增加社保征繳收入約7000億,調整至工業企業口徑將拖累利潤總額下滑3%;個人的稅后工資降低1.3%。不過不同企業和員工受影響程度不同,以前人為的把繳費基數降得越低受這個政策的沖擊也就越大。

梁 紅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其次,社保覆蓋面可能擴大,意味著繳費范圍的擴大。2017年底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約2.9億,對比4.2億的城鎮就業人員,覆蓋率為69%。根據《勞動法》“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由稅務部門征收社保費可能進一步提高覆蓋率。以浙江和廣東為例,社保費改為地稅全責征收后,參保職工人數加速增長。靜態測算覆蓋率每提高5個百分點,將增加社保征繳收入約4000億元,調整至工業企業口徑將拖累利潤總額下滑1.5%。分省份來看,中西部一些省份以及個體經濟比較活躍的地區覆蓋率較低,可能受這次政策影響比較大,而廣東、浙江和廈門已經由地稅全責征收,受影響較小。
降低稅費或能降低從嚴征收對企業的影響。過去幾年征繳力度的提升抵消了降費給企業減負的影響,企業的實際社保負擔反而在上升。基本養老保險的實際費率從2014年的19%升至2017年的21.6%,其中2017年大幅上升2個百分點。強制性的社保繳存要求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稅負,現在社保費改由稅務部門征收,就更是如此。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企業綜合稅率排名12/189,其中社保稅負排名2/189。考慮五險一金后,我國企業的用人成本是員工工資的1.4倍,個人的稅前收入是工資的58%(假設25%的稅率)。如此高的社保繳存比例再加上從嚴征收會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不利于企業經營和投資,降低了個人的可支配收入,不利于消費,企業還可能為了降低成本而減少雇員,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負面影響更加突出。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為降稅費創造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