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并購的,就是在講故事,根本就沒有良性的業務……”
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制造的公眾形象,被“廉價”“低質”“山寨”所替代。雖然,我們的產品從質量和外觀上來說,也有一些不錯的產品,但是一旦被貼上了這些標簽,就很難贏得消費者的認同。
因此,很多廠家最熱衷的事不是創新,而是想方設法提高品牌的形象,瘋狂地買買買,不斷并購高端品牌,從而讓消費者被動地“忠實”于這個品牌。
安踏成為國產老大的最大原因,就是其采用的多品牌并行的戰略,當別家都專注于自己品牌形象的塑造提升的時候,安踏早將目光放在了集團發展,收購子品牌上了。9年前在質疑聲中從百麗集團手中收購了虧損的FILA中國業務。安踏中國對FILA的一系列“接地氣”的改造,為安踏贏得了國產品牌營收和市值的頭把交椅。
在嘗到收購的甜頭后,安踏的發展規劃版圖也越來越明確:收購更多國內外高端品牌。
與此相對應的是,特步、李寧、361度等國產運動品牌,也早已趁著消費升級的東風,在各自的逆襲之路上狠狠發力、各顯神通。為真正改變受眾的刻板印象,他們在綜藝、賽事、明星代言等廣告推廣上的投入,也堪稱大手筆。
特步加大了對跑步及足球的宣傳和贊助。僅2017年上半年,廣告及推廣費用占到收入的12.2%,同比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達到2.8億元。361度專注大型體育賽事營銷領域的同時,也簽下了一批體育和娛樂明星。孫楊是旗下最具影響力的體育代言人。
但盡管如此,國產品牌依然沒有出現井噴的現象。根據《90后VS80后時尚品牌偏好研究報告》,NIKE、阿迪達斯高居90后最喜歡的運動品牌前兩名,地位依然不可撼動,品牌的形象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
其實,與國際大牌相比,國產運動品牌都有“山寨”的經歷。例如,在2018冰壺世界杯分站賽中,新百倫領跑成為官方贊助商,其商標和名稱與美國運動品牌New Balance如出一轍。對此,專家認為,新百倫領跑雖然以此增加了“知名度”(暫且不論這種方式帶來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但如果消費者一直是國際運動大牌比如New Balance的“粉絲”,那么他們自然不會選擇新百倫領跑的產品,兩個品牌不會擁有同一群消費者。對企業來說,如果深陷在山寨思維里,不去突破、不去創新,那未來的發展就不具有可持續性。
這是個什么都可能被顛覆的時代,但有些東西,暫時是沒有辦法顛覆的。比如,一些核心技術。喜歡戶外的人都知道,始祖鳥沖鋒衣的拉鏈都能夠滴水不漏,這項技術屬于始祖鳥自家的專利技術。據說始祖鳥的頂級沖鋒衣外殼都有特殊的防腐材質涂層,上萬元的沖鋒衣穿個十年八年不是問題。
始祖鳥的加工廠很多情況下每天都僅僅生產不到百件硬殼沖鋒衣,而且每一件,都會經過嚴格的防水及性能測試,蘋果手機都不敢說每臺都會經過嚴格的測試,但是始祖鳥能夠做到。在其專業的領域內,都處于無敵手的狀態,這也是始祖鳥多年以來所積累的口碑。
任何時代,商業上成功的原因,顛覆只是表現,而必須在某一個專項領域做到第一,并且不斷深化,才是內核。